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5 10:5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格尔尼卡》毕加索1937年作品。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在1937年4月26日遭德军飞机轰炸三小时被夷为平地的惨状。 毕加索通过这幅画作,表达了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
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14 课
法西斯何意?
法西斯,拉丁语“束棒”的译音。罗马共和国时期最高行政
长官有12个卫士相随,每个卫士手持象征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束棒。
束棒用于施行笞刑,中间插着的斧子用于执行死刑。 象征:对内
强权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
法西斯主义的三大特征:
·独裁专制:摧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实行集权主义;
·极端民族主义:倡导种族优越论,为侵略制造理论依据;
·军国主义:崇拜战争,崇拜武力,认为战争能夺取一切。
法西斯国家出现是民主失败的结果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材料1:一战后,意大利军费消耗650亿里拉,而
当时其经济产值仅为200亿里拉。巴黎和会上分
赃最少,被称为“乞丐帝国主义“。
一战后的欧洲形势图
一战后意大利的国内局势:
材料2:1920在农村,有100万的农民参与了农
民起义;在城市全国爆发罢工运动2000多次,
300多万人参加了罢工运动。
材料3:从1918-1922年,政府更迭5次,最短
的仅存在7个月。
经济衰退
工农运动高涨
政治混乱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墨索里尼
组织
法西斯党
墨索里尼
(1883-1945)
墨索里尼,1921年组织
"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
成为该党领袖。他是
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
之一。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922年10月指挥法西斯党军事组
织"黑衫军"进军罗马,发动暴乱并
夺取政权,出任内阁总理。
1928年强行终止议会制度,取缔其他一切政党和群众团体,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
1922年进军罗马
对内:
意大利在经济大危机之前已经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是最早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
对外: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侵略扩张。1935年10月
派兵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5月宣布将埃塞俄
比亚并入意大利。
埃塞俄比亚位置图
一战后的德国局势
一战后的德国——魏玛共和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魏玛共和国14
年里更换了近20个内阁。政坛处于一种
极其不稳定的状态,大小政党如雨后春
笋,各方势力都在积极开拓自己的生存
土壤。
魏玛共和国:1918年至1933年执政。1919年魏玛政府与协约国签署了《凡
尔赛条约》。
紫色部分为德国
一战后割让的领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一名叫做希特勒的退
伍士兵开始走上时代
的舞台……
1916年索姆河战役时,他的大腿被炮弹炸伤;1918年10月又因受到芥子气攻击而短暂失明。他在战争期间成为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的狂热
信徒。他是——阿道夫·希特勒。1920年3月31日,希特勒退伍。
阿道夫·希特勒
(1889-1945)
1919年9月,加入了德国工人党,
成为这个党的第96名党员,并担任
了党的主席团的第7名委员。
1920年2月,德国工人党正式改名
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这
便是纳粹党。1921年希特勒成为
纳粹党领袖。
纳粹是德文的“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
两个词缩写的音译。
1923年慕尼黑“啤酒馆暴动”失败后被捕。1924年出狱。
利用"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进行欺骗宣传
借《凡尔赛条约》,煽动民族仇恨;
民族主义
1923年纳粹党员发展到三万余人,着手发动政变
借社会主义热潮,利用人民革命情绪;
社会主义
1929年经济大萧条给他带来了“鸿运”
经济大危机下的德国局势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德国影响简表
项目 工业生产 下降 农业产 量下降 对外贸 易缩减 失业人数 工人罢工
德国 40% 30% 70% 超600万 1931-1934年
1000多次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人民生活
困苦不堪
1919
1923
1928
1932

