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七单元练习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七单元练习卷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5 13:2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七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关于名著《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林黛玉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B.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C.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D.《红楼梦》又称《石头记》《金陵十二钗》《情僧录》《金玉缘》。
2.下对《红楼梦》中经典情节的概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弄权铁槛寺: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王熙凤三千两银子。王熙凤派手下假托贾琏名义,修书节度使云光摆平此事。最后一对有情人双双殉情,王熙凤却坐享了三千两。
B.宝玉挨打:忠顺亲王府派人向贾府讨要蒋玉菡,贾环诬陷宝玉说金钏儿投井是因强奸未遂所致,这一切使本已对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而心怀不满的贾政又惊又气,愤而欲将宝玉“堵起嘴来,着实打死”。
C.香菱学诗:香菱想学写诗,拜黛玉为师,黛玉认为作诗当“不以词害意”,让香菱先读陆游诗,再读杜甫诗,次再读李白诗,并借陆游诗集给她。香菱于是诸事不顾,苦读起来。
D.晴雯补裘:宝玉不留神将贾母给他的雀金装后襟烧了个指顶大的眼,病中的晴雯见宝玉着急,挣扎着起来用孔雀金线界密了,直到自鸣钟敲了四下才补完,几乎力尽神危。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到潇湘馆看望黛玉。莺儿告诉他,黛玉明年就要回苏州林家。宝玉听了,如雷轰顶,呆呆地回到怡红院,后来失去了知觉。莺儿因自己的顽话引出这样大的事,尽心侍候宝玉大愈。而黛玉听说宝玉如此情形,未免又多哭了几场。
B.芳官的干娘掌管着她的月钱,却让芳官用她女儿的剩水洗头,引起了芳官的极度不满,二人大闹。
C.宝玉因为知道春燕的妈妈得罪了莺儿,便要她们娘俩前去道歉。回来时蕊官顺便托她们带了一包蔷薇硝给芳官擦脸。贾环正在怡红院,便向宝玉要一点,芳官不想将赠物送给他,便拿了一包茉莉粉给他。赵姨娘得知后不甘心受辱,再加上夏婆子的挑唆,便怒气冲冲来怡红找芳官算账。
D.迎春房里的丫头到厨房为司棋要炖的嫩鸡蛋,掌管厨房的柳家的不给,反而一通奚落。小丫头赌气回去告诉给司棋,司棋心头火气带了小丫头到厨房一顿乱翻乱掷。
4.贾政等人在大观园游的第一处庭院“有凤来仪”是后来的什么地方?(  )
A.怡红院 B.蘅芜苑 C.缀锦阁 D.潇湘馆
5.第八回写秦钟之父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哪里抱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
A.养生堂 B.养济院 C.育婴堂 D.义冢地
6.《红楼梦》的曾用名,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石头记 B.大观园 C.风月宝鉴 D.情僧录
7.《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有几人前来探望,说出了下面的话,下列人物语言与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1)“怎么下这般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份儿。”
(2)“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
(3)“你可从此都改了吧!”
A.黛玉 袭人 宝钗 B.袭人 黛玉 宝钗
C.袭人 宝钗 黛玉 D.宝钗 袭人 黛玉
8.下列各项中对于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绣春囊事件发生后,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把晴雯告了,王夫人唤来晴雯盘问,一看果然长得娇俏,再加上原先与晴雯的不合的人也趁机说了一些坏话,王夫人就在心里记下了。司棋被撵出大观园后,王夫人来到怡红院,把病中的晴雯,还有爱和宝玉说笑的四儿、芳官一起打发出门。晴雯回到家里,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把她折磨得弱不禁风,不久就死了。
B.抄检大观园时,在惜春房里搜到了男人物件,是惜春的丫头入画的,是贾珍赏给他哥哥暂寄在入画这的,但惜春还是要赶走她。
C.宝玉听丫头说,晴雯死后做了芙蓉之神,竟然作了一篇《芙蓉女儿诔》,在月下芙蓉花前哭着读了出来,其中充满了对晴雯的赞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眷恋,并对残害晴雯的行为表示了愤恨。
D.转眼就是中秋,贾赦、贾珍等人陪贾母在凸碧山庄赏月,大家击鼓传花,捉到者讲一个笑话。当鼓传到宝玉手上时,宝玉因贾政在场,不敢随意说笑,只好即景作了一首诗,贾政为了讨贾母欢心,便夸奖了他。贾兰见此情境也作了一首诗,贾政看了喜不自胜,便分别奖励了宝玉和贾兰两把扇子。
9.在《红楼梦》第七十回柳絮诗会上,哪句诗是薛宝钗所作?(  )
A.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B.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C.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D.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元妃送出灯谜让大家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欢,也命人制作灯谜让大家猜,还请来了贾政,整个聚会的气氛活泼欢乐。
C.“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对长得像林黛玉的戏子“笑而不言”时脱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样儿”。
