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塞腰鼓》课件(共39张PPT)+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安塞腰鼓》课件(共39张PPT)+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5 09:43:47

内容文字预览

(共39张PPT)
3.安塞腰鼓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课前导入
腰 鼓
陕北的安塞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鼓吗?
你们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是哪里吗?
整体感知
陕西省的安塞县素有“鼓之乡”的美称,安塞腰鼓场面宏大,动作奔放,节奏铿锵,人鼓合一,气势磅礴,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安塞腰鼓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知识拓展
整体感知
安塞腰鼓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其粗犷、雄浑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 。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源远流长,风格独特,融舞蹈、音乐、武术于一体,具有队行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知识拓展
整体感知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当代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黄土情》《清晨之边》《羊想云彩》等。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本文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安塞腰鼓”对从小生长在黄土高原的刘成章影响相当大,当他远离家乡后,脑际里常回闪着“安塞腰鼓”那气吞山河的恢宏气势,耳畔回旋的是“安塞腰鼓”爆发的鼓点。20世纪80年代,刘成章面对祖国在改革开放中体现出的蒸蒸日上的情况,心中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决定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理解。于是,他用洒脱的文笔、淋漓的激情挥洒出了《安塞腰鼓》这篇激扬生命的浪漫散文。
背景资料
整体感知
瞳仁 恬静 亢奋 晦暗 束缚 羁绊 闭塞 冗杂 严峻 震撼 磅礴 辐射 渺远 大彻大悟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
tóng
tián
kàng
huì



rǒng
jùn
hàn
páng bó

miǎo
chè
tàn
jiá
字词识记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划分文章结构。
根据时间顺序,分为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部分。
文章顺序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
(1-4)写安塞腰鼓表演前的安静氛围。
(5-27)写安塞腰鼓表演时的舞姿和鼓声是生命的赞歌和力量的赞歌。
第一部分
第三部分
(28-30)写安塞腰鼓表演结束后的寂静。
结构划分
精读细研
安塞腰鼓表演前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表演前:静静地积蓄着力量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表演前
“呆呆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塞腰鼓安静时的状态。“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与下文热烈的腰鼓表演场面形成对比,同时也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精读细研
作者开头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几个字独自成段有何作用?
表演前
将人物直接推到读者面前,兀立于天地之间,令人为之震撼。描写人物的整体风貌为下文写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奠定了基调。
精读细研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这里把“咝溜溜”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但是:”“看!——”在文中独立成段,有什么好处?
不好。“咝溜溜”是一个方言拟声词,形象地表现出风吹高粱叶子的速度很快,亲切而富有韵味。
1.用转折连词过渡,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运用词语独立成段,巧妙地运用了标点符号,使语调铿锵有力,能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且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表演前
精读细研
作者抑制不住自己飞扬的激情,不时地用同一句话来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你能找出来吗?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好一个安塞腰鼓!
四次
表演中
精读细研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分析“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结合课文中具体的段落或语句,来谈谈你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表演中
精读细研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后生比作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既写出了百十个人捶鼓的场景,又突出了现场震天动地的声响和气势,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表演中
精读细研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急促的鼓点比作骤雨,把飞扬的流苏比作旋风,把蹦跳的脚步比作乱蛙,把闪射的瞳仁比作火花,把强健的风姿比作斗虎,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火热与激情。
表演中
精读细研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三组反义词形象地描绘出腰鼓表演的热烈场面。它让世界有了热度、高度、力度,也有了动感的节奏和抖擞的精神,展示了生命的活力。
表演中
精读细研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递进,突出了安塞腰鼓排山倒海的气势。
表演中
精读细研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运用排比,高度概括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展示了黄土高原人的性格——粗犷豪迈。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腰鼓声音的强烈和力量的奔放。
表演中
精读细研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节奏鲜明。从力量、声响、光和影的变幻、艺术享受四个方面来写安塞腰鼓的舞姿带给人蓬勃的想象力。
表演中
精读细研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段落排比,安塞腰鼓是生命宣泄、升华的体现,更让人产生一种崇高、向上的精神。
表演中
精读细研
“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七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因为这七个词的词义递进,语势也随之增强,暗含着这舞姿和鼓点不仅是生命宣泄与升华的体现,更是崇高向上的生命境界的展现。
表演中
精读细研
是文章的主线,将第二部分(第5—27段)很自然地分为四层,使文章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整齐有序,节奏感强。
文章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有何作用?
结构上
从场面、声响、击鼓的后生、舞姿四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的“好”,使安塞腰鼓的内涵不断加深,突出了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力量美,也使作者的赞美之情不断深化。
内容上
表演中
精读细研
安塞腰鼓表演后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这是人们对鼓声的一种感受,当鼓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人们会感到特别静。这句话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鸡啼”是新的一天的开始,预示着新生活的希望。
表演后
精读细研
因为他们躯体里涌动着旺盛的生命力量,更因为他们骨子里充满着新生活的强烈渴望!因此,当安塞腰鼓表演“戛然而止”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得到升华,人们不由得用新的眼光认识这个世界,看待眼前的生活:落后是暂时的,贫穷也并不可怕,只要生命在有力地搏击,就一定会迎来新生活的曙光!
在黄土地上贫穷地生活着的人们,为什么能将自己的腰鼓敲得这么响?
表演后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如下问题:
1.课文最后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3.中国西北相对贫穷落后,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4.读了本文,你对西北高原的民俗文化有了怎样的认识?
合作探究
1.课文最后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开篇仿佛呈现一群高原后生的雕塑,安然不动,“神情沉稳而安静”。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热闹后突来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再结合它前面一句“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情境突变,读来感觉异样陌生,正是作者追求的表达效果。再联系全文看,开篇说一群后生,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表现了一种“静”的氛围;接下来是文章的主体,一直写腰鼓激情喧响;到最后鼓声“戛然而止”,这样由静到响,再由响到静,文章起伏跌宕,结构回环完整。
合作探究
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把多水的江南比作易碎的玻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南的柔美秀丽,与文中气势磅礴、震天动地的安塞腰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只有黄土高原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才能承载安塞腰鼓雄伟、豪迈的气势。
合作探究
3.中国西北相对贫穷落后,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过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合作探究
4.读了本文,你对西北高原的民俗文化有了怎样的认识?
①西北高原有高粱地,有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有杂着草根的土浪,等等。
②西北高原的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有着沉稳而安静的一面,更有着豪放而强壮的一面,他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元气淋漓,可以释放出奇伟磅礴的能量。
③在国家开发大西北的战略背景下,西北人民将会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作为源远流长的黄土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安塞腰鼓,将具有更深厚、更积极的文化意义。
课堂检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jiàn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换。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1)给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ào(  )热 飞jiàn(  ) 亢奋( ) 战栗(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


