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二课时课件(共38张PPT)+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二课时课件(共38张PPT)+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5 09:52:00

内容文字预览

(共38张PPT)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
课前导读
阿西莫夫在《恐龙无处不有》中提出观点后,又用另一个例子印证了这一观点,这就是《被压扁的沙子》。
被压扁的沙子
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1.划分文章层次。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
(1-6)介绍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并指出科学家们为验证这两种理论一直在寻找证据。
(7-17)通过“被压扁的沙子”,说明恐龙灭绝“撞击说”的成立。
第一部分
精读细研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提9年来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①用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问题的争论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恐龙灭绝的原因。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精读细研
2.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说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撞击说”
“火山说”
精读细研
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撞击说”的依据
“火山说”的依据
精读细研
作者认为“撞击说”正确。
3.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正确?他是如何论证的?
论证:
(1)科学的实验证明。
二氧化硅处在超高压下会变成斯石英;斯石英在850℃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会变成普通的沙子。
自然界中不可能自然地产生斯石英。
精读细研
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后,产生了斯石英;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过斯石英。
自然界存在的斯石英是强大的外力造成的。
(2)有力的事实证明。
精读细研
(3)严密的推理证明。
在6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过斯石英
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
只能来自外星撞击(那时还没有原子弹)
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
结论:恐龙灭绝是因为外星撞击
精读细研
4.作者说明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你能列举一两个事例说明吗?
使我们明白了一种思维的技巧,即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精读细研
5.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怎么认为?
作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认为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精读细研
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根据以下问题,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标注、分析。
1.本文的语言严密而准确,主要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2.作者为了更好地说明外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观点,在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本文有多处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合作探究
本文的语言严密而准确,主要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合作探究
1.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一直”表现了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精神。“争论不
休”一词写出了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也许”表示推测,说明现在的结论只是大胆的推测,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合作探究
2.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可能”表示推测,并不完全肯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并不”“以至于”“最后”等词语,增强了句子间的逻辑效果,使意思层层推进。
合作探究
5.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确实”一词充分肯定了科学家们的检测结果,语言准确、严谨。
4.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在通常条件下”起到了限制作用,将特殊情况排除在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合作探究
作者为了更好地说明外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观点,在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合作探究
1.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引起的,使得说明更有说服力。
合作探究
2.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相同单位的“被压扁的沙子”比普通沙子重得多。
合作探究
3.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
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斯石英在特定温度下可以转为普通沙子。
合作探究
4.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斯石英的形成必须具备巨大压力,表现了作者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合作探究
本文有多处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合作探究
1.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这一研究的现实意义。
合作探究
2.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高压状态……
“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是科学术语,括号里的内容是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帮助读者明白二氧化硅为何物;另外也强调了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合作探究
3.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这一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从而使人们更容易理解这个道理。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拓展探究
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好不好?为什么?
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之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生动,容易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因为该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拓展探究
比较本文与《恐龙无处不有》的异同。
《被压扁的沙子》
《恐龙无处不有》
说明内容
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
从探究斯石英的分布推断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造成的
说明顺序
两篇文章的说明顺序都是逻辑顺序,运用“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印证观点”的顺序,说明事理。这是一种追本溯源、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
都准确简练,浅显易懂,幽默风趣
拓展探究
说明方法
《被压扁的沙子》
《恐龙无处不有》
①都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有》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中列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说明“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
②都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有》中将南极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的区别。
③除此以外,还都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课堂检测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骨骼(gé)臀部(diàn) 致密(zhì) 两栖(qī)
B.彗星(huì)地壳(qiào) 岛屿(yù) 褶皱(zhě)
C.携带(xié)潮汐(xī) 劫难(jié) 撞击(chuàng)
D.追溯(sù)陨石(yǔn) 衍射(yǎn)二氧化硅(guī)
【解析】A项中“臀”应读“tún”;B项中“屿”应读“yǔ”;C项中“撞”应读“zhuàng”。
D
课堂检测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领域 流逝 迁徙 深渊
B.熔化 迹象 覆盖 措施
C.导置 致密 趋势 膨胀
D.漂移 沉降 俯冲 汇聚
【解析】“导置”应为“导致”。
C
课堂检测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所有陆地    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    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    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    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 常常 可 肯定 B.似乎 一直 可 应该
