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回延安》课件(共29+21张PPT)+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回延安》课件(共29+21张PPT)+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5 09:42:11

文档简介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2《回延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回延安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感知内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结合背景体会诗人热爱“母亲延安”的思想感情。 2.赏析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等,体会“信天游”这一陕北民歌的特色,感受陕北的地域特色。
重点 朗读诗歌,感知内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结合背景体会诗人热爱“母亲延安”的思想感情。
难点 赏析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等,体会“信天游”这一陕北民歌的特色,感受陕北的地域特色。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 学生准备:课下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诗歌的前三小节,感受到了“信天游”自由奔放的节奏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小节,感受作者的深厚情感。 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 本环节意在引起学生回忆,从而引出本节课所学。
讲授新课 一、精读细研,继续学习 1.第四小节的中心句是什么? 2.从哪里体现了此中心句? 3.朗读第五小节,说说作者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 (根据语句进行分析,体会情感,最后进行总结) 二、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以下问题: 1.如果把题目“回延安”改成“去延安”或“到延安”,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2.作者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来写这首诗有什么好处? 3. 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4.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三、课堂检测 1.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C.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2.下列有关《回延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诗创造性地运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抒情性强,有口头传唱的意味,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B.诗歌的抒情线索可以概括为“重逢—回忆—赞美—展望”。诗人主要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等来间接抒发感情的,诗中并无感情的直接流露。 C.诗歌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诗歌的第九、十节(“树梢树枝树根根……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了比兴手法,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亲人密不可分、血肉相连的关系和母亲延安对革命儿女的养育之恩,传达出了革命儿女对母亲延安的眷恋、感激之情。 学生根据上节课所理解进行语句分析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问题,小组间进行补充,完善答案。 学生进行回答,同学间互相纠错 本环节意在让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方法,学习后两节,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感受陕北的地域特色。 本环节意在检测学生课堂所学,查漏补缺。
课堂小结 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时无比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课后反思 亮点:小组合作进行探究,课堂气氛热烈。 不足之处:习题较少。 课堂教学建议:教师要积极引导,做好总结。(共21张PPT)
2.回延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
课前导读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诗歌的前三小节,感受到了“信天游”自由奔放的节奏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小节,感受作者的深厚情感。
精读细研
第四小节的中心句是什么?
“母亲延安换新衣”
第四节
精读细研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千万条腿”“千万只眼”与“不够我走”“不够我看”的对照,从侧面突出了延安的变化之大,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急于看遍延安城的迫切心情。
夸张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第四节
精读细研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给人鲜明可爱的印象。
运用排比和叠词,富有陕北方言的特色,突出延安城一派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
第四节
精读细研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今昔对比,“换新衣”赋予“母亲延安”以人的情态,形象地概括了延安十年间的巨大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延安旧貌换新颜的欣喜之情。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精读细研
第四部分小结
描述延安城的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看延安
精读细研
朗读第五小节,说说作者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写出了延安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脚印”既是人民领袖的脚印,也是中国革命的脚印。
“照”字揭示了革命思想的指导作用。“喊”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延河滚滚的涛声,气势非凡。
第五节
精读细研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延河”代表着延安的革命精神,表明延安革命精神将领导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第五节
精读细研
第五部分小结
