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分)
1.(1分)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模仿海尔蒙特做了如下实验:他们把一株0.05kg的白菜幼苗种在花盆里,只用雨水浇灌,3个月后,白菜重量增加了1.45kg,而土壤重量几乎没有减少,下列有关分析全部正确的是( )
①白菜重量增加的1.45水g全部来源于水分
②白菜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做出了微薄的贡献
③白菜重量增加的1.45kg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差值
④白菜重量增加的1.45kg全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⑤白菜重量增加的1.45kg,其中干重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差值
A. ②⑤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2.(1分)在乡村振兴中,人们常常采用建造塑料大棚的方法,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塑料大棚既让农作物“保暖”,又让农作物能够接受充足的光照,制造更多的营养物质
B. 农作物能不断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并且运输到其他器官,其动力主要来自植物的呼吸作用
C. 种植农作物时应该合理密植
D.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适当提高白天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3.(1分)将天竺葵放在暗处48h后,选取两片大小相近、生长健壮的叶片A和B,按照如图连好装置(锥形瓶用软木塞和棉花封口密闭,氢氧化钠溶液用干吸收二氧化碳),移到光下2-3h,然后取下叶片A和B,脱色处理后,用碘液检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放在暗处48h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叶片A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装置的对照
C. 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
D. 实验结果是叶片B变蓝而叶片A不变蓝
4.(1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 二氧化碳和水 B. 淀粉和氧气 C. 淀粉和水 D. 多种有机物
5.(1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在地上的“红”(即花瓣)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产生的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物质,能够重新被植物体吸收利用。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红”是花的主要结构 B. 水和无机盐能够被植物根的成熟区吸收
C. 水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 能化“落红”为“春泥”的是分解者
6.(1分)农田中的小麦,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生存所有的物质和能量,能量来自( )
A. 水 B. 空气 C. 阳光 D. 无机盐
7.(1分)下列各项中,属于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是( )
A. 葡萄糖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淀粉
8.(1分)下列措施中,能提高温室大棚蔬菜产量的一组是( )
①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②提高氧气浓度
③适当加大昼夜温差
④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1分)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应用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 给果树“挂吊瓶”可补充水和无机盐
B. 移栽树苗时,剪去部分枝叶可减少水分散失
C. 白天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D. 遇到涝害,农民及时排水可避免农作物死亡
10.(1分)现代农业常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瓜果的栽培,下列哪项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
A. 适量施肥 B. 向温室内定期释放适量的二氧化碳
C. 合理密植 D. 过量浇水
11.(1分)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 ①表示二氧化碳
C. ②表示氧气 D.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12.(1分)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于早晨、中午、傍晚、深夜四个时间段在同一株绿色植物上摘下生长部位、生长期及长势大小相同的四片绿叶,经酒精脱色处理后,分别滴加等量的碘液进行染色处理。其中染色最深的应该是哪个时间段摘取的叶片( )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D. 深夜
13.(1分)我国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记载有“正其行,通其风”,其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是通风透光,为光合作用提供( )
A. 氧气和光照 B. 二氧化碳和光照 C. 氧气和能量 D. 二氧化碳和能量
14.(1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将盛有等量的同种水生植物的实验装置分别放在同一光源不同距离的地方(光源产生的热量对本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计数植物产生的气泡数,可用于衡量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据此判断该影响因素是( )
试管编号 1 2 3 4 5
光源的距离(cm) 10 30 50 70 100
每分钟气泡数 45 30 19 6 1
A. 二氧化碳浓度 B. 氧气浓度 C. 温度高低 D. 光照强度
15.(1分)“信阳五月鲜桃”品质优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科研人员对该品种的桃树进行相关实验,以研究如何丰产增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照越充分,桃树的叶面积越大
B. 光照越充分,桃树光合作用的强度就越大
C. 生产实践中,影响鲜桃产量的只有光照强度
D. 生产实践中,适当遮阴可以提高鲜桃的产量
16.(1分)2021年9月24日,国际顶尖杂志《科学》刊登消息:中科院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利用二氧化碳合成了淀粉,同时完成了光能到化学能的转换,这相当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
A.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B. 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C.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D.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17.(1分)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与光合作用原理相关的是( )
A. 害虫防治 B. 合理密植 C. 及时排涝 D. 果树修剪
18.(1分)某同学在学习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后,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
B. 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两面夹紧,置于光下
C. 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以后滴加碘酒
D. 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淀粉
19.(1分)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后,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上、下两面,放置在阳光下(如图)。此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
A. 光照 B. 水 C. 叶绿体 D. 二氧化碳
20.(1分)现在,即使在滴水成冰、日照缩短的冬天,我们也能吃上利用温室大棚种植的新鲜草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大棚中大量浇水,利于草莓的生长
B. 保证棚内持续高湿,就能提高草莓的品质
C.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利于草莓的光合作用
D. 只要加大种植密度,就可提高草莓的产量
21.(1分)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后,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上、下两面,放置在阳光下(如图)。此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
A. 叶绿体 B. 二氧化碳 C. 光照 D. 水
22.(1分)东台西瓜广受市民的喜爱,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西瓜产量的是( )
①过量浇水
②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③提高夜间氧气浓度
④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3.(1分)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实验步骤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暗处理的目的是增加淀粉的含量
B. 叶片部分遮光是为了形成对照
C. 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绿素
D. 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有无淀粉产生
24.(1分)图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B. 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⑤
C. ④为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于小烧杯中的酒精里
D. 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25.(1分)向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中通入“气肥”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能够提高蔬菜产量。这是因为“气肥”能够( )