D.“珍珠如土金如铁”“白玉为堂金作马”分别是说薛家、贾家。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七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关于名著《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林黛玉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B.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C.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D.《红楼梦》又称《石头记》《金陵十二钗》《情僧录》《金玉缘》。
【解答】A.“林黛玉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错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的人是晴雯。故选:A。
【点评】名著阅读做选择题的方法:
①注意标志性词语,如人物名称是否调换、时间顺序是否颠倒等。高考很多题目的设误就是把学生容易混淆的人物、时间、地点等信息置换,从而达到“迷惑”的目的。
②仔细琢磨情节内容。题中的表述应与原著一致,任何曲解情节的内容都是错误的,需要仔细看清每个细节。
③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试题中容易出现与小说人物性格并不相符的表述,似是而非,需要认真思考。
2.下对《红楼梦》中经典情节的概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弄权铁槛寺: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王熙凤三千两银子。王熙凤派手下假托贾琏名义,修书节度使云光摆平此事。最后一对有情人双双殉情,王熙凤却坐享了三千两。
B.宝玉挨打:忠顺亲王府派人向贾府讨要蒋玉菡,贾环诬陷宝玉说金钏儿投井是因强奸未遂所致,这一切使本已对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而心怀不满的贾政又惊又气,愤而欲将宝玉“堵起嘴来,着实打死”。
C.香菱学诗:香菱想学写诗,拜黛玉为师,黛玉认为作诗当“不以词害意”,让香菱先读陆游诗,再读杜甫诗,次再读李白诗,并借陆游诗集给她。香菱于是诸事不顾,苦读起来。
D.晴雯补裘:宝玉不留神将贾母给他的雀金装后襟烧了个指顶大的眼,病中的晴雯见宝玉着急,挣扎着起来用孔雀金线界密了,直到自鸣钟敲了四下才补完,几乎力尽神危。
【解答】C.让香菱先读陆游诗,再读杜甫诗,次再读李白诗,并借陆游诗集给她”错误,黛玉不建议香菱读陆游的诗,应是先读王维的诗,再读杜甫的诗,次再读李白的事。并将王维的诗集送给了香菱。
故选:C。
【点评】针对文学名著阅读题的命题特点,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熟悉考纲限定必读的名著,了解全书的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把握全书的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精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此外,可以阅读一些关于作品评价类的文章,进一步理解作品内涵。
2.阅读、积累、记忆与写作结合。积累、记忆名著中人物的主要情节、表现作品思想意义的情节、体现作者倾向的内容、艺术技巧高超的内容等,学会标记、摘录、批注点评等,还应该和写作结合起来,做读书笔记,并坚持不懈。
3.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设问指向和要求组织答案,切忌答非所问。力求答案语言简明、连贯,书写字迹工整,标点规范。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规范。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到潇湘馆看望黛玉。莺儿告诉他,黛玉明年就要回苏州林家。宝玉听了,如雷轰顶,呆呆地回到怡红院,后来失去了知觉。莺儿因自己的顽话引出这样大的事,尽心侍候宝玉大愈。而黛玉听说宝玉如此情形,未免又多哭了几场。
B.芳官的干娘掌管着她的月钱,却让芳官用她女儿的剩水洗头,引起了芳官的极度不满,二人大闹。
C.宝玉因为知道春燕的妈妈得罪了莺儿,便要她们娘俩前去道歉。回来时蕊官顺便托她们带了一包蔷薇硝给芳官擦脸。贾环正在怡红院,便向宝玉要一点,芳官不想将赠物送给他,便拿了一包茉莉粉给他。赵姨娘得知后不甘心受辱,再加上夏婆子的挑唆,便怒气冲冲来怡红找芳官算账。
D.迎春房里的丫头到厨房为司棋要炖的嫩鸡蛋,掌管厨房的柳家的不给,反而一通奚落。小丫头赌气回去告诉给司棋,司棋心头火气带了小丫头到厨房一顿乱翻乱掷。
【解答】A.有误,不是莺儿,而是紫鹃。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点评】名著名篇复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4.贾政等人在大观园游的第一处庭院“有凤来仪”是后来的什么地方?(  )
A.怡红院 B.蘅芜苑 C.缀锦阁 D.潇湘馆
【解答】后来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命名。
故选:D。
【点评】名著名篇复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5.第八回写秦钟之父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哪里抱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
A.养生堂 B.养济院 C.育婴堂 D.义冢地
【解答】秦业是从养生堂抱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谁知儿子却死了。女儿小名可儿,就是秦可卿。后来在秦业五十多岁上才又生了一个儿子,即秦钟。
故选:A。
【点评】名著名篇复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6.《红楼梦》的曾用名,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石头记 B.大观园 C.风月宝鉴 D.情僧录
【解答】《红楼梦》的曾用名没有大观园。
故选:B。
【点评】考查对名著名篇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7.《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有几人前来探望,说出了下面的话,下列人物语言与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1)“怎么下这般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份儿。”
(2)“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
(3)“你可从此都改了吧!”
