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课程标准: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情境:
人类产生的过程也是原始社会形成的过程。原始社会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存在了二三百万年。
任务驱动1:
其社会经济状况如何?农业、畜牧业又是如何发展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1、文明产生的前提: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2、文明产生的标志:
阶级产生、城市出现、国家形成、文字出现
手工业
定居
生活
商业
早期
城市
农耕畜牧
分工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制产生
阶级产生
阶级斗争
国家形成
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文明诞生
唯物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文字出现
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1、文明产生的前提: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2、文明产生的标志:
阶级的出现、国家的形成、文字的产生
随堂练习:
1、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其中,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主要由于:
A.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增加
B.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C.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D.专门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1、文明产生的前提: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2、文明产生的标志:
阶级的出现、国家的形成、文字的产生
随堂练习:
2、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盂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A.文字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私有制的产生和王宫建筑出现
D.阶级的出现和农业的产生
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情境:
探究过去是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努力去完成的工作。人类文明总是在不断破坏和建设中得到完善。
任务驱动2: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主要诞生于哪些地区?又呈现怎样的特点?
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
2、北非的古埃及文明:
3、南亚的古印度文明:
4、欧洲的的古希腊文明:
基本独立发展、多元
《世界文明史——观察世界的新视角》(美国威廉·麦克高希)称: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
严格的保护商业财产
类似“福利国家”政策
同态复仇法
明显的阶级歧视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第23条 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汉谟拉比法典》
1、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
(1)时间:
(2)地理条件:
(3)文明成就:
①政治:
A、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B、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1、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
(1)时间:
(2)地理条件:
(3)文明成就:
①政治:
A、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B、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随堂练习:
3、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与商务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由此得出:
A.商业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B.《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法律争端
C.政府、神庙和私人都直接推动了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
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汉谟拉比国王的命令
1、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
(1)时间:
(2)地理条件:
(3)文明成就:
①政治:
A、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B、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随堂练习:
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灌溉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据此可知:
A.商业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B.《汉谟拉比法典》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C.《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社会矛盾
D.《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
《圣经》中说:由于人类互相残杀,人世间充满着强暴、仇恨和嫉妒。上帝在天上看到人类的种种罪恶,愤怒万分,决定用洪水毁灭这个已经败坏的世界,只对义人诺亚特别施恩,并让他留下有限的生灵。
楔形文字
60进制
空中花园
1、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
(1)时间:
(2)地理条件:
(3)文明成就:
①政治:
②文化:
A、文字:楔形文字;
B、文学:《吉尔伽美什》,洪水与方舟传说;
C、数学:60进制;
D、军事:苏美尔人的战车
官僚系统
法老
2、北非的古埃及文明:
(1)时间:
(2)地理条件:
(3)文明成就:
①政治:
A、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B、“法老”制:法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北非的古埃及文明:
(1)时间:
(2)地理条件:
(3)文明成就:
①政治:
②文化:
A、文学:神话和文学故事;
B、文字:象形文字,莎草纸;
C、历法:太阳历;
D、建筑:金字塔;
E、数学:圆周率π和解一元二次方程;
金字塔
太阳历
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后来他们又根据尼罗河泛滥和农业生产的情况,把一年分为三季,叫做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4个月,年末另加5天为年终祭祀日。
莎草纸
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摩奴法典》
3、南亚的古印度文明:
(1)时间:
(2)地理条件:
(3)文明成就:
①政治:
A、种姓制度
→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崔连仲等选择《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
【问题探究】
印度神话中用人体不同部位比喻不同种姓,有什么寓意?
学思之窗
随堂练习:
5、与下图所示制度直接相关的是:
A.法律地位平等 B.皇权思想突出
C.职业分工明显 D.佛教气息浓厚
3、南亚的古印度文明:
(1)时间:
(2)地理条件:
(3)文明成就:
①政治:
A、种姓制度
→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南亚的古印度文明:
(1)时间:
(2)地理条件:
(3)文明成就:
①政治:
②文化:
A、宗教:婆罗门教,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
B、文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C、数学: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计值的方法;
释迦摩尼
4、欧洲的古希腊文明:
(1)时间:
(2)地理条件:
(3)文明成就:
①政治:
A、城邦体制
→基本特征:独立自主,小国寡民
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政权,寡头政体指的是门第显贵而又占少数的富人执掌着政权。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史料阅读
4、欧洲的古希腊文明:
(1)时间:
(2)地理条件:
(3)文明成就:
①政治:
②文化:
A、文学:神话、悲剧和喜剧;
B、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C、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宙斯:奥林匹斯主神之首,众神之主,天空、雷电、乌云之神;
赫拉:天后、妇女的保护神、掌管婚姻和生育(宙斯的姐姐和妻子);
雅典娜:智慧女神(阿瑞斯代表的是暴力与血腥之战,雅典娜则代表正义之战)
阿瑞斯:战神,力量、勇武之神(宙斯与赫拉之子)
阿波罗:光明之神、预言之神,青春、医药、畜牧、音乐等之神,太阳战车的驾驱者。
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随堂练习:
6、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A.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B.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限制交流
D.政治懂得导致文明交流受阻
1、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
2、北非的古埃及文明:
3、南亚的古印度文明:
4、欧洲的的古希腊文明:
【课堂总结】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人类文明的产生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前提:农耕畜牧的产生(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标志:阶级产生、城市出现、国家形成、文字出现
代表文明 时空条件 政治成就 文化成就 文明类型
两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3500年左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肥沃的新月地带) 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位制;战车和车轮;制定阴历、发明闰月 大河文明
农耕文明
古埃及文明 公元前3500年左右,尼罗河为农业和交通提供便利 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至上的权威 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圆周率、开平方根;莎草纸 大河文明
农耕文明
古印度文明 公元前3千纪,印度河流域平原广阔;恒河流域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种姓制度 佛教;《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史诗;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计值的方法 大河文明
农耕文明
古希腊文明 公元前2千纪,巴尔干半岛南部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城邦体制(实行民主政治) 神话、悲剧和喜剧;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海洋文明
课程标准:
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制作者:揭西县河婆中学 陈艳婷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自主学习】
1、尝试回答:古代文明何以扩展?(即扩展的原因是什么?试从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优势入手。不同文明扩展的方式有哪些?扩展表现在哪里?)
