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同步精品练习 (含解析)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同步精品练习 (含解析)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1-05 12:4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分)
1.(1分)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水体pH对水生动物的生存是否有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pH表示水体酸碱度,pH=7表示中性,pH<7表示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依据表中信息,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pH 6.5~7.0 6.0~6.5 4.5~6.0 3.0~4.5
溪红点鲑 × ×
小口黑鲈 × ×
黑头呆鱼 × × ×
牛蛙胚胎 √ ×
小龙虾 × ×
注:“√”表示能够存活,“×”表示不能存活。
A. 水体pH的变小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B. 牛蛙胚胎在水体中可存活的pH范围最大
C. 水体pH为5.0时比6.3时更适合上述生物生存
D. 水体pH的降低可以对水生动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2.(1分)金水湖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蓄水景观带。下列关于金水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金水湖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
B. 金水湖景区所有的植物可称作植被
C. 非生物因素对金水湖的生物影响不大
D. 金水湖的植物和动物能通过取食关系形成食物网
3.(1分)暑期里,同学们相约到森林公园去骑自行车。森林里尘埃少,有的树木还可以分泌能杀死细菌的物质,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运动、休闲环境。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森林有清洁空气的作用 B. 清晨天没亮时是最好的锻炼时间
C. 森林空气湿度大比较凉爽 D. 在森林运动时能获得丰富的氧气
4.(1分)为探究“水华”成因,某同学进行“不同含磷浓度的溶液中叶绿素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如下表(水体中叶绿素含量大于10μg/L时,可见“水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含磷水溶液浓度(μg/L) 0.1 0.3 0.5
水体中叶绿素含量(μg/L) 2.3 6.8 21.7
A. 某些藻类植物过度繁殖引起“水华”
B. “水华”可造成水体缺氧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C. 含磷水溶液浓度为0.5μg/L时可发生“水华”
D. 本探究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是叶绿素含量
5.(1分)“退耕还林“的主要目的是( )
A. 发展旅游事业 B. 美化居住环境
C. 改善生态环境 D. 促进商牧业生产
6.(1分)我们现在倡导的“电子贺卡”的出发点是( )
A.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 减少固体垃圾 D. 移风易俗
7.(1分)引起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的根本原因是( )
A. 植被破坏 B. 自然灾害 C. 环境污染 D. 土壤疏松
8.(1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现存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
B. 过度放牧已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
C.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已接近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D. 我国植被保护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9.(1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森林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木材原料
B. 森林优化了我们的居住环境
C. 森林是野生动物栖息的家园
D. 森林稳定了地球上的氧循环和水循环
10.(1分)除哪项外,其它均是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
A. 荒漠、针叶林 B. 草原、热带雨林
C.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D. 沙漠、海洋
11.(1分)我国幅员辽阔,绿色植物种类繁多。在我省秦岭腹地高海拔山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草原 D. 针叶林
12.(1分)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 )
A. 3月15日 B. 3月21日 C. 3月12日 D. 4月22日
13.(1分)长江流域分布有常绿阔叶林的气候条件特点是( )
A. 气候炎热湿润 B. 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C. 夏季温凉,冬季寒冷 D. 终年高温多雨
14.(1分)穿越临沂市区的沂河,植被丰富,湿地纵横,既净化了空气,也净化了水质,还增加了大气湿度。起到了“市肺”和“市肾”的双重功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河边植被有草本、灌丛及乔木,它们分层分布,增加了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
B. 叶片中的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C. 一天中任何时候植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D. 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之一水分,主要由根吸收,并通过筛管运输
15.(1分)下列选项中,不利于保护植被的是( )
A. 严禁过度放牧 B. 毁林烧山,建造梯田
C. 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D. 颁布保护植被的相关法律法规
16.(1分)人们进行森林浴不是由于森林( )
A. 分泌能杀死细菌的物质 B. 负氧离子含量比室内高得多
C. 能吸收二氧化碳 D. 空气清洁、湿润,氧气充裕
17.(1分)下列关于我国植物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我国的植被主要有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等类型
B. 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C. 我国森林覆盖率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 我国植被资源破坏严重,表现在乱砍乱伐、毁林开荒、过度利用等方面
18.(1分)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B. 人均森林面积少
