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5 10:4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千里长河一旦开,
唐·胡曾
《汴水》
亡隋波浪九天来。”
诗人为什么说隋朝的
灭亡是因为大运河呢?
这锅我不背!
第1课隋朝的
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一、隋的统一
西晋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439-581)
北魏
南朝(420-589)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
政权分立
民族交融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出生时间:541年
家世:父亲杨忠西魏时是十二大将军之一,
北周时任柱国大将军、大司空,封随国公
婚姻:557年娶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第七女为妻
个人履历
568年,袭隋国公。
577年,进封柱国
578年,长女被封为皇后。
580年,以大丞相的身份辅佐八岁的静帝。
581年,迫使静帝退位,建立隋。
隋文帝杨坚小档案
古来得天下之易
未有如隋文帝者
581年
长安
杨坚(隋文帝)
589年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A.隋朝的建立
(3)开国皇帝
(1)时间
(2)都城
B.隋朝的统一
(1)时间
(2)意义
分裂
统一
统一
历史上结束分裂又实现统一的朝代有哪些?
秦、西晋、隋
一、隋的统一
《泊秦淮》
唐 ·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隋朝疆域
思考2: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全国?
客观条件:
1.隋文帝励精图治、军事强大。
2.隋准备充分、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主观条件:
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3.南方陈朝统治腐败。
一、隋的统一
隋文帝杨坚
①经济上: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等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一、隋的统一
含嘉仓粮窖示意图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唐太宗曾感慨:“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隋朝粮仓丰实,经济繁盛
一、隋的统一
隋炀帝杨广
公元604年,杨广继位,他是隋朝第二位皇帝。
605年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人工开凿的河道
一、隋的统一
琼花说
思考:隋炀帝真的为了贪恋江都美景而开凿大运河吗?
《汴堤柳》
——唐王泠然
隋家天子忆扬州,
厌坐深宫傍海游。
穿地凿山开御路,
鸣笳叠鼓泛清流。
二、开通大运河
材料一:隋文帝平陈第二年,“ 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开皇十八年下诏“ 吴越之人,往承敝俗,所在之处,私造大船,因相聚结,致有侵害。其江南诸州人间有船长三丈以上,悉括入官”。
材料二: 在经济上,从六朝开始,南方经济持续迅速发展,经济重心虽在北方,但北方的人口众多,长安,洛阳等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官员和军队,为了保证能有充足的物资供应,隋朝必须转运江南地区富庶的物产到北方。
思考:结合材料,你认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开通大运河需要哪些条件?
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条件)
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条件:
加强南北经济沟通
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目的:(1)加强南北交通 【直接原因】
(2)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根本原因】
与陆运相比,水运的优势
疆域辽阔,不便管理
为什么开通大运河?
长安


钱塘江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洛阳
余杭
涿郡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两长:2000多千米
三点:涿郡,洛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识记大运河
识记大运河
自己动手:
洛阳
涿郡
余杭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江都(扬州)
江都
简笔画大运河,并在图上标注重点信息。
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学生活动
合作探究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条件)
1、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
可能性;
2、经济繁荣,具备了经济实力;
3、有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汴水》
唐·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否定
肯定
评价原则:一分为二
给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二、开通大运河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处世界遗产。
二、开通大运河
申遗成功
你知道古代官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吗?
秦:军功授爵
汉: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军功
品德
门第
拼人命
拼人品
拼地位
夏商周:世袭
血缘
拼爹娘
选官制度的演变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果你是主考官,下面哪个人有资格做官
张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富家子弟
学识:一塌糊涂,平庸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李有才的简历
出身:一贫如洗,平民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魏晋南北朝时,选官看重门第,不重才能。真正有才能的贫穷读书人很难做官。
隋文帝:
隋朝科举制度是如何确立的?
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易错易混点
· 谁确立了科举制度?标志是什么?
隋炀帝:
· 科举制选官的依据或标准是什么?
才学
科:考试科目
举:选拔人才
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魏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朝以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参政,
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作用?
最大不同?
走近隋炀帝和他的时代——
隋炀帝
604年—618年在位
开凿了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有如此功绩的隋炀帝,为什么在千百年来,都是作为暴君的典型代表受到人们口诛笔伐?
四、隋朝的灭亡
隋朝的灭亡
605年-606年 建成东都洛阳 每月用工约200万人
605年-610年 开凿大运河 先后征夫约300万人
607年-608年 东修长城 先后征夫约120万人
608年-609年 亲征攻灭吐谷浑,重启丝绸之路 隋军“冻死过半”
612年-614年 三次亲征高丽 三次出兵共计约300万人
——资料来源: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每年征发大批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惨败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过度消耗国力,最后引发了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最终亡国——
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
——《贞观政要》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在学完隋朝的基本史实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曾经有一个王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是?
秦朝
1.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7年,隋持续了37年。
2.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3.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
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灭亡原因:皆因暴政而亡。
“成由节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得天下”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意义: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时间:605年起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的统一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隋朝的灭亡
时间:618年
标志: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
持续时间:约1300年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统一全国
巩固统一的措施
1. (2022年辽宁盘锦)某班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对秦、隋两朝的治乱兴衰进行比较,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都是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王朝 B.都在长安定都
C.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 D.都实行科举制
2.(2022年四川成都)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其中,与史书上“开皇中,明经举”“开皇末,举秀才”的记载相符的是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C
D
评价反馈
3.(2022年山东滨州)缪凤林先生在《唐朝的职官与选举制度》一文中提出:“九品中正之弊致成贵族政治,矫之以科举,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不特混贵族平民之阶级,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这段话意在说明科举制度( )
A.强调血缘,看重门第 B.注重才能,机会均等
C.发展教育,扩大基础 D.重视门第,兼顾才能
B
4. (2022年福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A.江南地区的开发B.运输工具的改进C.劳动人民的智慧D.计算能力的提高
5.(2022年江苏泰州)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A
评价反馈
6.(2022年重庆A卷)隋唐时期,江都(今扬州)发展较快,经济地位日益重要。据右图可知,江都地位的上升得益于
A.其为隋朝都城之一
B.大运河以其为中心
C.位于运河与长江交汇之地
D.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