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中国有一个城市被称为“中国的月亮城”,
因为这里的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朦胧,这个城市叫
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扬州慢
姜夔
解题:
词牌名,也是题目。是作者的自度曲注宫调并填旁谱。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
扬 州 慢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擅长写词,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知人论世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思考一:你能从小序读出哪些内容?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
交代了《扬州慢》的写作时间地点天气状况。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描绘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交代写作的缘由。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对《扬州慢》评价。
“黍离”意象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离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的悲痛,后代指故国之思。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读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读
引用前人诗句(杜牧)
春风十里《寄扬州韩绰判官》
豆蔻 《赠别》
青楼 《遣怀》
二十四桥《寄扬州韩绰判官》
思考:化用前人诗句
作用?
昔日的扬州富丽繁华
杜牧诗四首
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个园、何园的水石花木
白塔的风影摇曳
二十四桥的明月
瘦西湖的五亭桥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十里长街连市井,月明桥上看神仙
画舫承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瘦西湖
五亭桥
二十四桥
长堤春晓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再读,眼前的扬州是怎样的?
明确
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渐黄昏,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
清角吹寒
见到——
听到——
想到——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事的痛惜伤感的黍离之悲。
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
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路过扬州,仍然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作者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写作背景
再读: 寻找名句
合作探究,体会诗情
佳句赏析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佳句赏析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本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他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姜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咎为“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情景交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用杜牧诗,以原有的热闹繁华反衬现在的沉寂冷清。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她仿佛曾经也被二十四桥繁华热闹的景象被玉人的萧声所感染,但现如今看到扬州城衰败残破的景象,她沉默了。月仿佛像一位见证人一样,见证了扬州城曾经的繁华也见证了如今的衰败,与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日,夜深还过女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称红药桥。作者面对清冷的景色,看到桥边依然盛开的红花,不禁悲从中来,向芍药发问:你们寂寞地开在这里,无人来观赏,你们为谁而开呢?这里将无情的花儿赋予了情感,意蕴至深、悲痛已极。花且如此,人何以堪?到这里,全词结句,但词意绵长,余音缭绕,久久不绝,词人的悲怆之感达到了高潮。
小结: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
虚实结合
对比
夸张
用典
联想
借景抒情
拟人
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
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
杜牧诗句
若杜牧重到扬州……
荒凉之景寓悲伤之情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
尽荠麦青青
波心荡,冷月无声
渐黄昏,清角吹寒
虚实相生
实写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虚写
“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
繁华
热闹
破败
荒凉
对比
昔盛今衰的感伤
虚实相生,化用诗句,对比鲜明,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
“空城”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比较阅读
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思考:两首词皆吊古抚今、吟咏古人、即景抒怀,所写内容和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特点
风格不同 境界大迥
一个慷慨激昂栏杆拍遍
一个疏淡悲吟瞻顾徘徊
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
一个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
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
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
课堂小结
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