C. 土地沙漠化严重 D. 以上三项都存在
19.(1分)植被的正确含义是( )
A. 某地域内生长着的所有植物 B. 某地域表面的全部生物
C. 某地域内全部脊椎动物 D. 某地域内部与外部的全部微生物
20.(1分)下面不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森林覆盖率大 B. 土地沙漠化
C. 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D. 草原退化
21.(1分)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属于我国面临的植被问题( )
A. 森林资源贫乏 B. 森林覆盖率低
C. 森林呈现衰退趋势 D. 过度放牧,沙化严重
22.(1分)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已超世界人均水平
B. 我国植被保护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C. 温室效应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有关
D. 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
23.(1分)下列对“天然大氧吧”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 农家特色菜一条街,生意好做 B. 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
C. 古典建筑多,有特色的旅游居地 D. 民风淳朴,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环境
24.(1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关于我国植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少,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
B. 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
C. 我国是土壤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D. 要充分利用我国草原,尽可能大量养牛、养羊,发展经济
25.(1分)我们提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目的是( )
A.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 减少固体垃圾
C.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 移风易俗
26.(1分)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①森林资源及植被的种类均较少
②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甚至乱砍滥伐
③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
④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27.(1分)下列对我国植被现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
B. 我国森林人均面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 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
D. 我国的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
28.(1分)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 )
A. 3月8日 B. 3月12日 C. 3月10日 D. 3月15日
29.(1分)校园种植植物能减少沙尘飞扬,下列不是植物能够降尘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
A. 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
B. 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
C. 部分植物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D. 叶表面生有大量的气孔
30.(1分)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 )
A. 3月5日 B. 3月12日 C. 5月1日 D. 9月10日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31.(6.5分)资料分析: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排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日益增加,已经出现趯过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的趋势。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如,冰川加速融化,可爱的北极熊站在岌岌可危的浮冰上,干旱、洪涝灾害频发。而我们国家的植被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保护森林、大力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非常重要。
请根据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1)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我国人均森林面积较大 B.我国植被中,草原占了主体
C.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 D.草原茂盛,可以大量开发放牧
(2)大力植树造林的目的之一是植物通过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更新空气。
(3)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写出2条)
32.(6.5分)美国1908~1938年由于大规模滥伐森林9亿多亩,致使大片绿地变成了沙漠。前苏联1962~1965年在西伯利亚开垦了大量的处女地用于粮食生产,结果全部毁于沙尘暴,颗粒无收。我国的黄土高原,历史上曾是“翠柏烟峰,清泉灌顶”的中华文化发源地。但由于人口剧增,毁林造地,导致大片土地变成荒山秃岭,沟壑纵横,草木不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有些地区已变成“荒地无村鸟无窝”的景象了。生态学家指出,一个国家,如果它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就很少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如果能达到40%,就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态环境;如果达到60%,那么这个国家将成为一个风调雨顺、美丽富饶的花园国家。而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仅有14%.
(1)举例说出森林与我们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______
(2)从上面的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
(3)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______.