百万

十万

96
3万
10万
140万
纳粹党人数统计
1932年在国会选举中
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纳粹党党员猛增
赢得广泛的支持
希特勒善于演讲煽动复仇情绪赢得民众支持
经济危机的爆发,为纳粹运动的
迅猛发展提供了最难得的机会
我们
最后
希望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1933年1月30日,德国总统
兴登堡任命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希特勒开始掌握国家大权。
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
动,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3年2月27日晚9点“国会纵火案”
纳粹党在议会584个席位里只占196席,希特勒的
统治不稳固。德国的左翼政党联盟(社会民主党/德
国共产党)公开抨击希特勒和纳粹党。
利用“国会纵火案”嫁祸德国共产党人纵火,借此取缔了德国共产党和一切异议者,并解散了工会。建立了垄断资产阶级的一党独裁专政,取消德国民主制。
法西斯政权为加强
思想控制,还焚烧
了大量进步书籍。
荷兰人卢贝
法西斯政权残酷迫害犹太人
爱因斯坦
1933年移居美国
“水晶之夜”1938年11月9日夜德全境犹太人商店的橱窗被打碎。纳粹有组织屠杀的开始。
奥斯维辛集中营
犹太人被迫佩戴的歧视性黄星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屠杀了 582万犹太人,使欧洲犹太人骤
然减少了1/2,世界犹太人减少了1/3。成千上万的包括犹
太科学家在内的优秀人士被迫流亡国外, 其中有杰出的物理
学家爱因斯坦。
“水晶之夜”1938年11月9日夜德全境犹太人商店的橱窗被打碎。纳粹有组织屠杀的开始。
希特勒积极扩军备战
1935年3月,德国开始施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一战后的德国
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新招募的新兵正开往莱茵河畔
捷克
奥地利
非军事区
德国法西斯政权与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建立法西斯专政
德国法西斯政权
的执政策略
对外侵略
对内独裁
思想:焚烧大量的进步书籍
政治:“国会纵火案”实行一党独裁
经济:反犹狂潮,剥夺犹太人财产
积极扩军备战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义务兵役制
建立庞大军队
进驻莱茵
非军事区
吞并奥地利
吞并捷克
英法的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
国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把捷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作为交换德国向苏联进攻的条件。《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慕尼黑阴谋:历史上把这种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企图引开祸水的做法称为"慕尼黑阴谋"。
张伯伦与希特勒
德军占领苏台德区
1938年9月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田中奏折
日本东方会议——觊觎中国
田中义一与田中奏折
1927年6月27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研究所谓的“对华积极政策”。
会上确定了对华实行强硬政策和用武力把东北与中国本土分离的方针。
会后的7月25日,田中义一将此会议的内容,以奏折的形式上呈给了当时的裕仁天皇,这就是后来恶名昭著的日本侵华纲领《田中奏折》的由来。
日本对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有何不满吗?
《九国公约》
经济大危机下的日本局势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日本影响简表
项目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失业人数 工人罢工
日本 32.5% 50% 300万 1931年2415次
日本裕仁天皇
日本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
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
幕。1932年3月9日,日本扶植
傀儡政权--"满洲国",并进一步
蚕食华北地区。
1931年
日本关东
军发动了
九一八事
变。
军部
陆军省
海军省
参谋本部
海军军令部
关东军
其他军事机关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人民生活
困苦不堪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广田弘毅
时间 事件
1932年 5月15日,法西斯分子刺杀了内阁首相,政党内阁制结束,日本开始向军部独裁政权过渡。
1936年 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兵变,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最终确立了军部法西斯的统治地位。广田内阁制定了《国策基准》。
广田内阁成员
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政治策源地形成。
“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
——《国策基准》
日本为了对外扩张,加紧扩充军备,军费开支占全部财政收入的近一半。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知识拓展
德国与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 都是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建立起法西斯专政政权;都对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德国因《凡尔赛条约》产生复仇情绪,日本因《九国公约》在华利益受到限制而不满。
不同点 德国以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日本以军部为核心建立。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后开始对外侵略扩张;日本是在发动侵略过程中建立起
法西斯政权的。
想一想,美国德国和日本在应对经济大危机时有何不同?
德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实施法西斯管理,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经济
危机
美国:强化国家干预。减轻危机缓和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启示:危机与繁荣相关,居安思危;世界各国应采用和缓民主的办法解决危机,战争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国际经济关系协调极为重要,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危机是迫使政府改革调整的信号。
知识结构
1.下面表格中的大事年表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经济大危机的后果及影响 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法西斯国家的形成与扩张 D.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1922年 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1931年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东北地区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出任德国总理,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1935年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 受日本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8年 德国吞并奥地利
C
2.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B.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C.波兰遭到法西斯国家的突袭 D.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B
3.某班同学开展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容的学习,右侧史实属于战争爆发的( )
A.背景 B.经过 C.性质 D.影响
A
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
在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法西斯国家更加猖狂,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