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鸿门宴(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鸿门宴(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5 13:2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鸿门宴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乘,古代乘车,尊者居左,驭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其任务就是保护主帅,这个人就叫“参乘”。
B.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里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
C.西向,古代宾主相见,座位以西为尊,主东而宾西,《鸿门宴》中项羽东向坐,符合座次的尊卑安排。
D.贱称,表示对对方的责骂轻蔑,如范增骂项羽时说“竖子不足与谋”,这里的“竖子”即表示责骂轻蔑。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秦时与臣游 游:交往
B.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C.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缘故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亏,幸而
3.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具告以事 B.张良出,要项伯
C.因击沛公于坐 D.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子婴为相 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②④/③/⑤/⑥ C.①/②④/③⑥/⑤ D.①③/②④/⑤/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②以其无礼于晋
C.①行李之往来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
D.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如因善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
B.具告以事 以待大王来
C.臣死且不避 且为之奈何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今者有小人之言
二.默写(共2小题)
7.将下列空缺处补充完整。
(1)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   ,庄不得击。
(2)所以遣将守关者,   。
(3)大行不顾细谨,   。
(4)如今人方为刀俎,   ,何辞为?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鸿门宴》中说明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句子是:   ,   。
(2)《鸿门宴》中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的句子是:   ,   。
(3)《鸿门宴》中形容己方处于危险境地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
9.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字。
A.人为刀    飞扬跋   
不胜杯   赏三军
B.沽名   誉 见微知   
项庄   剑 励精图   
10.下面是高考作文中写司马迁的错句,请你用简明幽默的语言加以点评。(不必仿句式)
例句:尽管司马迁多次遭受宫刑,但他还是忍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伟大的《史记》。
点评:“多次”?“一次又一次”?你难道比汉武帝还残忍吗?
(1)错句:司马迁在被施行腐刑之后,不顾身体的腐烂,写出了千古绝唱的《史记》。
(2)错句: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不得不忍受断腿之苦……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鸿门宴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乘,古代乘车,尊者居左,驭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其任务就是保护主帅,这个人就叫“参乘”。
B.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里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
C.西向,古代宾主相见,座位以西为尊,主东而宾西,《鸿门宴》中项羽东向坐,符合座次的尊卑安排。
D.贱称,表示对对方的责骂轻蔑,如范增骂项羽时说“竖子不足与谋”,这里的“竖子”即表示责骂轻蔑。
【解答】C.“《鸿门宴》中项羽东向坐,符合座次的尊卑安排”说法错误。古代室内宴会中,最尊者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项羽东向坐,即是说项羽坐西面东,而作为主人,项羽不应该占据坐西面东的位置。因此,不符合座位的尊卑安排。
故选:C。
【点评】多读、多看、多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秦时与臣游 游:交往
B.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C.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缘故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亏,幸而
【解答】A.正确。
B.正确。
C.“君安与项伯有故”中的“故”,应译为“有旧,有交情”,句意为:你怎么同项伯有交情呢?
D.正确。
故选:C。
【点评】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3.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具告以事 B.张良出,要项伯
C.因击沛公于坐 D.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解答】A.“具”,同“俱”,全,都;
B.“要”,同“邀”,邀请;
C.“坐”,同“座”,座位;
D.无通假字。
故选:D。
【点评】在辨识通假字时要注意两点:
1.要有古音韵的常识。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的今音。古今语音变化很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在不都还音同音近,有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了;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相近。所以当我们以声音为线索去辨认通假时,千万不可只据今音作准则。
2.在没有别的例证时,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判定某字借用为某字,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子婴为相 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②④/③/⑤/⑥ C.①/②④/③⑥/⑤ D.①③/②④/⑤/⑥
【解答】①动词,做。②④介词,替,给。③动词,是。⑤介词,和“所”共同表被动。⑥语气词,呢。
故选:B。
【点评】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②以其无礼于晋
C.①行李之往来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
D.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解答】A.副词,趁机。/“因”,动词,依靠,凭借。
B.目的连词,来。/“以”,连词,因为。
C.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D.副词,尚,还,表示进一层。/“且”,副词,将要。
故选:B。
【点评】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如因善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
B.具告以事 以待大王来
C.臣死且不避 且为之奈何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今者有小人之言
【解答】A.两个“因”都是介词,可译为“趁机”;
B.介词,把/连词,来;
C.副词,尚且/副词,将要;
D.动词,到/助词,的。
故选:A。
【点评】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二.默写(共2小题)
7.将下列空缺处补充完整。
(1)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 常以身翼蔽沛公 ,庄不得击。
(2)所以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3)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
(4)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 ,何辞为?
【解答】故答案为:
(1)常以身翼蔽沛公 (重点字:蔽)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重点字:盗)
(3)大礼不辞小让 (重点字:辞)
(4)我为鱼肉(重点字:为)
【点评】《鸿门宴》重点句:
(1)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4)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5)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鸿门宴》中说明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句子是: 大行不顾细谨 , 大礼不辞小让 。
(2)《鸿门宴》中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的句子是: 今者项庄拔剑舞 , 其意常在沛公也 。
(3)《鸿门宴》中形容己方处于危险境地的句子是: 人为刀俎 , 我为鱼肉 , 何辞为 ?
【解答】故答案为: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重点字:顾、谨)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重点字:拔、沛)
(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重点字:俎)
【点评】理解性默写古诗文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中出现的新题型,是指在给出语境的情况下,根据记忆,默写古诗文。与以前的直接默写相比,理解性默写更强调对古诗文内容情感的把握,比填空式难度更大。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
9.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字。
A.人为刀 俎  飞扬跋 扈 
不胜杯 杓  犒 赏三军
B.沽名 钓 誉 见微知 著 
项庄 舞 剑 励精图 治 
【解答】答案:
A.俎 扈 杓 犒
B.钓 著 舞 治
【点评】形近字有以下情况应掌握:
1、音同而又形似的字,这类字与上节谈到的同音误记误写有交叉现象。
如把“璧”(完璧归赵)写成“壁”;把“毖”(惩前毖后)写成“毙”;把“措”(不知所措)写成“错”;把“恻”(恻隐之心)写成“侧”等等。这种误写,多为以常见字代替次常见字,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或者是阅读时粗心大意,忽略了两个字的区别,或者是阅读量少,造成文字积累量不足。
2、单纯形似而造成误记。
比如“徒”与“徙”,“茶”与“荼”,“刺”与“剌”,“蒿”与“篙”,“管”与“菅”,“苔”与“笞”,“裁”与“栽”等等。
10.下面是高考作文中写司马迁的错句,请你用简明幽默的语言加以点评。(不必仿句式)
例句:尽管司马迁多次遭受宫刑,但他还是忍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伟大的《史记》。
点评:“多次”?“一次又一次”?你难道比汉武帝还残忍吗?
(1)错句:司马迁在被施行腐刑之后,不顾身体的腐烂,写出了千古绝唱的《史记》。
(2)错句: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不得不忍受断腿之苦……
【解答】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应找准错句中的知识性错误,(1)中“身体的腐烂”明显错误,(2)中“不得不忍受断腿之苦”明显错误,然后用简明幽默的语言反驳。为了增强语势,可以用反问句或感叹句。
答案:
(1)受了腐刑,身体就得腐烂?
(2)求求你了,司马迁受了宫刑已经够惨的了,你就别再让他变成孔乙己了!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