3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林地的降水有65%被林冠截留、蒸发,35%变为地下水,而裸露的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高7倍,森林可以增加大气湿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1)森林增加大气湿度,是通过树木的______来完成的。
(2)森林的作用除了上面讲述的和能为人类提供木材资源外,还具有的重要作用是______,所以我们应该在每年的______这天里积极参加______的活动,把我们的环境建设得更加美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水体pH发生变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A正确。
B、牛蛙胚胎在水体pH变化时存活范围最大,因为在pH为4.5~7.0同样存活,B正确。
C、pH<7表示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所以水体pH为5.0时水体酸性比6.3时强,生物越难存活,C错误。
D、水体pH的降低,酸性变强,对水生动物的生存产生影响,越不适合生物生存,D正确。
故选:C。
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解答即可。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对照实验的要求和环节,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从而得出答案。
2.【答案】C;
【解析】解:A、金水湖既包括了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人工生态系统,正确。
B、金水湖景区所有的植物可称作植被,属于生产者,正确。
C、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对金水湖的生物影响大,错误。
D、金水湖的植物和动物能通过取食关系形成食物网,正确。
故选:C。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答案】B;
【解析】解:A、森林有清洁空气、减弱噪音的作用,A正确。
B、从清晨到黄昏这段时间,植物利用光能最多,进行光合作用时间最长,所以放出的氧气最多,因此在黄昏锻炼最好,B错误。
C、森林空气湿度大比较凉爽,增加了降水,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C正确。
D、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越长,放出的氧气就越多。在森林运动时能获得丰富的氧气,D正确。
故选:B。
(1)森林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2)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根系可以固沙,减弱噪音,利人健康。
(3)森林有过滤和吸收作用,减少空气中的灰尘。
(4)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从而能调节气候。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森林的生态价值。
4.【答案】D;
【解析】解:AB、藻类植物的过度繁殖会引起“赤潮”(海水中)和“水华”(淡水中)现象,“水华”可造成水体缺氧导致鱼类大量死亡,AB正确。
C、水体中叶绿素含量大于10μg/L时,可见“水华”,含磷水溶液浓度为0.5μg/L时水体中叶绿素含量为21.7μg/L,可发生“水华”,C正确。
D、对照实验,要有对照组,因此实验中需要设置清水对照组。探究“不同含磷浓度的溶液中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因此必须配制几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以便形成对照,来表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叶绿素含量不同,实验变量是不同含磷浓度,D错误。
故选:D。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
关键是熟记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5.【答案】C;
【解析】解:退耕还林还草,可以提高绿化面积,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故选:C。
人与生物圈应和谐相处,但是人类的一些活动却有意无意的给环境造成了一些无可挽回负面的影响,如毁林开荒、乱捕滥杀等。
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6.【答案】B;
【解析】解: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森林能够改良气候,降低空气湿度,能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失,因此我们要保护森林,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如贺卡、一次性筷子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砍伐和毁坏大片的森林,因此提倡“电子贺卡”的出发点是以节约木材,进而保护森林。
故选:B。
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等作用,因此我们要保护森林。
注意培养个人保护森林、爱护植被的意识,从小事做起。
7.【答案】A;
【解析】解:人类活动破坏环境的例子主要体现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等方面,尤其森林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破坏了生物生活和生存的环境,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出现洪水等自然灾害。故引起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的根本原因是植被破坏。
故选:A。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对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8.【答案】C;
【解析】解:A、我国的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占据了我国植被的主体,正确。
B、我国的草原植被由于过度放牧已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沙化的面积在逐年扩大,正确。
C、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5公顷,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错误。
D、土地沙漠化已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植被保护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正确。
故选:C。
森林、草原等植被调节碳一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我国的植被现状。
9.【答案】A;
【解析】解:A、覆盖在大地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最可珍贵的“绿色财富”;为人类提供木材等物质,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的,A错误;
B、森林美化了我们的居住环境,美化人类生存的环境,B正确;
C、森林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生活环境,因此森林是野生动物栖息的家园,C正确;
D、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森林稳定了地球上的氧循环和水循环。D正确。
故选:A。
森林能够调节碳一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
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10.【答案】D;
【解析】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1)草原:组成草原的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
(2)荒漠: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这里生长的植物十分耐旱。
(3)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
(4)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
(5)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这里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
(6)针叶林: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
所以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没有海洋。
故选:D。
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熟知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11.【答案】D;
【解析】解:A、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故A不符合题意。
B、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故B不符合题意。
C、组成草原的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故C不符合题意。
D、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暖、冬季严寒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解答时可以从植被的概念和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方面来切入。
熟知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分布特点。
12.【答案】C;
【解析】解:为了爱护植被,绿化荒山、绿化荒漠,我国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我国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故选:C。
森林、草原等植被调节碳一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
了解保护植被的意义。
13.【答案】A;
【解析】解: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1)草原:组成草原的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 (2)荒漠: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这里生长的植物十分耐旱。 (3)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 (4)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 (5)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这里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 (6)针叶林: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
根据以上所述,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解答时可以从植被的概念、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方面来切入.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熟知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的特点.
