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时间的脚印》课件(共38张PPT)+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时间的脚印》课件(共38张PPT)+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5 09:55:25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8.时间的脚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课前导读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并用一些载体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介绍了一种奇特的记录时间的载体——岩石!
整体感知
陶世龙,1929年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他主要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著有《变幻多彩的地球》《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我们居住的星球》等。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事理说明文。它所追踪的“时间的脚印”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岩石上。这些岩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变化和生成,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留下了时间的印迹。
创作背景
整体感知
掸 踪迹 装置 烘烤
腐蚀 沙砾 山麓 沟壑
龟裂 帷幕 海枯石烂
dǎn
zōng
zhì
hōng
fǔ shí



jūn
wéi
làn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
(1-4)首先提出“时间”的话题,由生活时间到地质时间,引出本文的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
(5-29)文章主体,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一部分
第三部分
(30-31)总结全文,表明读懂“时间的脚印”的意义。
划分层次
精读细研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1.文章主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为什么开头要引用高士其的小诗?
①引用诗句作题记,把时间拟人化,既照应了题目,又开启下文,引出说明对象。
②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能够吸引读者。
第一部分
精读细研
2.人类和大自然分别是用什么来记录时间的?
人类:钟表和日历;铜壶滴漏
大自然:岩石
第一部分
精读细研
3.第4段介绍北京故宫的“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题?为什么?
示例一:没有偏离。从写作思路看,由前面写岩石能记录时间,自然联想到“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之后再从比较的角度,说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所以没有偏离主题。
第一部分
精读细研
示例二:偏离了主题。上文介绍人们已经想到许多办法记录时间,发明了钟表、日历等,那么,北京故宫的“铜壶滴漏”应该放在上文,不必插在“岩石能记录时间”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之间,删除这个内容后,行文上也很自然紧凑。
精读细研
1.阅读第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
被搬运、堆积
重新生成岩石
第二部分
精读细研
2.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岩石
小石子
沙砾、泥土
新岩石
沉淀
重压
胶结
我们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有何用意?
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
第二部分
精读细研
3.文章讲岩石的破坏,提出了哪些因素?
炎热的阳光
严寒的霜雪
风雨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
人为因素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
第二部分
精读细研
4.为什么地壳下沉,使得有些砾岩的组成成分是外层细、内层粗?
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
第二部分
精读细研
5.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记录了地壳的活动。
说明了地球的变化。
记录了古代生物的状况。
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第二部分
精读细研
6.人类是怎样根据化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三叶虫化石
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大树木化石
长毛兽化石
寒武纪
石炭纪
第四纪
海洋宽广
气候温暖潮湿
气候寒冷
第二部分
精读细研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那么,了解这些内容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不管有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例如,“寒武纪”以前形成的古老陆块内藏有许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又造成了许多煤矿。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总结: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增长知识;还在于帮助我们找寻地下的宝藏,为人类造福。
第三部分
合作探究
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文意,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合作探究
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风沙比作砂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沙等自然力对岩石的侵蚀作用。
合作探究
2.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冰河的移动比作铁扫帚扫过地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冰河对石头的破坏作用。“刨刮”一词表现了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合作探究
3.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举例子、作比较。以建筑兰新铁路时,人们炸掉山头为例,具体地说明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将人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与地质作用的速度进行比较,突出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
合作探究
4.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列数字。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1米厚的岩石需要的时间,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大致的概念。
5.“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1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合作探究
6.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
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淀下来的结果。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的两个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泥沙沉淀所带来的影响,具有说服力。
合作探究
7.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
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
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介绍三叶虫化石的分布,说明化石是历史的证人,也说明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需要的时间之长。
合作探究
