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5 09:1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程标准: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欧洲随着罗马衰亡而进入了黑暗时代,亚洲则成为世界贸易、文化、宗教与城市发展的中心。
——《外交事务》( Foreign Affairs)
5世纪正要落幕。佛陀已经涅槃,孔子也已离世,但亚洲仍然是世界的中心。伟大的亚洲千年才正要开始,影响了接下来的近千年。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
当世界中心在亚洲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 王武训
课程标准: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当世界中心在亚洲
一、当世界中心在亚洲——之伊斯兰世界
穆罕默德时代
正统哈里发时代
倭马亚王朝时代
倭马亚王朝
阿拔斯王朝时代
(一)、聚焦
阿拉伯帝国
默罕默德
622年
661年
750年
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
帝国时代,对外扩张
倭马亚王朝 定都大马士革
7世纪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阿拔斯王朝 定都巴格达
1258年
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崛起
鼎盛
奠基
9世纪中叶
开拓
衰落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 比鲁尼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
1、辽阔之疆域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 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 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 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阿拉伯通史》
结合上面的地图和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并予以说明。
2、贸易之桥梁
巴格达城本身繁华;
贸易范围是当时所知世界的极限;
贸易深入人们日常生活;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医学
阿拉伯人发明的机械
伊德里斯绘制的世界地图的复制本
3、繁荣之文化
智慧宫是阿拉伯帝国的综合学术机构,8世纪起阿拔斯王朝掀起了一场百年翻译运动”
(750-850)。
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齐世荣 《世界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统治者重视并广泛吸收文化
征服地区都具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积淀深厚
阿拉伯帝国与中国的交往
651年,阿拉伯使者第一次来到中国唐朝的首都长安,以后双方交往频繁。在一个半世纪内,阿拉伯使者进入长安30多次。仅在753年一年中,阿拉伯帝国就4次遣使长安。在长安这座国际性大都市里,大量的阿拉伯人同中国居民共同生活。阿拉伯饮食文化和风尚盛行朝野,中国的许多技术也传入阿拉伯地区。中国的造纸工匠帮助阿拉伯人在中亚的撒马尔汗开办造纸厂,将造纸术传入阿拉伯世界,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阿拉伯帝国引进了许多中国的织工等技术人员,使中国独特的丝绸技术在两河流域得到传播。
——曹大为《历史与社会》阅读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的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
对西方:造纸术等传入欧洲推动西方社会转型。
对阿拉伯:广泛吸收东西方文化促进社会繁荣。
对中国:阿拉伯饮食文化等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
P22学习聚焦:
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的大帝国,
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299年
奥斯曼一世建立帝国
阿拔斯王朝 定都巴格达
1258年
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定都伊斯坦布尔
16世纪中叶
18世纪
崛起
鼎盛
衰落
(二)、比较三个伊斯兰帝国
1453年
同:①伊斯兰文明
②政治统治模式
异:对东西贸易影响
③地跨亚非欧三洲大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4世纪
印度教为国教
11世纪
13世纪初
伊斯兰为国教
突厥人入侵印度
德里苏丹国建立起伊斯兰国家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苏丹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君权和教权于一身……在苏丹之下,中央政府由若干个部组成,分别掌管税收、司法、军事和文书等,各部长官由苏丹任命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同:①伊斯兰文明
②政治统治模式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4世纪
印度教为国教
11世纪
13世纪初
伊斯兰为国教
突厥人入侵印度
德里苏丹国的上层统治阶级都是来自印度以外的封建主。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成为这个国家的社会基础。……侵入印度的伊斯兰教统治者既具有统治阶级和侵略者的特征,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们自认为所进行的是反对不信教者的“圣战”,所以对待印度教徒十分残酷。
——童自觉、路振光《世界古代史》
同:①伊斯兰文明
②政治统治模式
异:印度阶级、
宗教矛盾十分尖锐
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大权
探究:伊斯兰帝国与唐帝国在政治统治模式上的异同?
