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六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六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5 13:2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六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①因责常供(动词,责备) ②以塞官责(名词,责任)
B.①死何裨益(名词,好处) ②益奇之(副词,更加)
C.①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 ②故天子一跬步(连词,所以)
D.①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②成然之(动词,认为……是对的)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操童子业,久不售 售:买
B.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爽:差错
C.成益愕,急逐趁之 趁:追逐
D.抚军亦厚赉成 赉:赏赐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吮吸(shǔn)脊梁(jí)悚然(sǒng)负疚(jiù)
B.朱拓(tà)埋怨(mái)炮烙(luò)蹒跚(pán)
C.草窠(kē)歆享(xīn)间或(jiàn)谬种(miù)
D.踝骨(luǒ)门槛(kǎn)驯熟(xùn)踌躇(chóu)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诡秘 寒喧 乌云笼罩 惴惴不安
B.蹒跚 形骸 宽宏大量 安分耐劳
C.淘箩 祭祀 异乎寻常 走头无路
D.驯熟 烟蔼 逆情悖理 寻死觅活
5.从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角度分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成以其小,劣之 ②杖至百 ③笼养之 ④儿涕而去⑤益奇之 ⑥岁征民间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④/③⑥ D.①③⑤/②④/⑥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迤逦(lǐ)   玷辱(zhān) 酒馔(zhuàn) 搠倒(shuò)
B.连累(lěi) 髭须(zī) 洗漱(shù) 剜心(wān)
C.提防(dī) 彤云(tónɡ) 庇祐(pì) 仓廒(áo)
D.浸透(qīn) 供桌(ɡònɡ) 央浼(miǎn) 模样(mú)
二.语言文字应用(共4小题)
7.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
欧洲许多国家国民经济更多依赖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日渐深入,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发达国家看齐,导致政府巨额的预算赤字。2008年美国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对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这些国家逐渐失去继续借贷的资本。加上欧元区国家实行统一发行货币政策,每个成员国无权使用货币政策,通过新发债务弥补赤字。于是,主权债务危机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促织》一文以“促织”为线索,叙述清晰,又曲折动人。它的情节可以概括如下: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其中“征虫﹣觅虫”可看成故事的开端,“求虫﹣得虫”是故事的发展,“失虫﹣化虫﹣斗虫”是故事的高潮,“献虫”是故事的结局。这样,全文的情节已经 。但本文的曲折性还体现在每一个发展过程中:成名初次觅虫不得,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可谓山穷水尽,是为一波;而巫婆的适时出现,让成名能按图索骥,于村东大佛阁后得虫,可谓柳暗花明,又为一波;刚刚得虫,举家庆贺,不料成子好奇,“窃发盆”,虫得而复失,再起一波;成名归,“怒索儿”,却不料儿子已跳井自尽,人、物两空,祸不单行,是为“推波助澜”;其后,成子竟然“半夜复苏”,又身化促织,令人 ,而成名的人生也从此柳暗花明;此后,(  ),斗虫,斗鸡,无不胜,又能“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写得引人入胜, ;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不由得掩卷三思后还会淡然一笑。全文起承转合, ,结构完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览无余 匪夷所思 沁人心脾 前呼后拥
B.一目了然 匪夷所思 扣人心弦 前呼后应
C.一目了然 想入非非 扣人心弦 前呼后拥
D.一览无余 想入非非 沁人心脾 前呼后应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促织”的奇异功能被极力突显出来,以它的其貌不扬反衬出它的轻捷善斗
B.“小促织”的其貌不扬被刻画了出来,来反衬它的轻捷善斗,突出其奇异功能
C.小说极力以“小促织”的其貌不扬来反衬它的轻捷善斗,突出其奇异功能
D.小说极力以“小促织”的其貌不扬突出其奇异功能,来反衬它的轻捷善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最后以大团圆结局,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不由得掩卷三思后还会淡然一笑。
B.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淡然一笑后还会不由得掩卷三思。
C.最后的大团圆结局,让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不由得掩卷三思后还会淡然一笑。
D.最后的大团圆结局,让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淡然一笑后还会不由得掩卷三思。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年9月,一场_____整晚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毁于一旦。这些沉痛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______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责无旁贷。文化保护工作要_____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_____,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结果又会是另一番场面。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持续 留传 凝聚 全力以赴
B.持续 流传 凝聚 全神贯注
C.延续 流传 汇聚 全神贯注
D.延续 留传 汇聚 全力以赴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
B.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C.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D.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10.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话本”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60个字。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人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见长。话本经过人文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的再创作。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六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①因责常供(动词,责备) ②以塞官责(名词,责任)
