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同步精品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同步精品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5 08:3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1分)某电视剧需要设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场景。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
A. 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图纸 B. 牛顿在电脑前推演万有引力定律
C. 本茨试驾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 D. 达尔文在野外用手机与家人联系
2.(1分)美国在内战前夕的1859年,已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钻出第一口油井,但它最初只用于照明。1860年,美国石油开采量只有50万桶,到1910年迅速增加到2亿桶以上。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广泛应用( )
A. 蒸汽机 B. 发电机 C. 内燃机 D. 电动机
3.(1分)如果不是可以得到改良蒸汽机的相对无限的动力,工业革命完全有可能会在仅仅增加纺织品生产速度后便逐渐消失。以下发明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 )
A.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 B. 斯蒂芬森的火车
C. 卡尔 本茨的汽车 D. 莱特兄弟的飞机
4.(1分)1908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开始生产T型汽车。T型汽车因使用T型发动机而得名。这种发动机是( )
A. 蒸汽机 B. 电动机 C. 发电机 D. 内燃机
5.(1分)“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与此相关的时代是( )
A. 电气时代 B. 信息时代 C. 原子能时代 D. 蒸汽时代
6.(1分)小丽同学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相关的资料,据此判断,她研究的主题是( )
资料一:珍妮机的故事
资料二:蒸汽机的图片
资料三:爱迪生的生平介绍
A. 思想解放 B. 工业革命 C. 启蒙运动 D. 殖民扩张
7.(1分)19世纪,热力学、电磁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这里所说的“新兴工业部门”有( )
A. 煤炭和钢铁 B. 电力和石油 C. 冶金和采矿 D. 交通和化工
8.(1分)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这些发明使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其中,耐用白炽灯泡的发明者是( )
A. 爱迪生 B. 牛顿 C. 诺贝尔 D. 本茨
9.(1分)如图的思维导图是某同学在学习时整理的笔记,图中3空缺处最合适的选项是( )
A. 推广大众教育 B. 注重垄断组织的发展
C. 注重环境保护 D. 大力开展城市化建设
10.(1分)如图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部分新发明关联示意图,其中空白框中应为( )
A. 瓦特 B. 爱迪生 C. 本茨 D. 诺贝尔
11.(1分)学习历史要求史论结合。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结论矛盾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明治维新 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 《拿破仑法典》 成为很多国家制定民法的参照蓝本
C 蒸汽机的发明 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A. A B. B C. C D. D
12.(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 )
A. 蒸汽机的应用 B. 计算机的应用 C. 内燃机的应用 D. 电力的应用
13.(1分)如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 0.04 0.21 0.46 0.94
A. 蒸汽机的改良 B. 火车的发明 C. 内燃机的应用 D. 电灯的发明
14.(1分)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理解。以下关联不正确的是( )
A. 放映机--美国爱迪生 B. 电磁感应现象--英国法拉第
C. 现代炸药--瑞典诺贝尔 D. 煤气内燃机--德国戴姆勒
15.(1分)“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由此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 )
A. 与殖民扩张的加剧有关 B. 与生产的国际分工有关
C. 与垄断组织的出现有关 D. 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
16.(1分)马克思曾预言说:“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场“新的革命”( )
A. 促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B. 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C. 使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D. 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17.(1分)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表所示。你认为他演讲的主题是( )
演讲主题:
蒸汽机 英国工业革命 瓦特
柴油机 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狄赛尔
计算机 美国科技革命 约翰 冯 诺伊曼
A.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科技革命进程 B. 欧洲是科技革命发生的中心地区
C. 科学理论推动科技革命发生 D. 科技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18.(1分)把握历史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 第二次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确立 B. 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发
C. 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D. 《联合国家宣言》——二战胜利
19.(1分)1903年12月17日上午,威尔伯 莱特和奥维尔 莱特带着他们的飞机(如图)来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片沙滩上。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螺旋桨开始旋转,飞机向前滑动,越来越快,最终升空。这一情况的出现是由于( )
A. 美国独立战争 B. 美国内战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1分)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一的发明者是美国人本茨 B. 图二导致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C. 图三、图四的动力是蒸汽机 D. 图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0分)
21.(10分)【近代变革与社会进步】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节选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材料二:美国民主政治之路
2.根据材料二,简述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3.根据图1、图2,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头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和人力……电已成为只需按一下开关便可做许多事的动力之源。
——摘编自《全球通史》材料二: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
如果说霍乱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摘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材料三: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摘自习近平《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建设科技强国》
1.根据材料一,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各举两例)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并指出其根源。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什么战略?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23.(10分)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的一位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电灯泡、碱性蓄电池等……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材料三: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起来。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1.图一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匠人,他的哪项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图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请写出它的名称。
3.图三是乘坐神舟十三号飞船升入太空的三位航天员,其中有一位黑龙江人是我国“太空漫步”的第一人。请写出他的名字。
4.材料二中的这位发明家是谁?