C.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 D.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
B
课堂检测
4.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③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A.①作比较 ②列数字 ③打比方 ④举例子
B.①列数字 ②举例子 ③打比方 ④举例子
C.①作比较 ②举例子 ③打比方 ④分类别
D.①列数字 ②举例子 ③打比方 ④分类别
C
课堂小结
科学理论的验证,有时会像大海捞针一样艰难。麦克霍恩研究岩层,爱迪生试验灯丝,都属于验证,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板书设计
被压扁的沙子
提出问题:恐龙灭绝的两种原因
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撞击造成恐龙灭绝
斯石英石的形成
“撞击说”的成立
撞击说
火山说
严谨的思维
求实的结论
课下作业
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相互交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把握文章阐述事理的方法,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2.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色。 3.激发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
重点 了解作者作品,把握文章阐述事理的方法,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难点 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 学生准备:课下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阿西莫夫在《恐龙无处不有》中提出观点后,又用另一个例子印证了这一观点,这就是《被压扁的沙子》。 回忆上节课所学 通过提及《恐龙无处不有》,引出本节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请同学们划分层次,整体感知文章 二、精读细研,分析文本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提9年来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2.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说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3.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正确?他是如何论证的? 4.作者说明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你能列举一两个事例说明吗? 5.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怎么认为? 三、合作探究,深入文本 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根据以下问题,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标注、分析。 1.本文的语言严密而准确,主要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2.作者为了更好地说明外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观点,在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本文有多处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四、拓展探究,深入文本 1.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好不好?为什么? 2.比较本文与《恐龙无处不有》的异同。 (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五、课堂检测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骨骼(gé)臀部(diàn) 致密(zhì) 两栖(qī) B.彗星(huì)地壳(qiào) 岛屿(yù) 褶皱(zhě) C.携带(xié)潮汐(xī) 劫难(jié) 撞击(chuàng) D.追溯(sù)陨石(yǔn) 衍射(yǎn)二氧化硅(guī)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领域 流逝 迁徙 深渊 B.熔化 迹象 覆盖 措施 C.导置 致密 趋势 膨胀 D.漂移 沉降 俯冲 汇聚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所有陆地    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    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    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    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 常常 可 肯定 B.似乎 一直 可 应该 C.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 D.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 4.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③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A.①作比较 ②列数字 ③打比方 ④举例子 B.①列数字 ②举例子 ③打比方 ④举例子 C.①作比较 ②举例子 ③打比方 ④分类别 D.①列数字 ②举例子 ③打比方 ④分类别 学生整体理解文章,回答问题。 根据问题引导,思考并回答问题,互相补充、纠错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思考、探究,回答问题,互相补充、纠错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互相纠错、补充 学生思考并回答 本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整体思考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环环相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找到相关语句,更加深入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并掌握其作用。 本环节通过深入研究,分析题目和对比阅读,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考查学生积累能力
课堂小结 科学理论的验证,有时会像大海捞针一样艰难。麦克霍恩研究岩层,爱迪生试验灯丝,都属于验证,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相互交流。
课后反思 亮点:逻辑清晰 不足之处:两篇文章分割开来了 课堂教学建议:两篇文章一起讲解,对比阅读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潮汐(xī)    劫难(jué)    天衣无缝(fènɡ)
B.褶皱(zhě) 地震(zhèn) 海洋深渊(yuān)
C.追溯(sù) 陨落(yǔn) 地壳运动(ké)
D.彗星(huì) 衍射(yǎn) 两栖动物(xī)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______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______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温暖的家,使它______了生命的胚胎。
A.延伸  萌生  保持     B.延续  萌动  保持
C.延续 萌生 保存 D.延伸 萌动 保存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星光大道》年度冠军总决赛上,“草帽姐”徐桂花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B.四川雅安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C.中央电视台开展的“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社会新风。
D.受狂风暴雨及大浪影响,青岛栈桥东侧30多米长的栈桥出现坍塌。
二、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    )
2.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
3.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
4.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    )
三、综合性学习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1.       ”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作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2.       ”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3.       ”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四、课内阅读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 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 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          。
3.第②—④段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两种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加点的“可能”“也许”两个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A项,“劫”应读“jié”。C项,“壳”应读“qiào”。D项,“栖”应读“qī”。
2.C
3.C
二、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举例子
2.打比方 
3.作比较 
4.列数字
三、综合性学习
1.C 
2.A 
3.B
四、课内阅读
1.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逻辑顺序。
2.举例子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3.(1)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2)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
4.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这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