A. 增强蒸腾作用 B. 提高大棚湿度 C. 增强光合作用 D. 增强呼吸作用
26.(1分)民勤黄河蜜汁水饱满,清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黄河蜜果实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 )
A. 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 B. 果实自身合成的
C. 叶片的呼吸作用 D. 叶片的光合作用
27.(1分)图是某同学建构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概念图。图中空格①、②应依次填写( )
A. 淀粉、叶绿素 B. 叶绿素、淀粉
C. 叶绿体、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D.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叶绿体
28.(1分)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在有限的资源内,科学的种植方法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有限的耕地上大量密集种植
B. 大棚种植时,在夜晚可以适当升温
C. 毁林开荒,不断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
D. 大棚种植时,可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29.(1分)农业生产中,优良的条件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温室大棚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产量的是( )
A. 夜间降温 B. 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C. 合理密植 D.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30.(1分)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这说明( )
A. 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 B. 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 叶绿体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 D.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31.(10分)长叶刺葵是棕榈科热带植物。为了解其引种到宁波某地后的生理状况,某硏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观测到了该植物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日变化趋势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速率是指一定量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多少光合作用,可用消耗多少二氧化碳、释放多少______作为指标进行定量测定。
(2)根吸水能力最强的时刻是______。
(3)直接引进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______;推测导致12: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填“光照”或“CO2浓度”)。
32.(10分)将两盆栽的长势相当的同种植物置于黑暗条件下一昼夜后,如图制作a、b装置用于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说明:小烧杯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而蒸馏水则不能。凡士林用于密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盆栽植物实验前置于黑暗条件下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
(2)该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
(3)实验过程中a、b装置应置于______适宜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检验叶片中有无淀粉产生。
(4)实验结果:有淀粉产生的是哪一组?______。
(5)根据实验结论温室大棚种植蔬菜,适当增加______,有利于提高产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①白菜重量增加了1.45kg,除了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还有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以及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①错误。
②白菜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了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做出了微薄的贡献,②正确。
③白菜重量增加的1.45kg包括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无机盐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等,是整个生物体的重量,不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差值,③错误。
④白菜重量增加的1.45kg不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差值,不能确定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具体数值,④错误。
⑤白菜重量增加的1.45kg,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其中干重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差值,⑤正确。
故选:A。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据此答题。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的实验。
2.【答案】B;
【解析】解:A、塑料大棚既让农作物“保暖”,又让农作物能够接受充足的光照,制造更多的营养物质,可提高产量,A正确。
B、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B错误。
C、合理密植是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C正确。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合理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D正确。
故选:B。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呼吸作用的强弱与温度等有关,夜间适当的降低大棚内的温度以减少蔬菜的呼吸作用。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产生活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答案】D;
【解析】解:A、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48h的目的是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以破除原有淀粉的干扰,A正确。
BC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A中有二氧化碳,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叶片A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装置的对照。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叶片A能进行光合作用含有淀粉,变蓝,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含有淀粉不变蓝,BC正确,D错误。
故选:D。
由图可知:该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原料的实验装置,根据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淀粉遇碘变蓝;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进行解答。
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实验步骤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光合作用的公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可见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光合作用的定义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只要熟练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即可正确作答。
5.【答案】A;
【解析】解:A、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红”是花的花瓣,A错误。
B、植物根部成熟区具有大量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正确。
C、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可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所以,在“落红”化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细菌、真菌等分解者,D正确。
故选:A。
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植物的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的。
6.【答案】C;
【解析】解: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最终来源都是阳光。
故选:C。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7.【答案】C;
【解析】解: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化学能)+氧气;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淀粉)和氧,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有光。因此,属于光合作用必需原料的是二氧化碳。
故选:C。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只要熟练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即可总结出其原料、条件和产物。
8.【答案】C;
