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截至20日闭馆时,“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累计参观人数约25万余人次。
B.能否准确把握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感情,是读好这篇课文的关键。
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文章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组合在一起,塑造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D.鲁迅先生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他人格的不朽,而不是无证可考的坊间情事。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下面对联吟咏了我国几位著名文学家,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1)痛饮读离骚,放开古今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2)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3)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4)呐喊如狂人,为国为己;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 。
三.基础知识(共3小题)
3.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 (明朗 爽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2)鲁迅先生走路很 (轻捷 轻快),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 (工夫 功夫),他不管。
4.《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 ,鲁迅先生是伟人,但文章并没有着重记叙他的伟大成就和事迹,通篇都是 的记叙,集中体现先生 等事例,布局谋篇看似毫无章法,但并非信马由缰,而是以 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
5.根据拼音填写恰当的字。
(1)他把书桌用抹布kāi 干净,拿出练字纸,开始练kǎi 体字。
(2)今天真热,天气干zào ,赵明站在马路边等公交车,他出了一身汗,心里很急zào ,恨不得马上坐上公交车回家痛痛快快地洗一个冷水zǎo 。
四.综合读写(共1小题)
6.学了本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后,班级开展“走近鲁迅,认识伟人”的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认识鲁迅
下面是有关鲁迅先生的两则材料,有人建议根据这些材料拟一副对联来概括我们心中的鲁迅形象。现在,已有同学拟了一句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材料一: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
◎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作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我觉得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
材料二:几个生活细节
◎孙伏园回忆:我随鲁迅先生旅行,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
◎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
【活动二】推荐作品
请向同学推荐一篇课外读过的鲁迅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 》
你的推荐语: 。
【活动三】汲取精华
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写出自己的感悟。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五.解答题(共1小题)
7.本文中有多处描写鲁迅先生的笑声,请体会一下其中的寓意。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3)“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六.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怀鲁迅
真是晴天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
发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八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的、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晨钟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进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对第6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达了作者因鲁迅之死而产生的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忧虑。
B.我们能出现鲁迅这样的伟大的人物,说明我们的民族是很有希望的。
C.鲁迅这样伟大的人物死了,预示着我们的民族没有希望。
D.表达了作者对鲁迅之死的无比痛惜和对奴隶性很浓的社会的憎恨。
(2)对结尾“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理解正确的项是
A.点明时间,照应前文。
B.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人们的悲愤之情。
C.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让人们在悲愤中看到光明和希望。
D.微红的新月是胜利之光,鼓舞人们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截至20日闭馆时,“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累计参观人数约25万余人次。
B.能否准确把握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感情,是读好这篇课文的关键。
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文章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组合在一起,塑造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D.鲁迅先生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他人格的不朽,而不是无证可考的坊间情事。
【解答】A.有误,语意重复,删去“约”或“余”。
B.有误,两面对一面,可去掉“能否”。
C.正确。
D.有误,句式杂糅,去掉“之所以”或“的原因”。
故选:C。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下面对联吟咏了我国几位著名文学家,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1)痛饮读离骚,放开古今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屈原
(2)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
(3)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李清照
(4)呐喊如狂人,为国为己;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 鲁迅 。
【解答】(1)根据“离骚”“湘水”等关键字眼,明确这是屈原;
(2)根据“草堂”“诗圣”等关键字眼,明确这是杜甫;
(3)根据“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明确是女词人李清照;
(4)根据“呐喊”“狂人”“华盖”“彷徨”联想到鲁迅的作品,这是鲁迅。
答案:
(1)屈原
(2)杜甫
(3)李清照
(4)鲁迅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抓住关键字眼推测涉及的人物。
三.基础知识(共3小题)
3.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 明朗 (明朗 爽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2)鲁迅先生走路很 轻捷 (轻捷 轻快),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 工夫 (工夫 功夫),他不管。