kàng

变幻
变换
课堂检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蹦跳  闪射  瞳仁  诲暗
B.束缚  羁绊  闭塞  冗杂
C.严俊  搏击  震撼  磅礴
D.辐射  渺远  璇转  凝聚
【解析】A项中“诲”应为“晦”;C项中“俊”应为“峻”;D项中“璇”应为“旋”。
B
课堂检测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2)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3)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A.拟人 排比 比喻 B.比喻 夸张 拟人
C.拟人 排比 夸张 D.拟人 夸张 拟人
A
课堂检测
4.对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B.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极度兴奋)
C.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光线昏暗)
D.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声音突然中止)
【解析】C项在文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C
课堂检测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黄土高原上,   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②观众的心也   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③每一个舞姿都使人   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④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   ,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A.爆 突然 颤抖 寂静 B.演 蓦然 颤抖 恬静
C.爆 蓦然 战栗 寂静 D.演 突然 战栗 恬静
C
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描写抒情性散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这是生命和力量的宣泄,这是情感和自由的挥洒,这是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和文化。
课下作业
1.文化探源
(1)神州大地,中国鼓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鼓都被广泛地应用。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炼制的“土鼓”。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2)请你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途。
2.仿写
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板书设计
生命的宣泄
自由的挥洒
安 塞 腰 鼓
表演前——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激昂的腰鼓
宏伟的场面
雄壮的声响
击鼓的后生
奇丽的舞姿
寂静的腰鼓——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课题 《安塞腰鼓》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2.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所表达的热烈、豪放的情感,感受西北高原人的蓬勃生命力。 3.理解文中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效果,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重点 体会本文所表达的热烈、豪放的情感,感受西北高原人的蓬勃生命力。
难点 理解文中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效果,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 学生准备:查阅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鼓吗? 2.你们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是哪里吗? 学生根据日常积累回答 本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划分结构 1.师:通过预习,你们对安塞腰鼓了解多少呢? 2.师:你们对本文作者有多少了解呢? 3.师: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教师进行总结) 4.请读记下列字词。 瞳仁、恬静、亢奋、晦暗、束缚、羁绊、闭塞、冗杂、严峻、震撼、磅礴、辐射、渺远、大彻大悟、叹为观止、戛然而止 5.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划分文章结构。 (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二、精读细研,体会语句 (一)表演前 1.安塞腰鼓表演前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2.作者开头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几个字独自成段有何作用? 3.“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这里把“咝溜溜”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4.“但是:”“看!——”在文中独立成段,有什么好处? (教师进行引导,最后总结) (二)表演中 1.作者抑制不住自己飞扬的激情,不时地用同一句话来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你能找出来吗?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2.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分析“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结合课文中具体的段落或语句,来谈谈你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根据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三)表演后 1.安塞腰鼓表演后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2.在黄土地上贫穷地生活着的人们,为什么能将自己的腰鼓敲得这么响? (教师进行引导并总结) 三、小组合作,思考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如下问题: 1.课文最后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3.中国西北相对贫穷落后,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4.读了本文,你对西北高原的民俗文化有了怎样的认识? 四、课堂检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jiàn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换。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1)给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ào(燥)热 飞jiàn( 溅 ) 亢奋( kàng ) 战栗( lì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变换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变幻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蹦跳  闪射  瞳仁  诲暗 B.束缚  羁绊  闭塞  冗杂 C.严俊  搏击  震撼  磅礴 D.辐射  渺远  璇转  凝聚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1)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2)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3)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A.拟人 排比 比喻 B.比喻 夸张 拟人 C.拟人 排比 夸张 D.拟人 夸张 拟人 4.对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B.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极度兴奋) C.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光线昏暗) D.