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1分)今天的俄罗斯是由13世纪莫斯科公国发展而来,在其发展进程中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决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这次改革是( )
A. 彼得一世改革 B.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 新经济政策 D. 赫鲁晓夫改革
2.(1分)在俄国发展历史上,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影响深远的改革与调整。将下列历史事件前的序号与相应历史影响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b.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A. ①—a②-b③—c B. ①—b②—a③—c
C. ①—b②—c③-a D. ①—c②—b③—a
3.(1分)1927年至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富农阶级的蓄意破坏,其思想根源是对私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否定。为此,斯大林( )
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C. 发动玉米种植运动 D. 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4.(1分)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基于这一认识,苏联( )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 成立“华约”组织
5.(1分)1929-1940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13.4%,国民收入年均增长14.6%。促进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推动
6.(1分)列宁多次指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的几年内,俄国农村的灾难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够所引起的。这一认识推动了苏俄 (联)( )
A. 实施新经济政策 B.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推行农业集体化 D. 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7.(1分)苏联集体农庄建立后,国家从农民手中征到的粮食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1820万吨增加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2750万吨。材料表明,苏联集体农庄建立的主要影响是( )
A. 扩大了玉米种植的面积 B. 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C. 继承了新经济政策的思路 D. 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8.(1分)图表为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变化曲线图。导致1925-1937年工业产值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 )
A.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实行自由贸易
C. 推行余粮征集制 D. 实施国家工业化
9.(1分)1928-1937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是在( )
A. 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B.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
C. 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后 D. 苏维埃俄国成立时
10.(1分)1921年秋天,往日沉寂的苏俄乡村变得热闹起来,每逢星期日,一些大的村庄开始举办集市活动。这种场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 B. 新经济政策实施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 农业集体化完成
11.(1分)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史实 结论
A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 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 1868年,日本开始实施“明治维新” 彻底废除了旧制度 D 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 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A. A B. B C. C D. D
12.(1分)1925-1927年夏季之前,苏联连续三年粮食丰收。然而,1927年底之前国家仅征收到240万吨粮食,为计划征收数量的52%。为解决这一问题,苏联推行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垦荒运动
13.(1分)苏联194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相比1913年,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增长3.9倍,农业增长41%。这表明苏联经济( )
A. 比例严重失调 B. 停滞不前 C. 均衡发展 D. 完全崩溃
14.(1分)世界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罕见的政治家:作为总统,他背叛了国家;作为领袖,他背叛了人民;作为总书记,他解散了党;作为最高统帅,他背叛了武装部队,逮捕了他任命的国防部长。下列行为与这位政治家有关的是( )
A. 打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B. 使得该国出现了大量的贫民窟
C. 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 D. 发动了对波兰等国的闪电战
15.(1分)以下史实与斯大林无关的是( )
A. 新经济政策 B. 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C. 实现农业集体化 D.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6.(1分)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对此,苏俄(联)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②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③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④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17.(1分)1932年的一份会议记录中写道:“乌克兰有粮,而这两位‘钦差大臣’一定能把这些粮食征购上来”;“是的,斯大林同志。庄稼不坏,所有的问题都在于收割和采购”。这次会议的历史背景是( )
A.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 俄乌矛盾导致粮食短缺
C. 苏联工业化步入高潮 D.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
18.(1分)苏联模式采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这一模式形成于下列哪位苏联领导人执政时期( )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19.(1分)如图是20世纪60年代莫斯科居民与中国友人联系时信封的封面。其中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收信人地址 B. 收信人姓名 C. 寄信人地址 D. 寄信人姓名
20.(1分)1931年,斯大林说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按照计划建成了1500多个大企业,工业产值相当于1913年工业产值的234.5%,其中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3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由此可见,当时的苏联( )
A. 新经济政策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
B. 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C. 苏联模式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D. 农业集体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0分)
21.(15分)中俄两国在曲折的历史经历中,彼此影响相互借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 材料二“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地方和中央政府经过讨论决定采纳‘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在这个制度下,土地仍然是公有的,但每个农户得到一块田地用于耕种,并与公社的生产队或经济合作社签订一份合同。”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农业集体化存在的弊端。
2.材料二中的“责任制”或“包产到户”指的哪一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取得了哪些成效?
3.从材料一、二反映的史实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
22.(15分)改革和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桥梁。从17世纪到20世纪末,俄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革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689年,17岁的彼得宣布亲政,是为彼得一世。他为了改变俄国内忧外患的局面,于1697年亲自率领俄国大使团出访欧洲18个月。回国后,彼得一世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推行社会习俗改革……建立海军;改革国家机构……
材料二:进入19世纪后,俄国农奴制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1856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专制制度的统治危机。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2月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均摘自张建华《俄国史》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俄国的哪两场重要改革?并指出材料二改革的内容与材料一的最大不同之处。
材料三:《震撼世界的十天:苏联的诞生》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 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后写成的纪实作品。由于取材严谨,立场客观,被誉为不可多得的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著作。
2.你认为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的最大“震撼”是什么?