14.【答案】D;
【解析】解:A、森林中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能够提高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A正确;
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B正确;
C、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可进行,C正确;
D、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水,它由根吸收,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叶绿体中,D错误。
故选:D。
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
(2)群落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差别。群落水平结构的特征是镶嵌性。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尤其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结构,掌握影响群落垂直分层的因素,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5.【答案】B;
【解析】解:A、严禁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有利于保护植被,不符合题意。
B、毁林烧山,建造梯田,是破坏植被的行为,符合题意。
C、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有利于保护植被,不符合题意。
D、颁布保护植被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保护植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6.【答案】C;
【解析】解:森林浴就是沐浴森林里的新鲜空气。森林中的空气清洁、湿润,氧气充裕。某些树木散发出的挥发性物质,具有刺激大脑皮层、消除神经紧张等诸多妙处。有的树木,如松、柏、柠檬和桉树等,还可以分泌能杀死细菌的物质。此外,有人还提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负氧离子,在森林中的含量要比室内高得多。上午,阳光充沛,森林含氧量高,尘埃少,是进行森林浴的好时机。因此森林浴的时间不能在傍晚,因为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释放的氧气减少,而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会使空气变得污浊,氧气不充足的、污浊的空气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因此,C符合题意。
故选:C。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此题主要考查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
17.【答案】C;
【解析】解:A、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A正确。
B、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土地退化、沙化面积仍在以3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扩展。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40亿元,B正确。
C、我国人均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C错误。
D、对我国植被资源破坏性最大的是人为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利用、采集薪材、过度放牧、环境污染等,D正确。
故选:C。
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熟知我国植被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D;
【解析】解:ABC、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人均森林面积少;对森林资源开发不合理,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过度放牧,导致荒漠蔓延,都属于我国植被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D、由于ABC都正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1)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2)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3)森林生态系统出现衰退趋势。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熟知我国植被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9.【答案】A;
【解析】解: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故选:A。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类型。
关键是理解掌握植被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20.【答案】A;
【解析】解:A、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小,不是大。符合题意。
BCD、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人均森林面积少,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导致土地沙漠化。不合题意。
故选:A。
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熟知我国植被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答案】A;
【解析】解:我国森林资源丰富,但是人均森林覆盖率低,仅为16.55%,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人均森林面积少,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导致土地沙漠化。因此,应积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可见A不属于我国面临的植被问题。
故选:A。
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知道我国面临的植被问题。
22.【答案】A;
【解析】解:A、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错误。
B、我国植被保护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正确。
C、温室效应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有关。正确。
D、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正确。
故选:A。
森林、草原等植被调节碳一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本题比较基础,也比较典型,需要全面理解。
23.【答案】B;
【解析】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的“天然大氧吧”,是指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故B正确。
故选:B。
森林、草原等植被调节碳一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
直接考查了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保护植被的意义.
24.【答案】D;
【解析】解:A、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少,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A正确。
B、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导致土地沙漠化。B正确。
C、我国是土壤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C正确。
D、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导致土地沙漠化。D错误。
故选:D。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导致土地沙漠化。
掌握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25.【答案】C;
【解析】解: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因此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故选:C。
一次性筷子指使用一次就丢弃的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一次性筷子是社会生活快节奏的产物.目前主要有一次性木筷和一次性竹筷.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的举措.