B.①死何裨益(名词,好处) ②益奇之(副词,更加)
C.①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 ②故天子一跬步(连词,所以)
D.①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②成然之(动词,认为……是对的)
【解答】A.“因责常供”中的“责”,应译为“责令”,句意为: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点评】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操童子业,久不售 售:买
B.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爽:差错
C.成益愕,急逐趁之 趁:追逐
D.抚军亦厚赉成 赉:赏赐
【解答】A.售:考取。译文:是个念书人,长期没有考中秀才。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点评】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吮吸(shǔn)脊梁(jí)悚然(sǒng)负疚(jiù)
B.朱拓(tà)埋怨(mái)炮烙(luò)蹒跚(pán)
C.草窠(kē)歆享(xīn)间或(jiàn)谬种(miù)
D.踝骨(luǒ)门槛(kǎn)驯熟(xùn)踌躇(chóu)
【解答】A.“脊梁”中的“脊”应读作“jǐ”;
B.“埋怨”中的“埋”应读作“mán”;
C.正确;
D.“踝骨”中的“踝”应读作“huái”。
故选:C。
【点评】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诡秘 寒喧 乌云笼罩 惴惴不安
B.蹒跚 形骸 宽宏大量 安分耐劳
C.淘箩 祭祀 异乎寻常 走头无路
D.驯熟 烟蔼 逆情悖理 寻死觅活
【解答】A.“寒喧”中“喧”应改为“暄”;
B.全部正确;
C.“走头无路”中“头”应改为“投”;
D.“烟蔼”中“蔼”应改为“霭”。
故选:B。
【点评】音同形异的字的辨析
音同形异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
例如:“贡品”与“供品”、“法制”与“法治”,这几组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
另一种误用情况也必须引起注意,即由于读音相同造成事实上的生造词语,这种情况高考中已多次出现.
例如:把“部署”写成“布署”,把“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待”,把“殴打”写成“欧打”等.
5.从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角度分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成以其小,劣之 ②杖至百 ③笼养之 ④儿涕而去⑤益奇之 ⑥岁征民间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④/③⑥ D.①③⑤/②④/⑥
【解答】①“劣”,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劣;
②“杖”,名词作动词,杖打;
③“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
④“涕”,名词作动词,流泪;
⑤“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
⑥“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故选:C。
【点评】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辨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成分分析,就是把句子的成分先画出来,然后看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迤逦(lǐ)   玷辱(zhān) 酒馔(zhuàn) 搠倒(shuò)
B.连累(lěi) 髭须(zī) 洗漱(shù) 剜心(wān)
C.提防(dī) 彤云(tónɡ) 庇祐(pì) 仓廒(áo)
D.浸透(qīn) 供桌(ɡònɡ) 央浼(miǎn) 模样(mú)
【解答】A.“玷辱”中的“玷”应读作“diàn”;
B.正确;
C.“庇祐”中的“庇”应读作“bì”;
D.“浸透”中的“浸”应读作“jìn”,“央浼”中的“浼”应读作“měi”。
故选:B。
【点评】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
(1)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
(2)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①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②注意从词性上区别;③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④注意记少不记多;⑤记住一下常考的字音。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二.语言文字应用(共4小题)
7.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
欧洲许多国家国民经济更多依赖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日渐深入,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发达国家看齐,导致政府巨额的预算赤字。2008年美国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对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这些国家逐渐失去继续借贷的资本。加上欧元区国家实行统一发行货币政策,每个成员国无权使用货币政策,通过新发债务弥补赤字。于是,主权债务危机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解答】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结语结合”欧洲许多国家国民经济更多依赖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分析,产业结构单一。结合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日渐深入,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发达国家看齐,导致政府巨额的预算赤字”分析,主要讲巨额财政赤字。
结合”美国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对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这些国家逐渐失去继续借贷的资本”分析,主要讲失去借贷资本。结合”加上欧元区国家实行统一发行货币政策,每个成员国无权使用货币政策通过新发债务弥补赤字。于是,主权债务危机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分析,主要讲无权新发债务。
答案:
欧洲许多国家由于产业结构单一面临巨额财政赤字,新的货币政策让他们失去借贷资本,爆发主权债务危机。
【点评】提取关键信息要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促织》一文以“促织”为线索,叙述清晰,又曲折动人。它的情节可以概括如下: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其中“征虫﹣觅虫”可看成故事的开端,“求虫﹣得虫”是故事的发展,“失虫﹣化虫﹣斗虫”是故事的高潮,“献虫”是故事的结局。这样,全文的情节已经 。但本文的曲折性还体现在每一个发展过程中:成名初次觅虫不得,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可谓山穷水尽,是为一波;而巫婆的适时出现,让成名能按图索骥,于村东大佛阁后得虫,可谓柳暗花明,又为一波;刚刚得虫,举家庆贺,不料成子好奇,“窃发盆”,虫得而复失,再起一波;成名归,“怒索儿”,却不料儿子已跳井自尽,人、物两空,祸不单行,是为“推波助澜”;其后,成子竟然“半夜复苏”,又身化促织,令人 ,而成名的人生也从此柳暗花明;此后,(  ),斗虫,斗鸡,无不胜,又能“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写得引人入胜, ;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不由得掩卷三思后还会淡然一笑。全文起承转合, ,结构完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A.一览无余 匪夷所思 沁人心脾 前呼后拥