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
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攻击”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攻击”是进攻的意思,它使阳光、霜雪、风、雨等有了行为意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时刻受到破坏,语言极富表现力。
合作探究
2.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自然力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是一种拟人化的描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当的威力。
3.把“爬”字改成“流”字可以吗 为什么
不可以。用“爬”字,形象生动,而且显出移动的缓慢。
合作探究
4.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增强了事物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生动有趣。
合作探究
你如何理解题目《时间的脚印》?说说它的作用。
1.“时间的脚印”是一个借喻,本体是“大自然中的岩石的各种变化过程”。
2.大自然中的岩石,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记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地理环境变迁的故事,就像时间老人留下的脚印一样。
3.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时间流逝有形
化,说明了时间在世间留下了踪迹。题目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
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腐蚀(shí) 棘手(là) 迥乎不同(jiǒnɡ)
B.喑哑(yīn) 稽首(qǐ) 楔形文字(xiē)
C.龟裂(ɡuī) 慰藉(jí) 骇人听闻(hài)
D.狡黠(xiá) 山麓(lù) 锲而不舍(qì)
【解析】A项,“棘手”的“棘”是难读易错字,应读“jí”。C项,“龟裂”的“龟”应读“jūn”;“慰藉”的“藉”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分别为“j픓jiè”,此处应读“jiè”,表抚慰。作“含蓄”讲时,也读“jiè”,如“蕴藉”。另外,作“践踏,凌辱”讲时,读“jí”,如“狼藉”;作为姓氏时也读“jí”。D项,“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
B 
课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B.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C.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D.就好像一丙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解析】D项中的“丙”应当是“柄”。
D
课堂检测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B.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
C.通过化石这个证人,使我们认识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D.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解析】C项,句子的前一部分省略主语,而后一部分又用“使”开头,这样句子就没有了主语。应当去掉“通过”或“使”。
C
课堂检测
4.下列句子中省略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湖边、海边……形成的岩石就常常是这样的。
B.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C.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
D.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解析】A项这里不构成省略,所以不需要省略号。
A
课堂检测
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另外,树木的年轮里,还储存着当地的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
②人们所熟知的年轮,是树木的年龄。
③因此,科学家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蕴藏着的科学信息资料。
④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③①
A
课堂小结
时间一分一秒地飞快流逝,如同一位永不停步的旅行
者,不受任何阻挡,勇往直前。时间又好似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勤劳的人能从这条河中捞取财富和智慧,懒惰的人只能捞取悔恨和失望。所以时间是公平的,也是无情的。我们应该懂得抓紧时间,这样,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就能像保
尔·柯察金说的那样:“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让时间在我们身上留下值得回忆的脚印吧!
板书设计
时间的脚印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
读懂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岩石的毁灭与新生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其他情况
“死”的石头石头颜色
光滑擦痕
各种生物化石
寻找宝藏
造福人类
课下作业
本文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
它……”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
示例:
我陶醉于春天的风,它轻柔稚嫩。它为春天增添了盎然的生机,增添了一份和谐和宁静的美。我喜欢春天到野外去品尝春的味道。闭上眼睛,若有若无的风拂过我的脸,在我的脖颈中呵着气,中间还夹杂着花朵和泥土的芬芳。这,就是春的味道。我追逐着春风,与它嬉戏,享受一种无拘无束的快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课题 时间的脚印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明确说明对象,了解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2.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
重点 了解作者作品。明确说明对象,了解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难点 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 学生准备:课下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并用一些载体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介绍了一种奇特的记录时间的载体——岩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时间的脚印》,去看看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吧! 学生思考 本环节从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入手,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话题,以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及文体 1.结合课下预习,介绍本文作者。 2.介绍本文写作背景。 3.扫清字词障碍 4.划分结构,初步感悟 二、精读细研,深入文本 第一部分: 1.文章主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为什么开头要引用高士其的小诗? 2.人类和大自然分别是用什么来记录时间的? 3.第4段介绍北京故宫的“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题?为什么? 第二部分: 1.阅读第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2.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文章讲岩石的破坏,提出了哪些因素? 4.为什么地壳下沉,使得有些砾岩的组成成分是外层细、内层粗? 5.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6.人类是怎样根据化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第三部分: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那么,了解这些内容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三、合作探究,深入文本 1.