26.【答案】C;
【解析】解:①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是森林覆盖率却很低,正确。
②③④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人均森林面积少;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导致土地沙漠化,正确。
故选:C。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已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并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本题比较基础,也比较典型,需要全面理解。
27.【答案】B;
【解析】解:A、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6.55%,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27%)的61.3%,A正确。
B、我国人均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B错误。
C、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土壤沙化,C正确。
D、十年来,我国森林恢复成就巨大,森林面积已超过2亿公顷,人工林保存面积位居世界第一,D正确。
故选:B。
目前全国森林资源现状是:林业用地面积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除台湾省外,全国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0.1亿立方米。森林资源的平均水平依然很低。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熟知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土地沙漠化问题。
28.【答案】B;
【解析】解:为了保护植物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全民义务植树、绿化祖国,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故选:B。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
知道植树节和植树造林的意义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29.【答案】D;
【解析】解:树木具有很强的降尘能力,主要体现在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然而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不是用来降尘的。
故选:D。
森林的功能1.调节生物圈的CO2和O2的平衡 2.净化空气 3.减低噪音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5.调节气温、降低风速、增加降雨量。
森林具有物质生产功能、生态防护功能和社会公益功能。
30.【答案】B;
【解析】解:我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故选:B。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世界组织、国家为提倡、宣传或纪念某一事件而规定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的时间要记清。
31.【答案】(1)C (2) 光合 (3))①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②海平面上升;③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④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温室效应的危害,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导致土地沙漠化。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1)A、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5公顷,仅占世界评价水平的1/5,A错误;
B、我国的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占据了我国植被的主体,B错误;
C、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C正确;
D、我国的草原植被由于过度放牧已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沙化的面积在逐年扩大,D错误。
故选:C。
(2)大力植树造林的目的之一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更新空气。
(3)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有:①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②海平面上升;③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④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故答案为:(1)C;
(2)光合;
(3)①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②海平面上升;③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④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32.【答案】(1)森林等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森林),如我常见的大豆、花生、水稻可食用,月季、金鱼可观赏,杨树建房做家具,棉花、春蚕制作服装,金银花做药材等;②森林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养料,并且释放氧气,促进了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④森林中的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森林对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植物在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可以说,如果没有植物,就不会有动物,更不会有人类
(3)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较低,我们要养成保护森林的习惯,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森林覆盖率较低使我国生态系统相对较脆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较严重,生态环境不稳定,容易引发自然灾害 ;
【解析】
森林等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出氧气进行自养生活,成为自然界的生产者,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
关键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以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解:(1)森林与我们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森林等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森林),如我常见的大豆、花生、水稻可食用,月季、金鱼可观赏,杨树建房做家具,棉花、春蚕制作服装,金银花做药材等;②森林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养料,并且释放氧气,促进了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④森林中的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森林对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从上面的材料中能得出的结论: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植物在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可以说,如果没有植物,就不会有动物,更不会有人类。
(3)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说明了: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较低,我们要养成保护森林的习惯,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这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森林覆盖率较低使我国生态系统相对较脆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较严重,生态环境不稳定,容易引发自然灾害。
故答案为:
(1)森林等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森林),如我常见的大豆、花生、水稻可食用,月季、金鱼可观赏,杨树建房做家具,棉花、春蚕制作服装,金银花做药材等;②森林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养料,并且释放氧气,促进了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④森林中的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森林对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植物在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可以说,如果没有植物,就不会有动物,更不会有人类
(3)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较低,我们要养成保护森林的习惯,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森林覆盖率较低使我国生态系统相对较脆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较严重,生态环境不稳定,容易引发自然灾害
33.【答案】蒸腾作用 释放氧气,促进碳-氧平衡 3月12日 植树造林 ;
【解析】
该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根适于吸收的特点、植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等内容,逐一分析解答。解答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解答本题。

(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森林中植物多,蒸腾作用旺盛,能向空中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增加大气湿度;
(2)森林中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碳-氧平衡。所以我们应该在每年的3月12日这天里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的活动,把我们的环境建设得更加美好。
故答案为:
(1)蒸腾作用;
(2)释放氧气,促进碳氧平衡;3月12日;植树造林。
第 6 页,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