【解析】解: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
②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增加氧气促进了呼吸作用,促进了有机物的分解,作物就减产。
③适当加大昼夜温差,白天光照强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制造较多的有机物;晚上温度低,植物呼吸作用弱,消耗有机物少,积累的有机物多,能增高产量。
④适当延长光照时间,一般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
故选:C。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等,据此答题。
掌握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因此,给移栽后的果树“挂吊瓶”可补充水和无机盐,A不符合题意。
B、移栽树苗时,剪去部分枝叶可减少水分散失,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的成活,B不符合题意。
C、白天,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C符合题意。
D、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而农田遇到涝害时及时排水,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
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适量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能提高作物产量,A正确。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向温室内定期释放二氧化碳能增产,B正确。
C、合理密植能使植物充分接受阳光,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产量,C正确。
D、过量浇水会导致土壤中缺少空气(氧气),根无法正常进行呼吸,不但不能提高产量,甚至会导致农作物死亡,D错误。
故选:D。
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的应用。
11.【答案】A;
【解析】解:A、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A错误。
BC、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①表示进去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②表示出来的气体是氧气,BC正确。
D、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A。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根据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可知:图示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据此解答。
光合作用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一定要理解并掌握,可结合其概念、公式来分析有关的题目。
12.【答案】C;
【解析】解:植物在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傍晚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最深;深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一些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不会很深。
故选:C。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据此解答。
此题的解题的突破点在碘液的染色的深浅,淀粉遇碘变蓝,如果颜色深说明淀粉较多,如果颜色浅说明淀粉较少。
13.【答案】B;
【解析】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反应式表示如下:二氧化碳+水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正其行,通其风”,其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是通风透光,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光照。
故选:B。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据此解答。
关于光合作用的公式,可结合着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能量的转化来掌握。
14.【答案】D;
【解析】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实验装置离光源越近,释放的气泡数越多,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加,说明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故选:D。
光合作用的强度除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外,还受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水等因素的影响。
认真阅读题干提供的材料,并正确理解,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由题干的坐标曲线图可知:在遮阴20%的情况下,“信阳五月鲜桃”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ABD、由曲线图可知,在适当遮阴(遮阴20%)的情况下,桃树的叶面积和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大,鲜桃的产量最高;故AB说法错误,D正确。
C、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环境温度等,因此生产实践中,影响鲜桃产量的不仅仅是光照强度;故C错误。
故选:D。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照强度: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加强。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加强。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因而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是光合作用最强的时候。
(2)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温室种植蔬菜可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提高产量。
(3)温度:植物在10℃~35℃条件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5℃~30℃最适宜,35℃以上光合作用强度开始下降,甚至停止。
正确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结合坐标曲线图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6.【答案】A;
【解析】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其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故选:A。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一定要理解并掌握,可结合其概念、公式来分析有关的题目。
17.【答案】B;
【解析】解:A、防治害虫能增加农作物产量,与光合作用无关。
B、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合理密植能使植物充分的接受阳光,扩大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产量,与光合作用原理相关。
C、及时排涝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根的呼吸,与光合作用无关。
D、果树修剪是去除顶芽,促进侧芽生长,是利用了顶端优势原理,与光合作用无关。
故选:B。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光照的面积越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知道植物光照的面积越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
18.【答案】D;
【解析】解:A、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前把铜钱草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是让铜钱草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和消耗,A正确。
B、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上下遮盖后移到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B正确。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而不能直接加热。原因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C正确。
D、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D错误。
故选:D。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要弄清实验的主要步骤及其实验目的。
19.【答案】A;
【解析】解: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选:A。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0.【答案】C;
【解析】解:A、大量浇水会导致土壤中缺乏空气,影响根的呼吸,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甚至死亡,A错误。
B、棚内持续高温,光照强度过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降低光合作用,B错误。
C、植物光合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对水、无机盐、温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所以,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利于草莓的光合作用,C正确。
D、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如果过度增加种植的密度,由于植株之间争夺阳光和养料,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反而减产,D错误。
故选:C。
A、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空气。
B、光照强度过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降低光合作用。
C、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利于草莓的光合作用。