歌颂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
颂延安
合作探究
请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以下问题:
1.如果把题目“回延安”改成“去延安”或“到延安”,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2.作者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来写这首诗有什么好处?
3. 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4.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合作探究
如果把题目“回延安”改成“去延安”或“到延安”,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回”字作为全诗的诗眼,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表达出作者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感情,也展现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果改为“去”或“到”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合作探究
作者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来写这首诗有什么好处?
第一,抒情性强。
第二,描写陕北农村生活场景,富有地域特色。
第三,语言上具有信天游的某些特点,让诗作仿佛有口头传唱的意味。
合作探究
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带”“来”“怀”字字押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高亢悠远,充满了韵律美。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合作探究
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几回回”“一口口”“几辈辈”是陕西方言,表示数量多。“树根根”“羊羔羔”“眼眶眶”“白生生”等,都是陕北“信天游”式的言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课堂检测
1.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C.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A
课堂检测
2.下列有关《回延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创造性地运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抒情性强,有口头传唱的意味,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B.诗歌的抒情线索可以概括为“重逢—回忆—赞美—展望”。诗人主要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等来间接抒发感情的,诗中并无感情的直接流露。
C.诗歌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诗歌的第九、十节(“树梢树枝树根根……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了比兴手法,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亲人密不可分、血肉相连的关系和母亲延安对革命儿女的养育之恩,传达出了革命儿女对母亲延安的眷恋、感激之情。
B
课堂小结
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时无比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课下作业
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板书设计
回延安
回延安
——抒写久别之情
——激动、喜悦
忆延安
话延安
——描写热闹场面
——真挚、欣慰
——追忆过往生活
阔别重返
热烈豪迈
——感激、怀念
看延安
——描述崭新面貌
——欣喜、赞美
颂延安
——歌颂光荣历史
——热爱、惜别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回延安》(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亲情,顾名思义,是亲人的情义。它是我们这一生中重要的情感之一。
B.那诡计多端的狐狸思来想去,又一次如法炮制,还想用这种办法偷鸡,不过这一回却不灵了。
C.上课的时候,老师撺掇我们要集中精力听讲,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D.听到举办春季运动会的消息,同学们振奋不已,踊跃报名参加。
2.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少年长时间一直玩网络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删掉“长时间”或者“一直”
B.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制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将“制造”改为“建造”
C.“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热爱”和“了解”调换位置
D.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端正了线上学习的态度。删掉“通过”或者“使”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B.我按照中学课本里的内容,在科普报刊上寻找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分类剪贴了数学呀、物理呀、化学呀、生物呀等几大本。
C.怎么可能不来?谁决定的?你吗?没搞错吧?
D.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
二、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2.                 ,再回延安看母亲!
三、请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
四、课内阅读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1.诗歌采用了什么形式 节选的这几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羊羔羔”一句有什么含义
3.“母亲”指    ,这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  的深厚感情。
4.“……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5.理解下列诗句的含义。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同步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B
二、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2.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三、请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夸张
2.拟人
四、课内阅读
1.信天游。回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
2.“我”对延安母亲的眷恋就像羊羔羔吃奶望着妈一样。