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声音突然中止)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①黄土高原上,   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②观众的心也   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③每一个舞姿都使人   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④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   ,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A.爆 突然 颤抖 寂静 B.演 蓦然 颤抖 恬静 C.爆 蓦然 战栗 寂静 D.演 突然 战栗 恬静 学生根据课下预习进行回答,同学互相补充 学生对字词进行辨识,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同学间互相纠正、补充 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引导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互相补充 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可以进行适当讨论,仔细思考后回答,同学间进行纠错、补充 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思考问题,小组间进行补充质疑 学生做题,互相纠错 本环节意在检查学生课下预习情况,掌握基础知识。 本环节考查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独立划分结构的能力。 本环节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互相补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或进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本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考查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能力
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描写抒情性散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这是生命和力量的宣泄,这是情感和自由的挥洒,这是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和文化。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文化探源 (1)神州大地,中国鼓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鼓都被广泛地应用。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炼制的“土鼓”。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2)请你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途。 2.仿写 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课后反思 亮点:从语句中分析情感,感悟更深。 不足之处:教师引导较少。 课堂教学建议:教师多加引导。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3《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它震撼(  )着你,烧灼(  )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  )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  )的能量!
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山崖   战栗   骤雨   束缚
B.排解 高粱 闭塞 严竣
C.羁绊 纷飞 副射 困倦
D.思绪 淋漓 舞恣 挣脱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陕北人民具有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
C.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伟大、雄浑、粗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D.文章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二、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安塞腰鼓》,班里开展“中国鼓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语言积累】写出三个关于“鼓”的成语。
2.【材料探究】据说,近年来许多外国人专门跑到安塞学腰鼓,想从中挖掘出奥秘来,但得其真传者无几。请根据课文内容和下面的资料,推测“得其真传者无几”的原因。
资料:安塞位于陕北高原。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具有2 000年以上的历史,原有迎神驱邪之意,逐渐成为习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打腰鼓主要是打情绪,打耐力。鼓手打到兴头儿上,往往忘乎所以,便随心所欲地发挥鼓点的节奏,脚步随情绪腾空而起。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悍勇威猛的艺术个性。
三、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lì(  )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péng(  )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战lì(  ) péng(  )勃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画横线的句子。
3.写一段话,描写你熟悉的某个场景。(要求:运用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四、课内阅读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1.选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安塞腰鼓的什么特点
2.“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作者借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3.文章为什么要反复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隆,隆隆”的声音
4.作者写腰鼓的响声,为什么要写“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和“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5.选文在语言运用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同步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hàn zhuó qū bó
2.A 解析 B项,“竣”应为“峻”。C项,“副”应为“辐”。D项,“恣”应为“姿”。
3.D 解析 文章以“安塞腰鼓”为线索。
二、综合性学习
1.示例 一鼓作气、重整旗鼓、偃旗息鼓、紧锣密鼓。(三个即可) 
2.①没有黄土高原的滋养,欠缺黄土高原人特有的性格与个性;②未能达到忘我的境界;③安塞腰鼓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象征民族激扬的精神,仅靠学习难以挖掘出其中的奥秘。
三、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1.栗 蓬 
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舞姿的壮美与变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挚爱与赞美之情。(大意对即可)
3.示例 此时,挥舞水袖的她美得如此耀眼。她的美,让明月躲在云丛中,羞于睁开它那迷蒙的眼;她的美,让春天的花儿不敢放肆开放,羞答答的怎不叫人神荡;她的美,让鱼儿不愿浮出水面,哪怕自己对外面的世界如此渴望;她的美,让南飞的大雁也愿意停下匆忙的翅膀,休憩欣赏。(描写合理,恰当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流畅即可)
四、课内阅读
1.从令人震撼的鼓声、粗犷雄劲的节奏描写出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的特点。
2.通过“落日”“大旗”“马鸣”“风”,表现了安塞腰鼓表演时的雄浑、壮观、恢宏的场景。
3.渲染气氛,突出安塞腰鼓铿锵激越的声势。
4.这是用环境和观众的感受来烘托鼓声,使鼓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更能表现腰鼓的震撼力。
5.多用短句来表达,简洁明快,铿锵激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