D、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越高.掌握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21.【答案】C;
【解析】解: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
故选:C。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要点:一是验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利用的原理是淀粉遇碘液变蓝;二是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中主要采用对照的实验方法。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检验→冲掉碘液观察叶色。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很多中考试题都是从这个实验改编而来的,常见的是解释某一实验现象。
22.【答案】C;
【解析】解:①过量浇水,造成土壤缺氧,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②④要提高西瓜产量可以增强光合作用或抑制呼吸作用。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增强光合作用。
③提高夜间氧气浓度,提高植物的呼吸作用,造成减产。
故选:C。
(1)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
(2)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3)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
23.【答案】A;
【解析】解: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和消耗,A错误。
B、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上下遮盖后移到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B正确。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而不能直接加热。原因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C正确。
D、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所以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有无淀粉产生,滴加碘液并漂洗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D正确。
故选:A。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要弄清实验的主要步骤及其实验目的。
24.【答案】B;
【解析】解:A、“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目的之一是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A正确。
B、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暗处理,②遮光移光照,④隔水加热,①滴加碘液,⑤是观察,B错误。
C、④为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于小烧杯中的酒精里,C正确。
D、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正确。
故选:B。
①是滴加碘液,②是遮光移光照,③是暗处理,④是隔水加热,⑤是观察。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和目的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5.【答案】C;
【解析】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在一定范围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而加强,制造的有机物就多,释放的氧气增多,大棚与空气隔绝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就会降低。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二氧化碳来增强光合作用。
故选:C。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答案】D;
【解析】解:叶片的叶肉细胞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因此,果实中的有机物来自于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
故选:D。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27.【答案】D;
【解析】解:根据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分析,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所以,答案D正确。
故选:D。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考查对光合作用的概念的认识理解,基础题,重点掌握知识,题型多样。
28.【答案】D;
【解析】解:A、在有限的耕地上大量密集种植,植物叶片互相遮挡,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照,才能提高产量,A错误。
B、夜晚降温可以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从而使有机物得到积累,如果在夜晚可以适当升温,呼吸作用旺盛,分解有机物多,不利于提高作物产量,B错误。
C、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不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有效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D正确。
故选:D。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29.【答案】B;
【解析】解:A、夜间降低温度,可以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能增高产量。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会促进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增高产量。故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不能提高产量。B符合题意。
C、合理密植使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能提高产量。C不符合题意。
D、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能提高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30.【答案】D;
【解析】解: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淀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因此从实验可以看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遮光部分遇到碘液不能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
故选:D。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31.【答案】(1)氧气;
(2)12;00;
(3)气孔导度;光照。;
【解析】
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需结合图解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根吸水能力与蒸腾作用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据图分析:图中光合速率的曲线可以看出,在10:00左右时,光合速率相对量最大,但是在12:00时出现低谷,正常情况下这可能是由于气孔关闭导致的,但是此时的气孔导度最大,因此可排除二氧化碳的影响,蒸腾作用和气孔导度均在12:00时达到最高点,图中看出这两条曲线存在一定的平行关系。
(1)光合速率是指一定量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多少光合作用,可用消耗多少二氧化碳、释放多少氧气作为指标进行定量测定。
(2)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蒸腾作用越强,根吸水能力越强,从图中可见蒸腾作用在12:00时蒸腾作用最强,故吸水能力最强的时刻是12:00。
(3)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形式通过气孔散失,气孔导度的大小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大小的变化,通过图中可知,在12:00时气孔导度最大,而CO2是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的,说明CO2供应充足,推测导致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是光照。
故答案为:
(1)氧气;
(2)12;00;
(3)气孔导度;光照。
32.【答案】(1)消耗和转移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淀粉)
(2)b
(3)光照
(4)b
(5)二氧化碳浓度
;
【解析】
该题考查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1)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b装置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a装置中装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与b组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3)验过程中a、b装置应置于光照(或光照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检验叶片中有无淀粉产生。
(4)a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装置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淀粉,各取一片叶,经处理后滴碘液,b装置中的叶片变蓝,a装置中的叶片不变蓝。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
(5)由于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其浓度越大,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就越大,所以可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故答案为:
(1)消耗和转移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淀粉)
(2)b
(3)光照
(4)b
(5)二氧化碳浓度
第 8 页,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