材料四:苏维埃俄国领导人列宁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3.列宁所说的“利用资本主义”是指苏维埃俄国在1921年实行的什么政策?
材料五: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4.苏联模式的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苏联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六: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曾经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然而,它在1991年却突然解体了。
——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5.苏联哪次改革的后果直接造成了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七:据俄外交部网站26日晚发布的声明,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回应北约成员国领导人25日的视频峰会时说,北约国家不愿谈判,且缺乏在平等和不可分割安全原则基础上真正加强欧洲安全的意愿。北约打算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包括防空导弹系统在内的武器装备,这说明美国及其盟友对解决乌克兰危机“不感兴趣”。
——新华社
6.材料七反映了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量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C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此题主要考查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①对应b;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因此②对应c;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使得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因此③对应a,故C项正确;ABD项对应错误,排除ABD三项。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俄国历史上的著名改革,重点掌握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等知识。
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至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富农阶级的蓄意破坏,其思想根源是对私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否定。为此,斯大林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苏联农业集体化是指苏联通过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1929-1933年间苏联大规模开展了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D项正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是苏俄在1918-1920年实行的经济政策,排除A项;
题干材料阐述的是斯大林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没有涉及完善经济管理体制,排除B项;
玉米运动是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进行改革时发动的一场改革运动,排除C项。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措施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C;
【解析】根据“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斯大林时期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主要措施是通过实行五年计划,C项正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都是在斯大林时期之前,排除AB项;
成立“华约”是为了应对美苏冷战,是在二战以后,排除D项。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给出的时间“1929-194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到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强大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故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C项正确;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经济互助委员会是1949年由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知识,重点掌握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等知识。
重点掌握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A;
【解析】列宁多次指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的几年内,俄国农村的灾难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够所引起的。这一认识推动了苏俄 (联)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D;
【解析】据“国家从农民手中征到的粮食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1820万吨增加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2750万吨”可知,材料表明,苏联集体农庄建立的主要影响是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建设,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苏联集体农庄建立的主要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联集体农庄建立的主要影响的相关史实。
8.【答案】D;
【解析】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观察题干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变化曲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1925-1937年工业产值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实施国家工业化,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图片内容无关,排除。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苏联实施国家工业化的相关史实。“1925-1937年工业产值数据发生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联实施国家工业化的相关史实。
9.【答案】A;
【解析】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意义。
10.【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是在1918——1920年;新经济政策实施是在1921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在1928——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是在20世纪30年代。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种场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新经济政策实施,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的相关史实。“1921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的相关史实。
11.【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日本明治维新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实行的君主立宪制,没有彻底废除旧制度。D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选项D符合题意;ABC史实与结论对应不正确,排除选项ABC。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权利法案》、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史实与结论的正确搭配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权利法案》、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
12.【答案】C;
【解析】“1927年底之前国家仅征收到240万吨粮食,为计划征收数量的52%”反映了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农业集体化运动,知道与题干材料相关的是苏联实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此题主要考查农业集体化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A;
【解析】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轻视了农业、商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据“194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相比1913年,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增长3.9倍,农业增长41%。”及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苏联模式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联模式的相关史实。
14.【答案】C;
【解析】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不久,他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戈尔巴乔夫又轻率地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1990年,苏联经济出现严重滑坡,消费品全面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同时,苏联各民族的积怨被煽动起来,民族之间从群殴、械斗,发展到武装冲突。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底,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位政治家”是戈尔巴乔夫,选项C与戈尔巴乔夫有关,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关史实。
15.【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斯大林执政时期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实现农业集体化,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新经济政策是在列宁执政时期实行的政策,与斯大林无关。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斯大林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斯大林的相关知识。
16.【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为了应对经济政治危机,苏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内容包括②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③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关键是对掌握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
17.【答案】C;
【解析】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就已经被取消,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俄乌矛盾导致粮食短缺“,排除B项;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反映的是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而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是为苏联工业化服务。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在1928年开,始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32年提前完成,苏联工业化步入高潮,C项正确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于194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解读题意并结合选项逐一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8.【答案】A;
【解析】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短时间内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但后来日益僵化,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故“斯大林”模式形成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执政时期。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知识。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探索出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称斯大林模式,其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其特点是高度集中。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
19.【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写信应填写的国名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解答本题要了解俄国(苏联)历史上国名的变化。
20.【答案】B;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苏联实行的五年计划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有助于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新经济政策实行于1921年,而且不是重点发展的重工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苏联实行的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联实行的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
21.【答案】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等。;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苏联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联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相关史实。
22.【答案】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新经济政策。;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戈尔巴乔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没有得到纠正。;地区冲突、霸权主义等。;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十月革命、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苏联解体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十月革命、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苏联解体等相关史实。
第 13 页,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