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第二学期
5《黄河颂》
光未然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对关键字词的品析,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能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整体感知
《黄河颂》是光未然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人将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相交织,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刻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展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整体感知
《黄河颂》在题材上属于颂诗。诗歌以抗日救亡为主题,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勇往直前,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诗歌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诗人先以呼告的手法,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诗歌的主题一“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第三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望黄河滚滚”的“望”字统领开头一段,而后面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又将对黄河的赞颂分成了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逐步深人。《黄河颂》的语言节奏明快,音节洪亮,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音律。
一、导入
播放音乐《保卫黄河》,在音乐中感受黄河的宏伟气势。
二、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一:激情诵黄河
1:朗诵小达人:学生在组内逐一进行激情朗诵,评一评谁是“朗诵小达人”
2.达人大比拼:请每组的“朗诵小达人”选取自已喜欢的部分向全班展示,全班同学评分并作点评。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已朗读来表达意见。
(朗读提示:①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结”“奔”“劈”的重读,且四句情感逐步上扬,以表现黄河的气势。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④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销有力。)
3.天外有来客:聆听名家朗读《黄河颂》,思考诗歌写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黄河的什么精神。(在课文中圈画出体现黄河精神的关键语句“伟大而又坚强”)
二、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一:激情诵黄河
4.齐诵展雄威:
全班齐读诗歌,展现黄河雄伟磅的气势。
5.背景介绍:诗人光未然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资料链接: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从而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 为其二。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二、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二:深情赏黄河
1.诵词开场不一般。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主要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二、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二:深情赏黄河
1.诵词开场不一般。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主要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圈画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阅读提示,不难找到黄河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二、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二:深情赏黄河
2.遥望黄河有画面。歌词部分可分为望黄河和颂黄河,深情诵读望黄河语段,感悟黄河形象。
(1)绘制思维导图,揭示黄河形象。
二、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二:深情赏黄河
2.遥望黄河有画面。歌词部分可分为望黄河和颂黄河,深情诵读望黄河语段,感悟黄河形象。
(1)绘制思维导图,揭示黄河形象。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 3 )山下,奔向( 4 )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 5 )
(1)
(2)
一往无前
势不可挡
二、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二:深情赏黄河
2.遥望黄河有画面。歌词部分可分为望黄河和颂黄河,深情诵读望黄河语段,感悟黄河形象。
(1)绘制思维导图,揭示黄河形象。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气势磅礴
百折不挠
一往无前
势不可挡
二、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二:深情赏黄河
2.遥望黄河有画面。歌词部分可分为望黄河和颂黄河,深情诵读望黄河语段,感悟黄河形象。
(2)参照本课的“批注示例”,学作批注
(提示:结合关键字词写批注,如“掀”“结”“奔”“”等动词,“澎
湃”“宛转”等形容词。)
(知识链接:批注主要是指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雅问题等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处。批注的类型有针对文章中的词句的分析式批注,有对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概括式批注,有针对文章精彩之处的评价式批注,还有对文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的感想式批注。无论做哪种美型的批注,都要努力做到心有所感,言简意赅,生动传神。)
二、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热情颂黄河
1.绘制层次关系图。诵读颂黄河部分,绘制层次关系图,揭示黄河形象丰富的象征意义。
(问题导引:正是黄河这种雄浑壮阔、蜿蜒宏大的美,激起诗人澎湃的赞颂之情。请思考:这种赞颂之情,是通过哪个句子抒发出来的?分别赞美了黄河的哪些方面?)
二、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热情颂黄河
1.绘制层次关系图。诵读颂黄河部分,绘制层次关系图,揭示黄河形象丰富的象征意义。
(问题导引:正是黄河这种雄浑壮阔、蜿蜒宏大的美,激起诗人澎湃的赞颂之情。请思考:这种赞颂之情,是通过哪个句子抒发出来的?分别赞美了黄河的哪些方面?学生小组合作,圈画文中的关键句“啊!黄河!”和“摇篮”“屏障”“精神”等关键词,)
据此概括出黄河养育中华民族文化和英雄、保卫中华民族的安全、激励中华民族精神三个层次。
二、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热情颂黄河
2.分析诗歌语言形式。
(1)“啊!黄河!”在歌词中反复出现了三次,有何作用?三个层次的赞颂在朗读时要分别读出怎样的感情?
二、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热情颂黄河
2.分析诗歌语言形式。
(1)“啊!黄河!”在歌词中反复出现了三次,有何作用?三个层次的赞颂在朗读时要分别读出怎样的感情?
(要点:这句话反复出现,使歌词主体部分的层次更加清晰,三个层次应分别读出“深情”“坚定”“激昂”的感情。)
二、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热情颂黄河
2.分析诗歌语言形式。
(2)合作探究诗歌的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比较前后的变化。
二、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热情颂黄河
2.分析诗歌语言形式。
(2)合作探究诗歌的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比较前后的变化。
(要点:全诗长短句结合,以短句为主,又多以四字短语结束句子,节奏整齐,富有气势,满足了作者抒发强烈情感的需要。由“望黄河”到“颂黄河”,语言形式又从独白语言转为对话语言,增强了抒情力度,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重点语段细读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开头一句“我站在高山之巅”,诗人从居高临下视角起笔,气势夺人“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个“奔”字写出了黄河奔涌的力量,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其深层意蕴在于表现了以黄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一往无前、不怕困难的精神、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惊”,有惊讶、震惊之意,这是旁观者的情感,侧面写出黄河的惊人气势。“澎湃”是对浪涛的细致描写,波浪撞击发出的巨大声响,极富气势。“掀”字写出了黄河浪涛力度很大,气势很足“万丈”运用夸张手法,极言水浪之高。“狂”,狂放,态肆,不受拘束。这一句承接前一句具体写黄河浪涛之汹涌,象征着革命力量的势不可挡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一句中,“奔”体现出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昆山下”和“黄海之边”写出距离之远,与“奔字结合,显示出即便南离再远也一往无前,可见其意志之坚定。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一句,“劈”体现力量之大、气势之足,而黄河能将极其广阔的“中原大地”劈成两面,足见其恢弘气势。而这恰恰也是中华民族为 团结抗战、英勇不屈、伟大而坚强的精神的生动写照。
(三)课堂小结
《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四)布置作业
积累拓展:本诗主要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情感,充满雄浑豪迈之美。请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找出类似的一两例,进行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