A.黛玉 袭人 宝钗 B.袭人 黛玉 宝钗
C.袭人 宝钗 黛玉 D.宝钗 袭人 黛玉
【解答】本题要求将人物语言和人物对应,应了解人物性格,明确个性化的语言,袭人的特点是“贤”,所以对宝玉多有规劝,第一句中“你但凡听我一句话”表明了说这话的是袭人。宝钗也比较贤惠,而且举止端庄克制,根据“早听人一句话”和没有说完的话“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可以得知,说话的人是宝钗。最后一句是林黛玉,黛玉内心非常担心宝玉,真情流露,所以才会说“你可从此都改了吧”。
故选:C。
【点评】识记辨别类题型多考查作品、人物、故事,复习备考时要熟悉了解每一部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注意辨别,防止人物姓名错乱和情节记忆紊乱。
8.下列各项中对于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绣春囊事件发生后,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把晴雯告了,王夫人唤来晴雯盘问,一看果然长得娇俏,再加上原先与晴雯的不合的人也趁机说了一些坏话,王夫人就在心里记下了。司棋被撵出大观园后,王夫人来到怡红院,把病中的晴雯,还有爱和宝玉说笑的四儿、芳官一起打发出门。晴雯回到家里,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把她折磨得弱不禁风,不久就死了。
B.抄检大观园时,在惜春房里搜到了男人物件,是惜春的丫头入画的,是贾珍赏给他哥哥暂寄在入画这的,但惜春还是要赶走她。
C.宝玉听丫头说,晴雯死后做了芙蓉之神,竟然作了一篇《芙蓉女儿诔》,在月下芙蓉花前哭着读了出来,其中充满了对晴雯的赞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眷恋,并对残害晴雯的行为表示了愤恨。
D.转眼就是中秋,贾赦、贾珍等人陪贾母在凸碧山庄赏月,大家击鼓传花,捉到者讲一个笑话。当鼓传到宝玉手上时,宝玉因贾政在场,不敢随意说笑,只好即景作了一首诗,贾政为了讨贾母欢心,便夸奖了他。贾兰见此情境也作了一首诗,贾政看了喜不自胜,便分别奖励了宝玉和贾兰两把扇子。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便分别奖励了宝玉和贾兰两把扇子”有误,应该是“便奖励了宝玉一把扇子”。
故选:D。
【点评】名著名篇复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9.在《红楼梦》第七十回柳絮诗会上,哪句诗是薛宝钗所作?(  )
A.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B.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C.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D.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解答】A.是薛宝钗所作,道出薛宝钗青云平步的志向。
B.“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是香菱所作。
C.“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是林黛玉所作。
D.“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是史湘云所作。
故选:A。
【点评】名著名篇复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元妃送出灯谜让大家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欢,也命人制作灯谜让大家猜,还请来了贾政,整个聚会的气氛活泼欢乐。
C.“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对长得像林黛玉的戏子“笑而不言”时脱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样儿”。
D.“珍珠如土金如铁”“白玉为堂金作马”分别是说薛家、贾家。
【解答】A.正确。
B.“整个聚会的气氛活泼欢乐”有误,应该是“整个聚会的气氛很沉闷”。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点评】名著名篇复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