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 哈里发不再是阿拉伯部落的酋长,而是一位由神决定的专制君主,即‘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他的权力并不依赖于部落的支持,而是建立在享有薪俸的官僚和常备军的基础上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同: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社会等级森严。
异:伊斯兰帝国以伊斯兰教为文化核心,哈里发是最高统治者,政教合一;②
唐帝国以儒家文明为主流哲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政教分离。
二、当世界中心在亚洲——之儒家文化圈
资料1 大化改新以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日本在教育、宗教、建筑、美术和文化各方面都积极汲取中国文化。日本仿照唐朝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太学,在地方设学。佛教经中国、朝鲜传入日本后,发展很快中国的唐诗和书法在日本深受欢迎汉文化在日本风行一时。
资料2 改革后不久,日本历史进入奈良时代(710-794)。710年,日本仿照中国长安的式样,建立了新都平城京。以新都为中心,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迅繁荣。
——曹大为《历史与社会》
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
汉名晁衡(698年—770年 )
10世纪初
14世纪末
高丽王朝
朝鲜建国
7世纪末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地方分十道、十二州,各道设立节度使,各州设牧总管军民行政,下设府郡县村等行政单位
12世纪末
镰仓幕府
646年
大化改新
神祗宫
16世纪末
日本入侵朝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朝鲜﹑日本两国从中国学到了什么成果。两国彼此之间的不同点又是什么?
有关锁国的利弊,历来议论纷纭。但它确实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无疑是个有利因素。在经济方面,国内产业得到发展,在文化方面,日本独特文化得到昌盛等等,可以说都是由于锁国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它缩小了人民刚刚开展的、面向世界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 ——坂本太郎《日本史》
探究1: 儒家文化如何影响了日本的发展。
探究2: 这段评价有道理吗?谈谈你的理由。
作为封建政权 , 幕府锁国政策维护日本稳定, 锁国政策也让日本获得 2 0 0 年左右的和平, 日本文化在此期间获得定发展 。
但是,日本在面对外部世界时不是积极进取,而是退缩保守 , 最终不仅葬送幕府统治 而且使得 日本在面对美国等西方列强时, 最初处被动的地位,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
有道理
中世纪的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
亚洲的科学﹑哲学和宗教正蓬勃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约公元1500年以后)
当世界中心不在亚洲
整体世界下的亚洲
亚洲的衰落即将到来
中世纪欧洲即将过去
三、当世界中心不在亚洲——之伊斯兰帝国的衰落
它缺乏欧洲的动力。它未经历过这些世纪中正在使欧洲社会发生彻底变革的种种影响深远的变化。如果在17、18世纪时,有位旅行者进入穆斯林国家,那他一定会看到早500年时十字军战士已目睹的经济惯例和经济制度。正如巴斯贝克所说的只要统治者精悍、开明,专制帝国就能顺利有效地发挥作用。但是,如果中央政府衰弱了,那么,朝臣、官吏和军官们就会沟结起来,诈欺社会的生产阶级。他们的敲诈勒索无人管束得了,扼杀了私营企业和个人活力。
穆斯林对西方有一种优越感:妄自以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当时,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或许能从邪教徒即异教徒那里学到些什么。伊斯兰教已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教派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最迅速的宗教。因此,凡是有关基督教欧洲的东西,穆斯林的官吏和学者都看不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回答,伊斯兰帝国帝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其他原因吗?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家
日本
朝鲜
它们都是以农业为基础、具有内向性的社会。它们的变化速度缓慢,且局限在较早时代承袭下来的基本结构内。自相矛盾的是,正是这种富足和高度发达的水平使得他们自鸣得意、自我满足,因而不能适应变化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探究:今天的亚洲如何才能高唱“亚洲雄风”?
当世界中心又在亚洲
今天的亚洲(21世纪)
中古
时期
亚洲
伊斯兰世界:
阿拉伯帝国:辽阔之疆域
贸易之桥梁
繁荣之文化
奥斯曼帝国:
德里苏帝国:
儒家文化圈:
中国:
日本:
朝鲜:
当世界的中心在亚洲
当世界的中心不(又)在亚洲
本课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