3.延安 比喻 与延安人民亲密
4.拟人。表达了延安对诗人深厚的感情。
5.概括了延安对“我”在生活、思想上的抚育和培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2《回延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回延安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感知内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结合背景体会诗人热爱“母亲延安”的思想感情。 2.赏析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等,体会“信天游”这一陕北民歌的特色,感受陕北的地域特色。
重点 结合背景体会诗人热爱“母亲延安”的思想感情。
难点 体会“信天游”这一陕北民歌的特色,感受陕北的地域特色。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 学生准备:预习作者资料及相关背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说起延安,你会想到什么? (教师出示照片) 根据自身积累或者课件照片回答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延安,通过图片更直观的感受延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感受脉络 (一)基础材料了解 1.师:同学们通过课下预习,对我们本文的作者有多少了解呢? 2.师:哪位同学能回答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3.师:哪位同学知道本文的文体属于什么呢?你对这种文体有多少了解? (教师进行补充) (二)字词识记 盏、登时、糜子、油馍、脑畔、眼眶 (三)结构划分 1.师:朗读课文,说说每部分应读出怎样的感情,思考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师:再读诗歌,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用三个字给每部分起个名字。 (教师进行总结) 二、精读细研,分析文本 1.齐读第一小节,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出示句子,进行分析,体会情感,最后进行总结)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的,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出示句子,进行分析,体会情感,最后进行总结) 了解比兴的手法 3.第三小节主要写诗人与延安亲人相见时的场景,说说作者是如何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的。 4.第三部分描述亲人亲切话旧的场面,在构思和写法上有何特色 (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三、课堂检测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糜子(mí)  延安(yán)  柳林铺(pù) B.心窝(wō)  白羊肚(dù)  油馍(mó) C.肩膀(bǎng)  眼眶(kuāng) 登时(dēng) D.气喘(chuǎn) 浪花(làng)  明镜(jì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红旗飘飘把手招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学生通过课下预习进行回答。 正确读出生字,互相矫正。 通读课文,掌握线索,划分结构 学生根据语句,分析句子,赏析情感。 学生朗读第二节,根据语句,分析句子,赏析情感 学生根据第三节语句,分析手法。同时在内容、结构、写法上进行分析。 学生回答 本环节意在考查学生课下的预习情况,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和文本。 本环节考查字词的识记,考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能力。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熟悉作品,加强学生对诗意的感受。同时通过整体阅读和探究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借助朗读活动,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诗句探究品析立足于对诗句含义的理解,情感的体会。 本环节意在考查课堂知识的掌握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回长安》的前三节,并感受到了作者的不同情感,请同学们下课后以同样的方法分析最后两节,并思考如下问题: 1.如果把题目“回延安”改成“去延安”或“到延安”,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2.作者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来写这首诗有什么好处? 3. 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4.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预习: 1.如果把题目“回延安”改成“去延安”或“到延安”,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2.作者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来写这首诗有什么好处? 3. 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4.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课后反思 亮点:在语句中体会情感。 不足之处:课后题较少。 课堂教学建议:学生多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起引导作用。(共29张PPT)
2.回延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课前导入
说起延安,你会想到什么?
宝塔山
延安革命纪念馆
课前导入
窑洞
课前导入
白羊肚手巾
课前导入
整体感知
贺敬之,生于1924年,诗人,剧作家,山东枣庄人。1945年与丁毅联合执笔写成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诗作有《放声歌唱》《十年颂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1940年,16岁的贺敬之来到延安,喝延河水,吃延安小米,接受延安革命精神的熏陶,成长为革命诗人,与延安,与当地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6年,诗人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延安,目睹延安城的新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回延安》,发出了激越高亢的时代之声。
创作背景
整体感知
文体知识
信天游是广泛流传于陕北的一种民歌形式,又名“顺天游”。常用“比”或“兴”的手法,所谓“比”,就是第一句用比喻起兴,紧跟第二句说出与“比”相关的意思。所谓“兴”,就是借事借物起兴,由此引出第二句的本意。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个节拍(有时有衬字),与七言诗略同。短的只有一两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节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整体感知
盏 登时 糜子 油馍
脑畔 眼眶
zhǎn
dēng
méi