5.结合材料三,写出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
6.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火车发明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电脑、手机发明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排除ABD。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德国卡尔 本茨设计内燃机发明汽车。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影响。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1860年,美国石油开采量只有50万桶,到1910年迅速增加到2亿桶以上。”可知,美国石油开采量的激增,是由于内燃机的广泛使用。联系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内燃机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了石油产量的猛增。C符合题意,石油的使用与蒸汽机、发电机和电动机无关,排除。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来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答案】A;
【解析】如果不是可以得到改良蒸汽机的相对无限的动力,工业革命完全有可能会在仅仅增加纺织品生产速度后便逐渐消失。能论证这个观点的发明是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经过改进后,能同时纺出80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斯蒂芬森的火车使用蒸汽机作动力,排除;CD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排除。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D;
【解析】1908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开始生产T型汽车。T型汽车因使用T型发动机而得名。这种发动机是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A;
【解析】“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与此相关的时代是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B;
【解析】据图片信息“资料一:珍妮机的故事;资料二:蒸汽机的图片;资料三:爱迪生的生平介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丽同学研究的主题是工业革命。168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B;
【解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这里所说的“新兴工业部门”有电力和石油。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A;
【解析】第二次给英国母亲节,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C;
【解析】根据思维导图,我们明确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以及存在问题,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有要注重科技创新、注意调节收入分配、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等。C符合题意。ABD与启示无关,排除。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启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启示,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B;
【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C;
【解析】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它的发明推动了煤炭工业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产生和发展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C史实与结论矛盾。ABD史实与结论一致。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本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很多,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应用,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D项正确;蒸汽机的应用是工业革命的成就,计算机的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内燃机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排除ABC三项。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此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答案】C;
【解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伴随着内燃机的研制成功,内燃机在工业生产中也被广泛应用,再加上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的发明,使得石油的需求量大幅增加。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逐年增长,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内燃机的应用,C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实质、成果和历史影响。
1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故D的关联不正确。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历史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和影响。
15.【答案】D;
【解析】根据“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和所学可知,汽车、电车和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能从材料中得出。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影响。
16.【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影响。“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它比蒸汽机使用的更广泛,效率更高。故题干这场“新的革命”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选项B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车的发明有关;选项D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普及有关。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的相关史实。
17.【答案】A;
【解析】表格反映了近代以来工业化及标志性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促进机器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期;柴油机的出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约翰 冯 诺伊曼研制的计算机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了条件。综上可知主题应为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科技革命进程,故A正确。欧洲是科技革命发生的中心地区与“美国科技革命”不符合,故排除B;科学理论推动科技革命发生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符合,故排除C;科技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故排除D。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确立没有因果联系,A项正确;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B项有因果联系,排除B项;为了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的罗斯福实行新政,C项有因果联系,排除C项;《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D项有因果联系,排除D项。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D;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03年12月17日上午,威尔伯 菜特和奥维尔 莱特兄弟带着他们的飞机来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片沙滩上。威尔伯开始沿着铺设好的轨道推行飞机,飞机上的奥维尔紧紧抓住操纵杆。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螺旋桨开始旋转,飞机向前滑动,越来越快,最终冉冉升空,缓缓飞行了36米,然后徐徐降落,用时12秒。人类从此实现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载人飞行。这一情况的出现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飞机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20.【答案】B;
【解析】汽车的发明者是德国人本茨,排除A;飞机的动力是内燃机,排除C;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D。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答案】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内涵:肯定人的价值(或歌颂人,赞扬人,以人为中心等)。;历程:①《独立宜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或美国诞生),为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或启蒙思想)的传播为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思想基础。②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地方。③通过1865年和1870年宪法修正案,废除了奴隶制、不同种族的人拥有了公民选举权,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与完善。;①便利交通;②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生活;③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④冲击了等级观念。(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以及核心思想、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运动以及核心思想、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知识。
22.【答案】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铁路。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柴油机、电、塑料。;问题:环境污染;疾病流行。根源:工业革命。;战略:科技强国或科教兴国战略。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我国应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
【解析】
本题以两次工业革命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两次工业革命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23.【答案】毕昇。;汽车。;翟志刚。;爱迪生。;东方红一号。;科技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等。;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的航天技术成就。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依据材料实际组织答案。
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材料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的航天技术成就,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第 12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