【解答】(1)明朗,有光明磊落,乐观、开朗的意思,而“爽朗”有直爽、开朗的意思,前者更符合语境;
(2)轻捷、轻快都表示步伐轻轻,但是前者更能表达动作轻快、敏捷的意思;
(3)工夫,指技术方面,功夫指时间或武术技能。
答案:
(1)明朗;(2)轻捷;(3)工夫。
【点评】此题作答,可结合具体语境的理解辨析。
4.《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 人物回忆录 ,鲁迅先生是伟人,但文章并没有着重记叙他的伟大成就和事迹,通篇都是 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 的记叙,集中体现先生 勤奋工作、克己待人、牺牲休息 等事例,布局谋篇看似毫无章法,但并非信马由缰,而是以 感情 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
【解答】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及题材的把握。《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人物回忆录,鲁迅先生是伟人,但文章并没有着重记叙他的伟大成就和事迹,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集中体现先生勤奋工作、克己待人、牺牲休息等事例,布局谋篇看似毫无章法,但并非信马由缰,而是以感情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
答案:
人物回忆录 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 勤奋工作、克己待人、牺牲休息 感情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文章题材及内容的把握。
5.根据拼音填写恰当的字。
(1)他把书桌用抹布kāi 揩 干净,拿出练字纸,开始练kǎi 楷 体字。
(2)今天真热,天气干zào 燥 ,赵明站在马路边等公交车,他出了一身汗,心里很急zào 躁 ,恨不得马上坐上公交车回家痛痛快快地洗一个冷水zǎo 澡 。
【解答】答案:
(1)揩 楷;
(2)燥 躁 澡。
【点评】考查字形,注意偏旁的区别,可以分具体语境加以确定。
四.综合读写(共1小题)
6.学了本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后,班级开展“走近鲁迅,认识伟人”的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认识鲁迅
下面是有关鲁迅先生的两则材料,有人建议根据这些材料拟一副对联来概括我们心中的鲁迅形象。现在,已有同学拟了一句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材料一: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
◎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作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我觉得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
材料二:几个生活细节
◎孙伏园回忆:我随鲁迅先生旅行,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
◎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 幽默谦逊贵在自省
【活动二】推荐作品
请向同学推荐一篇课外读过的鲁迅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 野草 》
你的推荐语: 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集 。
【活动三】汲取精华
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写出自己的感悟。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解答】答案:
【活动一】
示例:幽默谦逊贵在自省;慈祥冷峻缘于爱憎。
【活动二】示例:《野草》
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集
【活动三】
示例: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句,这句话以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读书如同采蜜,要博览群书,采众家之长。我以后不能只读文学类书籍,还要涉及到历史、艺术或是理论性很强的书,让自己的知识面得以扩大。
【点评】推荐语重在“推介”,目的在于让人喜欢。要向读者介绍一篇小说,首先应该告诉大家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应该介绍这首诗值得推荐的地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
五.解答题(共1小题)
7.本文中有多处描写鲁迅先生的笑声,请体会一下其中的寓意。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3)“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解答】(1)抓住“明朗”“欢喜”“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笑得咳嗽起来”这些词句,明确表现鲁迅的精神及对比写法。
(2)抓住“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句子,明确鲁迅平易近人的个性。
(3)分析出语言特色及对作者的影响即可。
答案:
(1)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乐观爽朗、平易近人,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2)说明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
(3)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也深深感染了作者。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首先理解句意,然后揣摩句子的寓意。
六.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怀鲁迅
真是晴天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
发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八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的、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晨钟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进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对第6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表达了作者因鲁迅之死而产生的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忧虑。
B.我们能出现鲁迅这样的伟大的人物,说明我们的民族是很有希望的。
C.鲁迅这样伟大的人物死了,预示着我们的民族没有希望。
D.表达了作者对鲁迅之死的无比痛惜和对奴隶性很浓的社会的憎恨。
(2)对结尾“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理解正确的项是 CD
A.点明时间,照应前文。
B.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人们的悲愤之情。
C.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让人们在悲愤中看到光明和希望。
D.微红的新月是胜利之光,鼓舞人们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第6段表达了作者因鲁迅之死而产生的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忧虑。
A.正确,从文章中“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可得出此分析。
BCD,文本没有这些意思。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有误,前文没有埋下伏笔,所以照应无从说起。
B.有误,结尾“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让人们在悲愤中看到光明和希望。没有悲凉意味。
CD.正确,根据“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中的“尚有可为”一词可以理解出此含义。
故选:CD。
答案:
(1)A。
(2)CD。
【点评】此类选择判断题,要抓住各选项中表述的要点,梳理文章内容,找到关键的语句分析理解。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