B.一目了然 匪夷所思 扣人心弦 前呼后应
C.一目了然 想入非非 扣人心弦 前呼后拥
D.一览无余 想入非非 沁人心脾 前呼后应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小促织”的奇异功能被极力突显出来,以它的其貌不扬反衬出它的轻捷善斗
B.“小促织”的其貌不扬被刻画了出来,来反衬它的轻捷善斗,突出其奇异功能
C.小说极力以“小促织”的其貌不扬来反衬它的轻捷善斗,突出其奇异功能
D.小说极力以“小促织”的其貌不扬突出其奇异功能,来反衬它的轻捷善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最后以大团圆结局,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不由得掩卷三思后还会淡然一笑。
B.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淡然一笑后还会不由得掩卷三思。
C.最后的大团圆结局,让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不由得掩卷三思后还会淡然一笑。
D.最后的大团圆结局,让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淡然一笑后还会不由得掩卷三思。
【解答】(1)一览无余:形容事物简单,一下子全可以看清。也形容视野开阔,一切景物尽收眼底。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这里说的是经过对情节的概括和梳理,全文的情节特征能看清楚,应选“一目了然”。匪夷所思: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这里说的是情节发展超出常理,应用“匪夷所思”。沁人心脾: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这里是形容文章内容有感染力,应用“扣人心弦”。前呼后拥:前面的人吆喝着开道,后面的人簇拥着保护。旧时常用以形容达官贵人出行时随从多,排场大。也形容前后簇拥的人很多。前呼后应: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根据语境,应选“前呼后应”。
故选:B。
(2)根据后面的“写得引人入胜”可知,此处的主语应是“小说”,排除A、B两项。从括号后面的内容来看,突出的应是“小促织”的奇异功能,C项与之衔接紧凑。
故选:C。
(3)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以“大团圆结局”为主语还没有阐述完,后面的陈述对象就换成了“人们”;二是语序不当,长舒一口气后,应是先淡然一笑再掩卷三思,即“但淡然一笑后还会不由得掩卷三思”。据此只有D项修改完全正确。
故选:D。
答案:
(1)B
(2)C
(3)D
【点评】“辨析并修改病句”在近11年的高考中年年出现,已成为必考题型之一。分值一般不少于3分。考查的病句类型主要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辨析病句,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二是修改病句,通常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年9月,一场_____整晚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毁于一旦。这些沉痛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______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责无旁贷。文化保护工作要_____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_____,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结果又会是另一番场面。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A.持续 留传 凝聚 全力以赴
B.持续 流传 凝聚 全神贯注
C.延续 流传 汇聚 全神贯注
D.延续 留传 汇聚 全力以赴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
B.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C.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D.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解答】(1)持续:延续不断。延续: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结合“整晚”可知空一应选择“持续”。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用于“文物”空二应选择“留传”。凝聚:聚集;积聚。汇聚:会聚。结合“社会共识”可知空三应选择“凝聚”。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结合“对保护工作”可知,空四应选择“全力以赴”。
故选A。
(2)“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和“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衔接紧凑,这就排除A.“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的主语应为“我们”,这就排除CD。
故选B。
(3)A.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虽然……但”前后的主语一致,所以“虽然”应在“文化保护”后面,“延缓文物损毁”动宾搭配不当。
B.搭配不当。“减少”和“文物衰老”搭配不当。
C.正确。
D.语序不当。“虽然……但”前后的主语一致,所以“虽然”应在“文化保护”后面。
故选C。
答案:
(1)A。
(2)B。
(3)C。
【点评】词语运用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意义轻重不同。
(2)意义侧重点不同。
(3)范围大小不同。
(4)适用对象不同。
(5)感彩不同。
(6)语体色彩不同。
(7)语法搭配不同。
10.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话本”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60个字。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人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见长。话本经过人文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的再创作。
【解答】下定义就是把一段话压缩成一句话,题目要求拟写“话本”的定义,因此这句话的主语应该是“话本”。根据语段内容,需要保留的重要信息为,话本兴起的时间“宋代”,以及话本的作用即内容“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整合后应以“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为主干句。
答案:
话本是兴起于宋代,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见长的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
【点评】提炼语意题解题步骤如下:①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②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③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④按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恰切表达,注意语言的连贯。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