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9 说“木叶”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把“说‘木叶’”作为标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
B.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
C.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D.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可。因为作者考虑到读者是中学生,力求写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所以采用这个标题。
2.下面四句诗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B.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C.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D.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文运同国运相牵,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作出更多振奋人心的作品。
B.3日,中美友谊文化图片展在美国休斯敦的孔子文化中心拉开帷幕,这是深化中美友谊的一大举措。稳定、健康的中美关系不仅会惠及整个世界,也将使双方受益。
C.要形成健康绿色的网络传播生态,除了依靠法治手段,还要重视网络伦理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
D.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市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市政府科学调配资金,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解放路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减轻东西方向的堵车问题。
4.填到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 )
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是意音文字。________.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
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的记录
B.它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
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
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在全球化的今天,守护文化多样性,是关涉人类文化发展未来的大问题。在不同文化主体之间,要倡导有创建的交流、理解与对话。这种文化理解是一个双向承认的过程: 。前者是自觉、内省,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
A.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
B.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了解“自身”文化,然后是认识“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C.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D.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缺处的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菊花素有“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品格,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菊花情有独钟,正所谓“________”。菊不畏寒,“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白居易云:“________。”“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说的是菊没有落花的凄凉,不像牡丹和桃花的花瓣大朵凋谢。南宋爱国遗民诗人郑思肖就是借咏菊自励节操:“________。”
①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②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③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②③
7.下列书信的结尾敬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生写给老师的信:“敬颂教安。”
B.长辈写给侄子的信:“顺致安康。”
C.小明写给同学的信:“谨致鸣谢。”
D.老孙写给领导的信:“特此函达。”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B.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深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
C.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中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常常自以为确凿无误,一经老师指点,方知大谬不然
二.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20年12月7日,中国一东盟戏剧周在广西南宁开幕。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来自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24个艺术团体,将与中国广西、上海、浙江等11个省份的艺术家们线上联欢,举办23场精彩演出;同时,主办方还将发布中泰、中越、中缅等剧本互译丛书。多国总领事馆代表表示,民族文化艺术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本届戏剧周的举办,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据悉,本届戏剧周以“共铸文化丝路”为主题,旨在展现不同国家、不同区域文化艺术的动人风姿,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东盟国家,让东盟国家斑斓多彩的戏剧艺术走进中国,为广大戏剧爱好者带来艺术盛宴。
1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政,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②当务之急是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容忽视。③谣言的传播与产生,与价值认知错位、心理焦虑恐慌有关。因此,④基于大数据对全国或地区不同层次的舆论,⑤可精准把握疫情形势下人民群众的思想困惑和心理焦虑问题,甚至谣言问题,⑥继而邀请学者专家以新闻发布会、视频讲座等方式快速回应,⑦组织心理专家通过网络在线的形式进行精准性心理辅导和疏导,⑧以堵塞网络谣言产生的土壤。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9 说“木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把“说‘木叶’”作为标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
B.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
C.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D.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可。因为作者考虑到读者是中学生,力求写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所以采用这个标题。
【解答】D.“因为作者考虑到读者是中学生,力求写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所以采用这个标题”错,作者写本文时并未想到它被收入课本,也不是专为中学生写的。
故选:D。
【点评】对于教材、考纲中的重点作品,要深入阅读理解,掌握作品的内容、感情、手法等,结合选项仔细比对。
2.下面四句诗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B.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C.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D.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解答】A.比喻,把“梨花”比作“雪”;
B.比喻,把“月光”比作“水”;
C.借代,“烟尘”代指“战争”;
D.比喻,把“满枝绿叶”比作“翠绿色的车盖”;把“黄色花朵”比作“金黄的钱币”。
故选:C。
【点评】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文运同国运相牵,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作出更多振奋人心的作品。
B.3日,中美友谊文化图片展在美国休斯敦的孔子文化中心拉开帷幕,这是深化中美友谊的一大举措。稳定、健康的中美关系不仅会惠及整个世界,也将使双方受益。
C.要形成健康绿色的网络传播生态,除了依靠法治手段,还要重视网络伦理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
D.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市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市政府科学调配资金,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解放路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减轻东西方向的堵车问题。
【解答】A.正确。
B.语序不当。“不仅会惠及整个世界,也将使双方受益”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会使双方受益,也将惠及整个世界”。
C.成分残缺。“营造”的宾语残缺,在句末加上“氛围”。
D.搭配不当。“减轻”和“问题”搭配不当,应为“减轻……压力”。
故选:A。
【点评】语序不当类型: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定语一般排列次序 ①表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表示“谁的”) ②指示代词、数量短语(表明“多少”) 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怎样的”) ④形容或形容词性短语”);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4、分句位置不当 5、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4.填到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 )
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是意音文字。________.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
