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4 孙权劝学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面对《孙权劝学》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应当) B.见往事耳(了解)
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
3.对“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的译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吕蒙推托,因为军中事务繁多。
B.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来推托。
C.吕蒙推托军中事务繁多。
D.吕蒙推托,因为军中事务繁多。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孰若孤 曾不若孀妻弱子
B.蒙乃始就学 久而乃和
C.卿今者才略 二者不可得兼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在乎山水之间也
5.指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
二.默写(共1小题)
6.根据提示,写出《孙权劝学》中相应的句子。
(1)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 , !
(2)孙权给吕蒙提出的学习目标是: , 。
(3)《孙权劝学》中表现孙权对吕蒙爱护、器重的句子是: , !
(4)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 !
(5)《孙权劝学》中表现鲁肃敬才、爱才的句子是: , 。
三.翻译(共1小题)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
(4)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8.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经为博士耶 为:成,当
B、但当涉猎 但: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
D.鲁肃过寻阳 过:到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4)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
五.综合读写(共1小题)
9.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了《孙权劝学》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请结合实际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感想。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4 孙权劝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面对《孙权劝学》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面”不正确,应为“侧面”;
D.正确。
故选:C。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言,揣摩选项正误。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应当) B.见往事耳(了解)
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
【解答】A项,句意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当,应当。选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
B项,句意为: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选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
C项,句意为:自己认为大有益处。益,好处。选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
D项,句意为: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复,再。选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3.对“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的译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吕蒙推托,因为军中事务繁多。
B.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来推托。
C.吕蒙推托军中事务繁多。
D.吕蒙推托,因为军中事务繁多。
【解答】“蒙辞以军中多务”翻译: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来推托。重点字词:以,因为;辞,托词。本句是倒装句,“蒙以军中多务辞”。
故选:B。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 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 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对诗句的理解。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即可。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孰若孤 曾不若孀妻弱子
B.蒙乃始就学 久而乃和
C.卿今者才略 二者不可得兼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答】A.两个“若”均译为“如”或“比得上”;
B.第一个“乃”译为“于是”,第二个“乃”译为“才”;
C.第一个“者”附在时间词后,译为“…的时候”,第二个“者”附在数词后,译为“个、样、种”;
D.第一个“乎”是感叹语气,译为“啊”,第二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
故选:A。
【点评】先要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句子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依据语境判断字词意思。
5.指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
【解答】A.蒙/辞以军中多务;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点评】判断文言句子的断句,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和内容,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
二.默写(共1小题)
6.根据提示,写出《孙权劝学》中相应的句子。
(1)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 , 不可不学 !
(2)孙权给吕蒙提出的学习目标是: 但当涉猎 , 见往事耳 。
(3)《孙权劝学》中表现孙权对吕蒙爱护、器重的句子是: 卿今当涂掌事 , 不可不学 !
(4)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 , 非复吴下阿蒙 !
(5)《孙权劝学》中表现鲁肃敬才、爱才的句子是: 遂拜蒙母 , 结友而别 。
【解答】答案:
(1)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注意“涂”的书写)
(2)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注意“涉”的书写)
(3)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注意“涂”的书写)
(4)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5)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注意“遂”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三.翻译(共1小题)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 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4)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
【解答】(1)句中重点词有:岂:难道;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句意为: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句中重点词有:但: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句意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句中重点词有: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句意为: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4)句中重点词有:遂:于是;别:告别。句意为: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答案:
(1)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4)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点评】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8.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治经为博士耶 为:成,当
B、但当涉猎 但: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
D.鲁肃过寻阳 过:到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4)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
【解答】(1)题考查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意思。解答时,将字词置于句子中,借助对句子的理解,解释词语。我们发现ACD没有错误;B中“但”,
应解释为:只是,而非“然而”这一转折意思。故选B。
(2)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句子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特点,灵活调整,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同时要注意重点的字词,
或特殊文言句式。如:“以”字重点翻译;本句倒装句,要调整顺序。译文: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理由)来推托。
(3)文章标题为《孙权劝学》,文章写“蒙乃始就学”。但吕蒙学习的效果却没有直接写出。却是借助鲁肃的“大惊”,“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这一侧面描写写出。
(4)本题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迁移。从孙权劝说的“不可不学”,到“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写出了吕蒙的巨大进步。
故“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用“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答案:
(1)B
(2)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理由)来推托。(或:吕蒙借口军中事务繁忙来推托)
(3)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
(或答“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意思接近即可)
(4)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指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点评】1.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2.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
五.综合读写(共1小题)
9.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了《孙权劝学》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请结合实际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感想。
【解答】答案:
示例: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学习可以增长才于,学习可以增加知识储备,学习可以提高品位。一个人即使基础再差,只要努力学习一定能够学有所成。如,吕蒙接受孙权的劝告后,发奋学习,才略长进特别快。鲁肃看到后非常吃惊。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反之,不学无术则使人变得平庸无知。因此学习对于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