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教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质量检测卷
一、选择题(20分)
1.依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说法,我们能够写出食物链( )。
A.螳螂→蝉→ 黄雀 B.蝉→螳螂→黄雀 C.树→蝉→螳螂→黄雀
2.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长出根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一端干燥,几天后我们会发现绿豆的根都向( )的一端生长。
A.潮湿 B.干燥 C.中间
3.大雁迁徒、青蛙冬眠等行为是为了( )的变化。
A.锻炼身体 B.适应环境 C.好玩
4.蚯蚓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
A.阴暗、潮湿 B.阳光、干燥 C.任何环境
5.在某高山上,松树的枝叶一边茂密,一边稀疏,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是( )。
A.水分 B.土壤 C.阳光
6.把各盛有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的两个玻璃皿放在同一室内,其中一个玻璃皿中有土壤,另一个没有,定期浇同样多的水。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 )。
A.水 B.温度 C.土壤
7.在做小生态瓶时,下列同学的建议正确的是( )。
A.小红:生态瓶中的水生植物越多越好
B.小明:可以用自来水代替自然水域中的水
C.小强:做好的生态瓶应放在阳光充足但又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
8.把两棵生长状态良好的绿豆苗分别摆放在阴暗处和阳光下。过几天,我们可以观察到放在阴暗处的绿豆苗比放在阳光下的绿豆苗( )。
A.茎杆粗壮 B.茎和叶的颜色深 C.长得慢,茎细长
9.在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的实验中,空气组的种子正常发芽了,但是真空袋里的种子也长出了一点点芽儿。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说明种子发芽不需要空气
B.可能是因为真空袋里残留了空气
C.应该出现了实验不严谨的情况,应当重新进行实验
10.佩佩想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那么她在设计实验时应保持( )不变。
A.水、土壤、适宜的温度 B.阳光、土壤、空气 C.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二、填空题(8分)
11.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 )。
12.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________和适宜的温度。
13.楠溪江边有一片稻田,稻田里生活着一群蝗虫和青蛙。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作______,稻田里的生产者是______,消费者是蝗虫和______。
14.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5.青蛙卵孵化成小蝌蚪需要温暖的环境,因此青蛙的产卵季节一般在___________。
三、判断题(20分)
16.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种子发芽后的生长就需要阳光了。( )
17.模拟食物网的游戏中,“生物考察员”要将几条食物链用“线”和“圆环”联结起来,才能形成“食物网” ( )
18.如果发现冬眠的青蛙,最好的做法是把青蛙带回家 ( )
19.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之间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的联系不大,品种和数量的多少不影响我们对生态瓶的研究 ( )
20.某同学将种子分为等量的两组,给予合适的水和温度,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暗透气的纸盒里,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
21.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 )
22.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我们选择的那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
23.所有的鸟类都有迁徙行为。 ( )
24.像“半夏”这些喜阴的植物吸收光的能力特别强。( )
25.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
四、连线题(6分)
26.将下列动物与它们的家,用线连起来。
麻雀 蜗牛 野兔 海豚 野鸭 狗熊
大海 草丛 灌木丛 沼泽 屋檐下 山洞
五、简答题(10分)
27.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们为了适应变化会做出一些反应,请你列举三例?
