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 课件(共27张PPT)+教案+朗诵

文档属性

名称 24 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 课件(共27张PPT)+教案+朗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5 09:49:53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第24课《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朗读、品味、比较、想象等多种方式学习古诗,深入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理解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6年之久,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争双方动员军队1.1亿人,军民死亡7000多万人,财产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直接战争费用13520亿美元。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是与战争有关,题目是:(齐读诗名)《十五从军征》。
二.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介绍作品
《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一部分为文人所作,一部分采集于民间。《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底层人民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形式朴素自然,长于叙事铺陈,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背景链接
汉朝时,北部边界时常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繁。统治阶级大量征兵,兵役沉重,有些人一生几乎都葬送在服兵役的痛苦生活中,这首诗就写了一个老兵回家后不见亲人的痛苦经历。
4.概括内容主题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和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三.译读诗歌,疏通诗意
1.重点字词
始:才。
归:回家。
道:路途上。
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作:当做。
羹(gēng):这里指用蔬菜煮的羹。
一时:一会儿。
饴(yí):“饴”同“贻”送,赠送。
沾:渗入。
2.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半路上遇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且看远处,那是您的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与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东张望,泪水洒落在衣服上。
四.赏读诗歌,理解感悟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点拨】夸张,体现从军时间之长,暴露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始”战争时间之长,对无尽战事的不满,对长久戍边在外的战士们的同情。
2.“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点拨】远景,写出了庭院因无人居住而荒芜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象征死亡的坟墓暗示亲人的离去。
3.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点拨】近景白描手法荒凉破败的景象侧面从军时间之久回乡已物是人非,以哀景写哀情,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凄凉。为下文作铺垫。
4.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点拨】动作描写,进一步突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令人对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产生极度痛恨之情。
5.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点拨】动作、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就洒落在征衣上。体现出主人翁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6.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点拨】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 →归途中 →返回家中 →“ 出门东向看 ”;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 (归途中 )→希望落空 → 彻底失望 (家中无人 )→悲哀流泪,心茫然 (“出门东向看 ”)。
五.品读诗歌,归纳特点
(1)角度新颖。
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2)艺术留白。
诗作中“十五”到“八十”之间的时间跨度很大,作者只集中展现年迈老兵归家时的情景,正是大量的留白,让诗歌意蕴深厚,惹人联想。
(3)以景衬情。
诗中写老兵回家后的境况:“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环境描写将老兵家中的悲凉凄惨表现得淋漓尽致。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六.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从十五到八十,整整六十五年,诗人似乎没有批评什么,但“八十始得归”,一个“始”字,却强有力地揭示了当时兵役..
【点拨】B 无心理描写。
2. 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B.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点拨】C从侧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 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 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 “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素:满怀希望一希望落空一 彻底失望 - -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点拨】 B“侧面写出” 不正确,这四句是直接描写老兵家园的荒凉景象;
4.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点拨】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 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十五” 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孤苦无依、内心哀伤;春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谁,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
5.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
【点拨】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难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采葵持作羹”“不知饴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灯;尤其是“出门东向看”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极,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
6. 理解性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板书设计(共27张PPT)
24 十五从军征
部编版 九年级下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6年之久,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争双方动员军队1.1亿人,军民死亡7000多万人,财产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直接战争费用13520亿美元。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一部分为文人所作,一部分采集于民间。《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底层人民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形式朴素自然,长于叙事铺陈,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知讲解




汉朝时,北部边界时常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繁。统治阶级大量征兵,兵役沉重,有些人一生几乎都葬送在服兵役的痛苦生活中,这首诗就写了一个老兵回家后不见亲人的痛苦经历。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和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松柏冢
累累
狗窦

舂谷
羹饭

zhì
zhǒnɡ
lěi lěi
dòu
chōnɡ
ɡēnɡ









新知讲解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才。
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代词前面。
新知讲解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坟墓。
众多的样子。这里形容坟丘众多。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给狗出入的墙洞。
野鸡。
屋前的院子。
野生的谷子。
这里指井台。
野葵。
新知讲解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用杵臼捣去谷物的外壳。
拿着。
这里指菜羹。
一会儿。
同“贻”,送给。
渗入。
新知讲解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且看远处,那是您的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就洒落在征衣上。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乡里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远景,写出了庭院因无人居住而荒芜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象征死亡的坟墓暗示亲人的离去。
夸张,体现从军时间之长,暴露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始”战争时间之长,对无尽战事的不满,对长久戍边在外的战士们的同情。
合作探究
3.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近景白描手法荒凉破败的景象侧面从军时间之久回乡已物是人非,以哀景写哀情,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凄凉。为下文作铺垫。
合作探究
4.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动作描写,进一步突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令人对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产生极度痛恨之情。
6.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返乡经历: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情感变化:盼归家,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喜忧)
希望落空(忧)
彻底失望(悲)
悲哀流泪,心茫然(悲)
合作探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角度新颖。
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合作探究
(2)艺术留白。
诗作中“十五”到“八十”之间的时间跨度很大,作者只集中展现年迈老兵归家时的情景,正是大量的留白,让诗歌意蕴深厚,惹人联想。
合作探究
(3)以景衬情。
诗中写老兵回家后的境况:“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环境描写将老兵家中的悲凉凄惨表现得淋漓尽致。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十五从军征
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八十始归
回家所见
远望:松柏冢累累
近看
狗窦兔入、梁上雉飞
中庭生谷、井上生葵
处境心情
羹饭熟 饴阿谁
东向看 泪沾衣
兵役残酷
战乱频繁
灾难深重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从十五到八十,整整六十五年,诗人似乎没有批评什么,但“八十始得归”,一个“始”字,却强有力地揭示了当时兵役..
B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2. 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C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3. 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 “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素:满怀希望一希望落空一 彻底失望 - -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B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
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 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十五” 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孤苦无依、内心哀伤;春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谁,出门东望,潸然泪
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
4.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5.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
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难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采葵持作羹”“不知饴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灯;尤其是“出门东向看”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极,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6. 理解性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