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的记录
B.它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
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
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解答】段意: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
通读语段,收据是核心句,第二句举例印证,空处应承接上文的“意音文字”,“它们”代指“意音文字”,排除CD;
“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的记录”与“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古今相对。
故选:A。
【点评】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在全球化的今天,守护文化多样性,是关涉人类文化发展未来的大问题。在不同文化主体之间,要倡导有创建的交流、理解与对话。这种文化理解是一个双向承认的过程: 。前者是自觉、内省,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
A.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
B.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了解“自身”文化,然后是认识“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C.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D.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解答】本语段的关键词是“文化”。根据横线后的句子“前者是自觉、内省”,所以横线处应该对应着填“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根据“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所以横线处应该对应着填“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故选:C。
【点评】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不仅要表达得清晰准确更要连贯畅达。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要求句子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文气流畅,音调和谐,紧凑严密,逻辑性强。
一看话题是否统一
二看表述角度是否一致
三看语境是否和谐一致
四看语句顺序是否合理
五看语言是否衔接呼应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缺处的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菊花素有“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品格,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菊花情有独钟,正所谓“________”。菊不畏寒,“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白居易云:“________。”“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说的是菊没有落花的凄凉,不像牡丹和桃花的花瓣大朵凋谢。南宋爱国遗民诗人郑思肖就是借咏菊自励节操:“________。”
①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②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③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②③
【解答】语段表明了菊花的品格,文人墨客深爱菊花,菊花不畏寒,菊花有高尚的节操。由第一处横线前的“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菊花情有独钟”可知,此处横线应填入表示很多人爱菊的诗句,故应填③;第二处横线承接“菊不畏寒”,只有②符合这个意思;第三处横线咏叹菊花的品节,应填①。
故选:B。
【点评】要保持语言的连贯,要注意:要保持统一的话题,使各句围绕一个中心。要注意合理的句序。句子(含分句)的排列顺序合理,必须“言之有序”,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句子排列有序,语言表达才能连贯,思路才显得清晰。句间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心理顺序和逻辑顺序。
7.下列书信的结尾敬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生写给老师的信:“敬颂教安。”
B.长辈写给侄子的信:“顺致安康。”
C.小明写给同学的信:“谨致鸣谢。”
D.老孙写给领导的信:“特此函达。”
【解答】A、正确。
B、应是侄子写给长辈的敬语。
C、鸣谢是公开感谢,比如电影电视剧或者公开出版物,适用场合错误。
D、公文当中告知函的文体,语体色彩使用错误。
故选:A。
【点评】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
“令”字一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告辞对方;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逢迎:迎接;奉托:拜托。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誉(财物)。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B.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深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
C.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中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常常自以为确凿无误,一经老师指点,方知大谬不然
【解答】解析:
A项,“一字千里”,在一句话中,相差一个字,意思则差很远,这里形容两个字在艺术领域差别很大,使用正确;
B项,“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这里是说自己陷入了沉思,而不是什么艺术到达了高超境界,使用错误,应为“沉思”;
C项,“微言大义”,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这里形容文章没有内容浅显,没有什么值得大家对推敲的语言道理,使用正确;
D项,“大谬不然”,意为大错特错,与实际完全不符,这里形容知道自己错得很多,使用正确;
故选:B。
【点评】我们要牢记成语的意义,可借助记忆成语中关键字的含义来记忆成语的意义.同时要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成语的感彩,以及成语该用在怎样的语境之中.
二.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20年12月7日,中国一东盟戏剧周在广西南宁开幕。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来自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24个艺术团体,将与中国广西、上海、浙江等11个省份的艺术家们线上联欢,举办23场精彩演出;同时,主办方还将发布中泰、中越、中缅等剧本互译丛书。多国总领事馆代表表示,民族文化艺术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本届戏剧周的举办,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据悉,本届戏剧周以“共铸文化丝路”为主题,旨在展现不同国家、不同区域文化艺术的动人风姿,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东盟国家,让东盟国家斑斓多彩的戏剧艺术走进中国,为广大戏剧爱好者带来艺术盛宴。
【解答】本新闻的时间、事件是“2020年12月7日,中国一东盟戏剧周在广西南宁开幕”,主题是“共铸文化丝路”,内容有“线上联欢”“剧本互译丛书”,意义是“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注意不超过80个字。
答案:
2020年12月7日,中国——东盟戏剧周在广西南宁开幕,围绕“共铸文化丝路”的主题,将开展线上演出、剧本互译丛书发布等活动,以促进文化艺术交流和命运共同体建设。
【点评】新闻压缩要把握文段语意,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所谓关键信息,主要指读者最关心、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提炼时,要根据是否是读者最需要知道的内容,是否是目前最需要宣传的标准来考虑。主要信息有:时+地+人+事+因+果。
1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政,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②当务之急是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容忽视。③谣言的传播与产生,与价值认知错位、心理焦虑恐慌有关。因此,④基于大数据对全国或地区不同层次的舆论,⑤可精准把握疫情形势下人民群众的思想困惑和心理焦虑问题,甚至谣言问题,⑥继而邀请学者专家以新闻发布会、视频讲座等方式快速回应,⑦组织心理专家通过网络在线的形式进行精准性心理辅导和疏导,⑧以堵塞网络谣言产生的土壤。
【解答】②句式杂糅,“当务之急是……不容忽视”杂糅,修改为: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或“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 和心理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③语序混乱,谣言先“产生”后“传播”,修改为:谣言的产生与传播。
④成分残缺,介词“对”无宾语,修改为:基于大数据对全国或地区不同层次的舆论进行分析。
⑧搭配不当,“堵塞……土壤”搭配不当,修改为:以清除网络谣言产生的土壤。
答案:
②修改为: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或“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 和心理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③修改为:谣言的产生与传播。
④修改为:基于大数据对全国或地区不同层次的舆论进行分析。
⑧修改为:以清除网络谣言产生的土壤。
【点评】常见的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例:几声鸟鸣打破了沉寂的环境。
这里的谓语是“打破”,而宾语是“环境”,显然不能说“打破环境”。可以改成“几声鸟鸣打破了环境的沉寂”,就说得通了。
例:超帅统一安排了会议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安排“内容、时间、出席人员”都是说得通的,但是不能安排“会议中的问”。像这样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单凭语感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时还需要进行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最重要的是分清主干和枝叶,只有主干和枝叶分析正确才能正确分析搭配是否恰当。另外,还要注意逻辑思考,也就是想想句子在道理上能否说得过去。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