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5 11:0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考第一轮复习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经济有深远影响。
继起的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但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至唐末五代,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581年到907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政治上: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此后隋唐两朝的政权较为稳定,科举取士扩大了统治基础。唐前朝出现了盛世现象,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此后五代十国相继割据,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
经济上: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发展。
文化上: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到唐朝时期,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与日本、新罗、天竺产生了频繁的文化交流。
民族关系上:唐朝的统治者基本都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隋朝建立
隋统一全国
隋亡唐建
581年
589年
618年
907年
唐朝灭亡
960年
755年
五代十国
北宋建立
安史之乱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知识点一:隋朝的建立、发展与灭亡
建立 发展 灭亡
进程 措施 原因
意义 作用 标志
贡献
①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②589年,隋文帝灭陈朝,实现全国统一
①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的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②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③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具体表现:①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②多次巡游③三征辽东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隋与秦相似,骤兴速亡,但都留下了影响深远的制度和工程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西晋


中国古代结束长期分裂局面的朝代
分裂 统一
春秋战国
三国
南北朝
辽宋夏金
隋朝地图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
目的
时间 人物 中心
四段
五河
评价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从605年起
消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徭役繁重,加重人民负担
积极:大大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永济渠;通济渠;邗渠;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隋炀帝
以洛阳为中心
北抵涿郡
南至余杭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知识点三:科举取士制度
背景
目的
过程
性质
特点
评价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贤能治国,为我所用;标准客观,竞争公平;立法保护,稳定延续
①主要目的:为官僚系统选拔人才;②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②科举制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③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人才的流动,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①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
①分科考试,以成绩来选拔人才的选士制度;②科举制是统治阶级笼络人才的重要手段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科举选士制度的演变过程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唐朝地图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知识点四:唐朝的治世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
出现原因
治国措施
具体表现
①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②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①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②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③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
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②唐太宗勤于政事,用人唯贤,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③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①武则天在位时打下的良好基础
②唐玄宗本人治理国家很有能力
③重用贤能,贤相姚崇等人辅助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三省六部制:
①隋朝建立,唐朝完善
②分工合作,集思广益
③提高效率,互相牵制
④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盛世”
女皇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思考:封建时代出现盛世的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政治清明、制度政策的稳定
③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④统治者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文景—贞观—开元—永宣—康乾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知识点五:女皇武则天
地位
统治措施
影响
①政治: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②经济: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武则天在位期间,既任用了许多酷吏,如来俊臣,周兴等人,又爱惜人才,重用姚崇、狄仁杰等贤能之人。请谈一谈:你对武则天的评价?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知识点六:盛唐气象
经济 繁荣
民族 交融
社会 开放
文学 多彩
①战: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统治;
①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①农业:垦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发明许多重要的生产工具;兴修水利工程。
②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陶瓷生产水平高;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③商业:十分繁荣,水路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繁华的大都市,如长安等地。
②和: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北方部分少数民族杂居、通婚;唐蕃和同为一家。
②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多方面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尚武风气盛行。
①诗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②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颜筋柳骨)
③绘画:阎立本、吴道子等;④乐舞:涌现了一批高超的舞蹈、歌唱和乐器演奏家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乐伎
《步辇图》
唐三彩
曲辕犁示意图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文成公主入藏绘画作品
金城公主
唐蕃会盟碑
唐朝处理周边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的方式:
①设机构:安西和北庭都护府;②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③军事进攻:击败东、西突厥;④册封:渤海国、回纥、南诏首领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李 白
颜真卿
杜 甫
白居易
柳公权
欧阳询
阎立本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知识点七: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与日本
唐与新罗
唐与天竺
鉴真与玄奘共同点
①日本—中国:遣唐使:带回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大化改新”。
②中国—日本:鉴真东渡:经过6次东渡,于754年抵达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古印度)。10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返回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①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商人来中国经商;
②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科技成就;
③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了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还广泛流行于民间。
都生活在唐朝,都是僧人,都对唐朝对外交往有着重大贡献,都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玄奘画像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知识点八:安史之乱
时间 人物
概念
背景
过程
影响
755—763年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以“清君侧”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称“安史之乱”
安禄山、史思明
①唐玄宗后期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②节度使势力空前膨胀,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河北大举南下——攻占东京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反击叛军
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②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化尖锐;
③中央权力衰微,地方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持续八年之久的内乱
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安史之乱地图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唐末黄巢起义(878年—884年)
背景:①唐末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中央无力控制
②人民赋役十分繁重,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过程:起兵反唐——转战江南——拥兵北伐——称帝长安——败亡齐鲁
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五代十国地图
评述:五代十国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重难点归纳:唐朝的政治、经济和对外交往
治世方面
制度发展
经济繁荣
民族对外
历史启示
表现: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贞观遗风——唐玄宗:开元盛世
原因: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发展生产,重视农业,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①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唐太宗、武则天发展
农业得到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①政策:开明和开放;②表现:文成、金城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②重用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关注民生,要以德治国;
③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富民强现盛世
开放包容促发展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1.(2020·四川成都·4)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 )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
2.(2020·贵州黔东南州·5)某校组织同学们到博物馆参观,该馆按不同的历史时期展出相应的文物。如果按朝代顺序进行参观,那么同学们依次进入的展馆是( )
①夏商周馆 ②秦汉馆 ③三国两晋南北朝馆 ④隋唐五代馆 ⑤宋元明清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④③ C.③④①②⑤ D.③④⑤①②
3.(2020·江苏连云港·2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此河”开通最重要的意义是( )
A.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C.促进沿岸工商业的发展 D.灌溉沿岸大片良田
4.(2020·湖南湘西·2)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单元导读
c
A
A
D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5.(2020·山东东营[八年级]·5)“这种考试制度十分公正,因此,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那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们并没有设置任何不公正的障碍来阻挠他的提升。”材料赞扬了“这种考试制度”( )
A.巧言善辩,登入仕途 B.分科考试,以德取才
C.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D.公平公正,平等竞争
6.(2020·内蒙古赤峰·3)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2020·江苏泰州·32)“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
不拾遗。遂达臻全盛。”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8.(2020·广东省·9)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体现出唐代( )
A.皇帝安于享乐 B.奢靡之风盛行 C.文化兼容并包 D.尚武风气流行
单元导读
D
C
D
C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9.(2020·湖北荆州·16)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描写了“啼妆”的特点:“时世妆,时世妆,出自西域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妇女喜化“啼妆”反映了唐朝( )
A.城市商业的繁荣 B.诗歌创作的丰富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妇女地位的提高
10.(2020·湖南岳阳·33)某同学总结出一个朝代的特点:犁耕技术走向成熟;中外交流频繁;民族关系和谐;社会风气开放。这描述的是( )
A.汉武盛世 B.盛唐气象 C.两宋辉煌 D.康乾余辉
11.(2020·四川成都·5)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日本晁衡(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下列与诗中人物一样,都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12.(2020·甘肃兰州·8)张平同学正在网上下载“张骞、玄奘、郑和”三人的相关资料进行专题学习,下列选项符合该专题题目的是( )
A.顽强抗战的民族英雄 B.开拓新王朝的封建帝王 C.突出贡献的交流使者 D.辅佐帝王的有功之臣
单元导读
C
B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