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28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4 22:1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彼得大帝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2
学习目标
掌握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2
1
俄国简史
9世纪晚期: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
13世纪上半叶:被蒙古征服,后莫斯科公国崛起
16世纪初期: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伊凡四世称“沙皇”,强化专制统治
改革背景(原因)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大国崛起》
当时的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落后(背景)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方式:
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1689年)
初见波罗的海的彼得(油画)
1697年3月,彼得派遣了一个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出访欧洲各国。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伊尔”装扮成一个下士随团考察。出访中,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造船厂当了4个月的学徒,在英国参观了海军造船厂,在普鲁士研究了兵制。在英国,彼得一世参观了科学院、牛津大学,拜访了牛顿,旁听了英国议员的辩论。
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奴隶
3.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
4.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5.生活方式上: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
——普希金
彼得一世改革的意义
经济: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 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1
军事:彼得一世执政末年,俄国拥有了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
2
教育:在彼得一世改革期间,俄国设立了矿业学校、军事学校和其他各类新式学校。
3
②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的进程,促进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局限性
改革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01
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02
性质:
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万吨) 铁路长度(千米) 制度
俄国 71 26 1606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385 14603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50 108 9160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75 40.2 10065 君主立宪制
根本原因
19世纪中期,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但落后的农奴制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扩大生产所需的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50年代的克里米亚战争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大大激化了社会矛盾。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直接原因:
俄国士兵使用的步枪的射程只有西方军队步枪射程的1/3;由于克里米亚没有铁路,俄国士兵不得不用马车来拉军品,士兵不得不步行数百里。而联军却在占领区修筑了铁路,能及时地补充作战物资。
此外,俄军还缺乏必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甚至没有作战地图。军官也利用战乱侵吞公款、贪污军需物品 。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VS
封建农奴制度
沙皇尼古拉一世承受不了沉重打击服毒自杀了!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战争导致农奴生活状况急剧恶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反抗运动风起云涌,农奴暴动频繁。1858-1860年爆发的暴动和起义总计近290次。
时间 俄国农民暴动次数
1800——1810 年均20次
1811——1820 年均25次
1821——1830 年均30次
1831——1840 年均36次
1840——1851 年均43.5次
面对危机,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亚历山大二世决心实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诸位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
农民暴动
农奴制改革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地主利益,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前提: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
开始: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1
2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性质
积极影响: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1861改革的影响
消极影响: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
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相同点 不 同 点 背景
内容
影响
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
加强中央集权未触动农奴制
废除了农奴制度
走上扩张侵略道路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盛行封建农奴制,封闭落后。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