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登 高
杜 甫
知人论世
(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般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杜甫生平四个时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书游历(712-746)
35岁以前,读书和壮游时期。代表作《望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困守长安(746-755)
35-44岁,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陷贼与为官(756-759)
45-48岁,代表作“三吏”“三别”和《春望》等。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漂泊西南(759-770)
49岁以后,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岳阳楼》等。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
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
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
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因病戒酒不举杯。
颔联
颈联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天、猿、渚、沙、鸟
高
哀
清
白
飞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这些景象给人什么感觉?
急
首联写了几种景物?
①迅疾的秋风 ②高远的天空 ③哀鸣的猿啼
④孤零冷落的小岛 ⑤水落而出的白沙 ⑥低飞盘旋的水鸟。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永恒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萧萧”指生命短暂, “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指历史长河永不停息。上下两句互相对比,相互衬托,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颔联中的“落木萧萧”、“长江滚滚”,让你想到什么?
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从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中可以读出哪几种感受?
宋人罗大经说:“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鹤林玉露》)
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倍加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运多难忧心忡忡。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艰难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个人,也是国家。客观上,国破家必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当然也忧身,因为杜甫此时值“百年”(晚年),且浑身是病。
从诗句中我们看到了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
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悲
常年作客的羁旅之悲
万里漂泊的孤寂之悲
多病缠身的苦痛之悲
连年战争的国难之悲
白发徒增壮志未酬之悲
诗人如何写悲?
急风、高天、哀猿
清渚、白沙、飞鸟
无边落木、不尽长江
人生艰难
功业无成
国家艰难
忧国忧民
景
情
情景交融
杜甫诗所抒写的虽是“悲秋”之意绪,但正如《秋兴八首》的“秋兴”包蕴极为丰富深厚一样,这里所抒的“悲秋”意蕴亦绝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秋景的感受,而是包含了身世之悲、家国之忧的丰富内涵。因此,所谓“艰难苦恨”也不仅仅是属于诗人一身之境遇,这正是整首诗虽抒悲秋之意,而境界却极高远阔大、雄浑悲壮的内在原因。
——选自《唐诗选注评鉴》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3.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 ”
理解性默写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