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文意,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2.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你如何理解题目《时间的脚印》?说说它的作用。 四、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腐蚀(shí) 棘手(là) 迥乎不同(jiǒnɡ) B.喑哑(yīn) 稽首(qǐ) 楔形文字(xiē) C.龟裂(ɡuī) 慰藉(jí) 骇人听闻(hài) D.狡黠(xiá) 山麓(lù) 锲而不舍(qì)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B.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C.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D.就好像一丙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B.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 C.通过化石这个证人,使我们认识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D.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4.下列句子中省略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湖边、海边……形成的岩石就常常是这样的。 B.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C.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 D.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另外,树木的年轮里,还储存着当地的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 ②人们所熟知的年轮,是树木的年龄。 ③因此,科学家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蕴藏着的科学信息资料。 ④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③① 学生结合课下预习,回答问题。 根据问题引导,思考并回答问题,互相补充、纠错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到相关语句,一起思考、探究,回答问题,互相补充、纠错 学生做题,回答问题 本环节意在检查学生课下预习的情况,通过预习了解文章的基本情况,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本环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环环相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找到相关语句,更加深入理解本文语言特点,并掌握其作用。 考查基础知识
课堂小结 时间一分一秒地飞快流逝,如同一位永不停步的旅行 者,不受任何阻挡,勇往直前。时间又好似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勤劳的人能从这条河中捞取财富和智慧,懒惰的人只能捞取悔恨和失望。所以时间是公平的,也是无情的。我们应该懂得抓紧时间,这样,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就能像保 尔·柯察金说的那样:“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让时间在我们身上留下值得回忆的脚印吧!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本文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 它……”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
课后反思 亮点:逻辑清晰,结构明确,由浅入深 不足之处:课程量略大 课堂教学建议:可适当删减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逝去(shì)    掸去(dān)   沙砾(lì)
B.浑浊(hún) 渗入(shèn) 琥珀(pò)
C.装置(zhì) 龟裂(qūn) 裂缝(fèng)
D.孔隙(xì) 腐蚀(shí) 粗糙(zào)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山麓   垫高   悬崖   破碎
B.冲刷 特殊 绝壁 扫帚
C.磨损 胶结 痕迹 煤矿
D.吹拂 砂轮 沉绽 矿物
二、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
2.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      )
3.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
三、综合性学习
我们正值五彩缤纷的花季年华、朝气蓬勃的青春时代,让我们一起来开展“放飞青春”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青春座右铭】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
【青春励志会】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立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他已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他设计第三项。
活动一:讲“立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
【青春接力棒】百善孝为先。一个“孝”字,上“老”下“子”,彰显着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请仿照画线句子,将文段补充完整。
孝亲敬长,就是耐心倾听长辈的教导,就像鱼儿一直倾听溪流的歌唱;就是真诚回馈长辈的恩泽,                  ;就是全力实现长辈的期望,就像江河奋力前行终成海洋的宽广。
【青春同路人】朋友,是我们的青春同路人。我们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怎样与其同行青春路 请探究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
材料二 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的研究,恩格斯去经商,把挣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当马克思还没有精通英文时,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当恩格斯写文章时,马克思也常放下自己的工作,帮他写作有关部分。《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
四、课内阅读
①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②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③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④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⑤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⑥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1.选文的中心句是“   ”。
2.请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概述选段的内容。
3.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攻击”一词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同步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A项,“掸”应读“dǎn”。C项,“龟”应读“jūn”。D项,“糙”应读“cāo”。
2.D 解析 “沉绽”应为“沉淀”。
二、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列数字 
2.举例子、作比较 
3.打比方
三、综合性学习
示例 【青春座右铭】 为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青春励志会】 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青春接力棒】 就像花儿美丽绽放回报雨露的滋养
【青春同路人】 我们应和志趣相投的人交朋友,并相互帮扶同行青春路。
四、课内阅读
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
2.说明了空气、水、生物、人对岩石的各种破坏作用。
3.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不是坚固不坏的,从而为岩石能够记录时间这一现象提供了可能性的依据。“攻击”一词在这里强调了各种因素对岩石的破坏程度之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