pàn
kuāng
字词识记
整体感知
全诗以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为线索,
即“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朗读课文,说说每部分应读出怎样的感情,思考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激动、跳跃

深厚

真挚、亲切

热情、明快

激越、昂扬
整体感知
再读诗歌,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用三个字给每部分起个名字。



回延安
忆延安
话延安
表达重返延安时的激动之情,以及见到延安亲人时的喜悦之情。
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亲人之间的喜悦之情。
描述延安城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


看延安
祝延安
精读细研
齐读第一小节,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连用“莫要”“莫把”两个带有祈使语气的词语,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时无法克制的激动心情。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用“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无限欣喜与热爱之
情。
第一节
精读细研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一个“扑”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作者用表示祈使语气的词语、准确的动词,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
第一节
精读细研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称作母亲,生动形象地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欢喜激动的心情。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杜甫川、柳林铺、红旗拟人化,表现出作者重回故地的激动和无限喜悦之
情。
第一节
精读细研
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延安的父老乡亲们;
“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安父老高涨的热情。
第一节
精读细研
第一部分小结
从不同方面表达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写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喜不自胜的心情。
第一层
第二层
回延安
从不同方面表达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写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喜不自胜的心情。
精读细研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的,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运用比兴,以“树”起
兴,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亲人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连用三个“亲”字,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感受。
第二节
精读细研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运用比兴手法,写诗人如羊羔一般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母亲对诗人的养育之
恩。
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写延安在思想、生活上对自己的养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热爱、眷恋之情。
第二节
精读细研
比兴手法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精读细研
第二部分小结
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忆延安
精读细研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渲染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
“不透风”“脚步声”写出了来团聚的人多。
表现出老人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而满心欢喜的情景。
第三小节主要写诗人与延安亲人相见时的场景,说说作者是如何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的。
第三节
精读细研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争抢”写出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显示了亲人团聚时的高兴心情。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亲人团聚时热烈交谈的情景,表现了人们欢欣激动的心情。
诗人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物品,老少三辈人济济一堂,欢声笑语,真实动人的情景跃然纸上。
第三节
精读细研
第三部分描述亲人亲切话旧的场面,在构思和写法上有何特色
先总写,再具体特写,最后升华。
或从话语中表现人生经历,或从作者的认辨中揭示人物的成长,或从人物的活动中添色添彩。
结构上
内容上
写法上
通过场景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选取典型人物,来表现亲人们欢聚一堂的喜悦场景。
精读细研
第三部分小结
描写与亲人欢聚时的热闹场面,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话延安
课堂检测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í)  延安(yán)  柳林铺(pù)
B.心窝(wō)  白羊肚(dù)  油馍(mó)
C.肩膀(bǎng)  眼眶(kuāng) 登时(dēng)
D.气喘(chuǎn) 浪花(làng)  明镜(jìng)
【解析】A项中“糜”应读“méi”;B项中“肚”应读“dǔ”;C项中“眶”应读“kuàng”。
D
课堂检测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红旗飘飘把手招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解析】A项中“历”应改为“厉”;C项中“窖”应改为“窑”;D项中“废”应改为“费”。
B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回长安》的前三节,并感受到了作者的不同情感,请同学们下课后以同样的方法分析最后两节,并思考如下问题:
1.如果把题目“回延安”改成“去延安”或“到延安”,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2.作者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来写这首诗有什么好处?
3. 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4.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板书设计
回延安
回延安
——抒写久别之情
——激动、喜悦
忆延安
话延安
——描写热闹场面
——真挚、欣慰
——追忆过往生活
——感激、怀念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回延安》(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白羊肚(dù)手巾红腰带
B.满心话登(dēng)时说不出来
C.羊羔(gāo)羔吃奶眼望着妈
D.东山的糜(méi)子西山的谷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紧紧儿帖在心窝上
B.心口呀莫要这么利害地跳
C.团团围定炕上坐
D.欢喜的眼泪眼框里转
二、仿写句子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 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 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 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多妩媚;月亮说,               ;海燕说,               ;太阳说,               。
三、读下列语段,完成练习
①难忘《社戏》中精彩的细节描写:水乡少年高超的架船技术,夹杂着豆麦蕴藻(  )之香的夜景,疑似仙境的戏台,用手cuō(  )着吃的罗汉豆……一切都那么令人神往。
②延安的糜(  )子延安的人,延安的油mó(  )延安人亲。白羊肚(  )手巾头上带,延安情节记心怀。
1.给上面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两段文字中有三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项,“肚”应读“dǔ”。
2.C 解析 A项,“帖”应为“贴”。B项,“利”应为“厉”。D项,“框”应为“眶”。
二、仿写句子
示例 我纯洁的心灵多明亮 我奋斗的人生极美好 我燃烧的青春极辉煌
三、读下列语段,完成练习
1. ①zǎo 撮 ②méi 馍 dǔ
2.①中“架”改为“驾”;②中“带”改为“戴”,“节”改为“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