28.找出兔、鼠、草、蛇、狐、鹰之间的食物关系,用食物链表示出来。要求至少写出4条食物链
六、实验题(16分)
29.下图是探究小组用黄豆、脱脂棉、水做的植物根生长特性的实验。请帮他们完成下面内容。
实验名称:______。
实验目的:探究根是否具有向水生长的特性。
我的猜想:______。
实验材料:______。
实验方法:
(1)取适量脱脂棉吸足水,放在盘子中间,设法防止水分____。
(2)取饱满的黄豆浸泡一段时间,围放在盘子的____。
(3)观察黄豆发芽后根的生长方向。
实验现象:黄豆发芽后的根会向____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____特性。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设计了一系列对比实验。如下图,小明选取了四个干净的培养瓶,分别加入20粒完整的绿豆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30.如果要探究“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最合适的实验对象是( )。
A.1号和2号 B.2号和3号 C.3号和4号
31.以上四组种子中,最容易萌发的是( )。
A.2号种子 B.3号种子 C.4号种子
32.农民堆放在家里的稻谷一般不会发芽,原因和上图中的几号种子相似?( )
A.1号种子 B.3号种子 C.4号种子
七、综合题(20分)
研究性学习小组决定制作生态瓶继续开展研究。他们将生态瓶制作与放置环境记录如下。
33.如果要研究“制作生态瓶需要放在黑暗处还是明亮处”这个问题,研究小组应当选择( )进行实验研究。
A.2号和3号 B.1号和2号 C.2号和4号 D.1号和4号
34.如果制作2号生态瓶,正确的制作顺序应当是( )。
A.铺沙装水、放入鱼虾、种植水草、放在阳光下
B.铺沙装水、种植水草、放入鱼虾、放在阳光下
C.铺沙装水、种植水草、放在阳光下、放入鱼虾
D.放入鱼虾、铺沙装水、种植水草、放在阳光下
35.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的以下4个密闭的生态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 )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长。
A. B. C. D.
36.根据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于池塘生态系统的调查,如果要延长生态瓶中生物存活时间,最好进行以下哪一种调整?( )
A.使用自来水,其他不变 B.放入两倍的泥沙,其他不变
C.将一条小鱼换成小虾,其他不变 D.将小鱼增加一倍,其他不变
蚯蚓的选择。
我们在三年级观察过蚯蚓,那么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呢?为此,小明和同伴展开了对话:
小明:“蚯蚓生活在地下,我想它喜欢黑暗的环境。”
小红:“干土里很难发现蚯蚓,我觉得它不喜欢干燥的环境。”
小明:“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
37.小明和同伴的对话过程,处于探究的哪一个阶段?( )
A.提出猜想 B.设计实验 C.交流证据 D.获得结论
38.菜地里经常能发现蚯蚓的踪迹,可以推测蚯蚓喜欢( )的环境。
A.空气稀少 B.只含黏土 C.沙子较多 D.腐殖质丰富
小明与同伴想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某个条件是否对蚯蚓的生活产生影响。下面是他们设计的实验操作过程:
找一个不透明的大纸盒,在盒子的一端铺一层湿土,另一端铺一层干土。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里,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反复做几次,记录我们的观察发现。
39.小明他们想要研究的问题是( )。
A.光的强弱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B.蚯蚓的活动能力是否受时间影响
C.土壤的水分含量对蚯蚓的影响 D.蚯蚓数量是否影响蚯蚓的活动能力
40.在这个实验中,小明和同伴应该怎样在盒子里放置蚯蚓?( )
A.所有蚯蚓全部放在湿土中间 B.所有蚯蚓全部放在干土中间
C.所有蚯蚓全部放在盒子中间 D.5条放在湿土中,5条放在干土中
41.根据小明的计划,他和同伴完成一次观察活动至少需要( )的时间。
A.5分钟 B.15分钟 C.45分钟 D.半天
42.小明将蚯蚓放入盒子后,用盖子盖住。这样做的最主要目的是( )。
A.防止蚯蚓爬到盒子的外面去 B.为蚯蚓创设一个黑暗的环境
C.防止小鸟来捕食盒内的蚯蚓 D.防止同伴在实验过程中偷看
43.这个实验的结果显示,蚯蚓喜欢( )的生活环境。
A.黑暗 B.潮湿 C.干燥 D.明亮
44.实验中,小明用了三种不同方法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请写出其中两种。
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5.C
6.C
7.C
8.C
9.A
10.C
11.生态系统
12.空气
13. 食物链 水稻 青蛙
14. 环境温度的降低 食物的缺乏
15.春季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迁徙、换毛、冬眠。
28.草→兔→狐;草→鼠→狐;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
29. 根吸入水实验 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脱脂棉、盘子、黄豆、水 过快蒸发 边上 有水(或脱脂棉)方向 向水生长的
30.B 31.A 32.A
33.C 34.B 35.B 36.B
37.A 38.D 39.C 40.C 41.A 42.B 43.B 44.反复多次实验;用的蚯蚓数量较多,有10条;活动等待持续时间较长,达5分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