一
古代文明的扩展
1、古代文明扩展的条件(优势):
⑴农耕文明: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⑵海洋文明: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
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在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所以,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它要求越来越多的土地。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约公元前630年前后,铁拉岛七年无雨,颗粒无收,于是铁拉人用抽签的办法从每两兄弟中选一人到非洲殖民。中签者泪流满面地离开家乡,结成生死与共的患难弟兄,终于在异乡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2、古代文明扩展的方式:
一
古代文明的扩展
1、古代文明扩展的条件(优势):
2、古代文明扩展的方式:
(1)古代埃及文明扩展:
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张,鼎盛时期还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2)西亚文明扩展:
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
3、古代文明扩展的表现:
一
古代文明的扩展
1、古代文明扩展的条件(优势):
2、古代文明扩展的方式:
(3)古希腊文明扩展:
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3、古代文明扩展的表现:
一
古代文明的扩展
1、古代文明扩展的条件(优势):
2、古代文明扩展的方式:
3、古代文明扩展的表现:
随堂练习:
1、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 B.文明开化的程度
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 D.经济形态的影响
二
古代世界的帝国
【自主学习】
2、尝试探究:古代世界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奴隶制帝国?它们如何巩固帝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
古代世界的帝国
项目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兴起时间
灭亡时间
疆域范围
统治概况
影响
二
古代世界的帝国
1、波斯帝国:
(BC5世纪—BC330年)
【阅读教材P11和P15,回答:】
①君主如何保证权威,获得人民的信服?
②如何有效管理庞大的疆域?
③如何维持官僚体系和军队?
④如何促使帝国内部的交流,推动经济的发展?
大流士一世
前4世纪末 ,因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而灭亡。
二
古代世界的帝国
1、波斯帝国:
(BC5世纪—BC330年)
【阅读教材P12,回答:】
在广大帝国区域内,亚历山大采取了怎样的政治文化措施?有什么影响?
2、亚历山大帝国:
(BC336年—BC323年)
亚历山大大帝
二
古代世界的帝国
1、波斯帝国:
(BC5世纪—BC330年)
【阅读教材P12-P13并结合“史料阅读”,回答:】
在广大疆域内,罗马帝国采取了怎样的政治文化措施?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产生了有什么影响?
2、亚历山大帝国:
(BC336年—BC323年)
3、罗马帝国:
(BC27年—AD395年)
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是:
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编者摘译自阿利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英文版
史料阅读
二
古代世界的帝国
1、波斯帝国:
(BC5世纪—BC330年)
2、亚历山大帝国:
(BC336年—BC323年)
3、罗马帝国:
(BC27年—AD395年)
随堂练习:
2、“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为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灭亡
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导致东西方文化被毁坏
二
古代世界的帝国
1、波斯帝国:
(BC5世纪—BC330年)
2、亚历山大帝国:
(BC336年—BC323年)
3、罗马帝国:
(BC27年—AD395年)
随堂练习:
3、下面是读书活动中一段关于“罗马帝国”的笔记,笔记中所能反映的信息是:
①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②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 官方语言;③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A.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B.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C.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D.帝国源于爱琴海区域
三
文明的交流
【自主学习】
3、尝试归纳:文明扩展和帝国兴起的同时,伴随着的文明交流是怎样的?(即在哪些领域交流?表现在哪里?)
三
文明的交流
领域 表现
农耕技术:西亚→中亚、欧洲、北非
冶铁技术:西亚→埃及、希腊
神话故事:西亚→希腊
雕刻艺术:埃及→希腊
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东方(阿拉马字母);西方(希腊字母、拉丁字母)
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的商贸往来等
技术传播
文化传播
贸易往来
三
文明的交流
三
文明的交流
随堂练习:
3、最早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它共有22个字母,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演化,成为古代西亚、埃及、印度、欧洲地区的字母文字的源头哦。这种字母文字是:
A.埃及字母
B.腓尼基字母
C.拉丁字母
D.阿拉伯字母
三
文明的交流
随堂练习: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1000年直到公元500年,在世界史上往往被称为古典时代,这时欧亚大陆上人类文明进步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冶铁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力急剧增长,剩余产品大量增加。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兴盛,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组织也和前一时期大为不同,出现了波斯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样地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文明之间的交流大大加速了。随着各地区政治、军事、贸易接触的频繁,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更为容易。
依据材料,概况古典时代欧亚文明交流加速的条件,并分析欧亚文明交流的特点。
交流领域广
交流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