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四季之美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诵课文。
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的动态描写。
3、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师:课前,让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景致,谁来说一说?
生:(课件出示_______最美是_______)
师:同学们观察得视角很多,相信大家体会到得美也各不相同。那么如何才能把我们观察到的美写得生动具体、写出独特的韵味呢?我们可以跟清少纳言学一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22课《四季之美》。请今天的语文课代表带领大家回顾语文要素和主要内容。
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课文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掌握真扎实)
师:作者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具体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章,体会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二、精读导学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关键词句,进行批注。
每个小组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季节进行交流。
2.汇报交流
师:相信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的已经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哪个小组想来汇报你们体会到春天之美的独特韵味?
(1)春
生:春天的黎明美在天空颜色会变化。“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相机出示图片)写出了天空颜色的变化。
天空一开始是鱼肚色,然后有了一些红晕,最后是红紫红紫的。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个?
生:课文原句。因为 “泛着、染上、飘着” 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天空颜色变化的过程。
师:还有两个叠词“一点一点”、“微微”,春天黎明的美就在于色彩变化的动态之中,这动态中还有春天独特的韵味呢,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一读?
生:朗读
师:读得很舒缓,不禁读出了画面,还读出了春天黎明时的安静柔和。
(2)夏
师:哪个小组继续分享你们体会到的夏天之美的独特韵味呢?
生:作者写出了三种夜晚,有“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夜”、“蒙蒙细雨的夜晚”,明亮的月夜就已经很美了,漆黑漆黑的夜里有萤火虫翩翩飞舞也很美,蒙蒙细雨的夜晚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这情景着实迷人。通过这些语句,我们小组体会到夏天最美是夜晚。
师:一般人都喜欢明亮的月夜,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你们组认为作者也是如此吗?
生:不是,相比于明亮的月夜,作者更喜欢漆黑漆黑的夜、蒙蒙细雨的夜晚。
师:这两句有什么异同点呢?两种夜晚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生:相同点:都写了萤火虫,都是动态描写。不同点:“漆黑漆黑的夜”里是无数只萤火虫翩翩起舞,“蒙蒙细雨的夜晚”里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前行。
师:作者通过细心的观察、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萤火虫在不同情景飞舞时的迷人景色,尤其是“蒙蒙细雨的夜晚”,写出了我们平时不易察觉的美,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练习读一读。
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展示读
师:指导(想象一下,下雨的晚上没有白天的喧嚣,只听见沙沙的雨声;黑暗中突然看见几只萤火虫,多美惊喜啊!试着读出夜晚的安静和发现萤火虫的惊喜。
)
生:再次朗读
师:进步得真快,想象画面,能够让我们入情入境,读出独特而有韵味的夏夜。
(3)秋
师:转眼夏去秋来,秋天之美的独特韵味又是怎样的呢?
生:秋天的黄昏有归鸦急急匆匆朝窠里飞去、有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让人很感动;还有风声、虫鸣,让人心旷神怡。
师:归鸦、大雁是作者(看到的),风声、虫鸣是作者(听到的);感动、心旷神怡是作者(感受到的),作者从看、听、想全方位写出了秋天黄昏时的景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我们在描写时也可以从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多角度去写。(出示表格)
师:哪个小组还有补充?
生:我们组发现归鸦和大雁虽然都在飞,但是它们的是不同的:归鸦——点点——急急匆匆;大雁——成群结队——比翼而飞。
师:这是什么描写?
生:动态描写。
师:你们发现了这处动态描写,而且跟作者一样细腻,不仅找到了谁在动,还找到了怎么动,真了不起。想象一下,为什么它们会有如此的区别呢?
生:归鸦急急匆匆可能是急着回家,家里有等着的孩子;大雁南飞路程很远,需要成群结队。
师:同学们很有想象力,作者赋予了归鸦归鸦、大雁以不同情感,使画面动了起来,引发读者的无限联想。选择其中一句,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
生1:读归鸦这句。
师:谁来给他评一评?
生2:评价(师补充指导朗读:归鸦,适当加快节奏,体现急急匆匆的动态感)
师:你能不能试着读出这种感觉?
生2:朗读
师:真的读出了这种感觉谁再来读一读另外一句?
生3:朗读
师:读出了大雁在宁静高远的天空中比翼而飞的感觉。你们俩再来配合读一读。
生2、3:两生一人读归鸦、一人读大雁。
师: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我们男生女生配合着读一读。
生:男生、女生配合读
师:读着读着,急急匆匆的归鸦、比翼而飞的大雁真的以不同的姿态在我们眼前动了起来。说到动态描写,除了看到的归鸦、大雁,你还发现了别的吗?接着汇报。
生:还有黄昏时夕阳的变化:夕阳西照——夕阳西沉——夜幕降临。
师:一幅太阳落山时的动态画卷徐徐展开,为秋日黄昏之美提供了背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秋呀,请一名同学伴着音乐,读一读第3自然段,让我们感受秋天的黄昏之美。
生:朗读
师:听着他的声音,我们眼前好像已经出现了一幅美极了的秋景图,让我们根据景物提示试着复述秋天之美。(自由练习,一生展示)
生:练习
师:谁来展示?
生:
师:看来你已经把秋天的美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4)冬
师:我们现在正值冬季,那么作者笔下的冬天又有哪些独特的韵味呢?
生:冬天最美是早晨。作者写了落雪的早晨、遍地铺满银霜的早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让人感到心情很闲逸。所以我们组体会到冬天最美是早晨。
师:与第二自然段相似的句式,写出了冬天三种不同的早晨。白霜与燃烧的炭火,一静一动,一白一红,相映成趣。再想象到作者手捧炭火盆穿过长廊的场景,真是闲逸极了。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会感到闲逸呢?带着这种心情,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
生:一人一句开火车读
3、小结
师:作者在课文中所写的景致不多,但善于捕捉景致细微的动态变化,围绕看到的、听到的、再加上自己的感受,营造出了独特的美的氛围。
4、课外阅读推荐
【出示作者及《枕草子》】
师:这就是清少纳言,枕,是枕边;草,为册子。正是因为作者善于细致观察,将感悟及时记录在本子上,才留下这独具韵味的佳作。这种美在作者的文集《枕草子》中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读一读。
三、学以致用
师:(任务二)同学们,相信你们在生活中也有印象非常深刻的景致吧,比如我们最熟悉的校园、校园外的小河(图片示例)等等,在表格中记录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再仿照课文写一写,试着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生:学生汇报展示,大家共评。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评价把自己的作品改一改,然后读给身边的伙伴听。
四、丛书阅读推荐
师:春之黎明、夏之夜晚、秋之黄昏、冬之早晨,作者通过描写景致细微的动态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四时景物皆成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还有很多景色等待我们去发现,梅雨潭的绿独特在哪里(朱自清《绿》)?济南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老舍《济南的秋天》)?读过他们的文章之后,相信你会有更多的体会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