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区域整体性与关联性课件(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2区域整体性与关联性课件(27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05 14:4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新课标选必二
2 019
第一章 第二节
0 2
0 1
0 3
稻鱼之恋看
区域整体性
文明传承探
区域关联性
因地制宜促
区域发展
1.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一、稻鱼之恋看区域整体性
【思考一】从“稻鱼共生”系统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地形地貌
生物
水文
土壤
人口
民居
农业
一、稻鱼之恋看区域整体性
大气
【思考一】从“稻鱼共生”系统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一、稻鱼之恋看区域整体性
1.区域要素
区域要素
自然要素
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
人文要素
人口、经济(农业、工业)、文化、民居……
景观
直接/间接
反映
一、稻鱼之恋看区域整体性
任务一:观察现象 探究原因
中国气候的分布
1. 青田县普遍采用“稻鱼共生”生产方式的自然原因?
2.“稻鱼共生”生产方式改造了哪些自然因素?
3. 说明“稻鱼共生”生产方式对其他人文因素的影响。
一、稻鱼之恋看区域整体性
1. 青田县普遍采用“稻鱼共生”生产方式的自然原因?
2.“稻鱼共生”生产方式改造了哪些自然因素?
中国气候的分布
气候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水热充足,利于动植物生长;
水文因素:地表径流丰富,水源充足;
地形因素:地处东南丘陵,山峦起伏,排水方便。
地形:将丘陵改造成梯田;
水文:修建水库,储存地表径流并对地表径流实行再分配。
任务一:观察现象 探究原因
一、稻鱼之恋看区域整体性
1. 青田县普遍采用“稻鱼共生”生产方式的自然原因?
2.“稻鱼共生”生产方式改造了哪些自然因素?
3. 说明“稻鱼共生”生产方式对其他人文因素的影响。
材料2 悠久的田鱼养殖历史还孕育了灿烂的田鱼文化,青田田鱼与青田民间艺术结合,派生出了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青田鱼灯舞。青田鱼灯舞曾参加首都建国50周年庆典、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等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
当地水分配制度;
田鱼文化。
材料1 整个系统中,水源和水质对稻田养鱼非常关键,青田县的龙现村至今仍遵循一种古老的水分配方法。水库依山势而建,水由山上顺势流下,村民将水质较好的水公平地分配到每户田里,水质差一些的就排到沟里或者塘里。
任务一:观察现象 探究原因
-风能发电-
-采矿-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
-捕鱼-
一、稻鱼之恋看区域整体性
区域文化通过制度、习俗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
-社会组织-
-习俗-
-社会制度-
一、稻鱼之恋看区域整体性
地形
土壤
生物
气候
水文
人口
……
制度
文化
经济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区域整体性,影响区域发展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2.区域整体性的表现
案例拓展: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思考二】
1.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阿曼的气候成因。
2.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法拉吉 体现了哪些要素间的关联?
3.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
4.法拉吉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思考二】
1.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阿曼的气候成因。
2.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法拉吉 体现了哪些要素间的关联?
3.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
4.法拉吉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1. 阿曼位于西亚,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终年炎热干燥。
2. 气候原因导致阿曼淡水资源奇缺。法拉吉把山泉水、地下水引到村落中,其中有的水渠藏于地下,以免水被蒸发;有的水渠露出地面,便于人们使用。(气候 水文 生产生活)
3. 最初露出地表的渠水用于食用,接下来的一段渠水用于沐浴,再下去的一段渠水用于洗衣、洗器皿等,最后一段渠水用于灌溉果园和农田。
4. 法拉吉分布地区的各区域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尤其是严格的用水制度,保持人水协调,使得聚落和农业得以发展。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业和工业效益差距的加大,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人口由青田流向其他区域,人力投入相对较大的稻田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青田外出人员可能流向了哪里?为何会流失?
材料 青田因其遍布全球的华侨人数众多而被称为侨乡。据说其总人口为48万,海外华人23万,分布在世界各国。青田因此有了“华侨之乡”的美誉。
差异: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其中促使青田县农民外出务工的最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二、文明传承探区域关联性
任务二:合作探究 发展传承
1. 青田县和国外存在哪些要素的差异?促使青田县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 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依托“稻鱼共生”名片,扩大知名度,提高有机稻和渔产的市场需求量;
扩展文化+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吸引外来游客。
利用与外界的关联,增加本地人收入,吸引人口回流,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二、文明传承探区域关联性
1.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2.区域关联影响区域发展
变化
区域间要素流动
种类
方向
强度
区域生产生活方式
区域的发展
改变
影响
二、文明传承探区域关联性
三、因地制宜促区域发展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示意图
长江三角洲地形图
松嫩平原地形图
【思考三】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为什么长江三角洲种植水稻?松嫩平原种植玉米?
任务三:头脑风暴 各抒己见
长江三角洲地形图
松嫩平原地形图
1.导致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4.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气温的差异,对农业熟制有哪些影响?
三、因地制宜促区域发展
两地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年平均气温较高。松嫩平原纬度较高,年平均气温较低。
任务三:头脑风暴 各抒己见
长江三角洲地形图
松嫩平原地形图
1.导致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4.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气温的差异,对农业熟制有哪些影响?
三、因地制宜促区域发展
长江三角洲年降水量较多,呈现出自南向北减少的分布规律;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较少,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规律。
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原因:长江三角洲各地的年降水量主要由大气环流决定,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松嫩平原各地的年降水量既受夏季风的影响,又受地形影响。
任务三:头脑风暴 各抒己见
长江三角洲地形图
松嫩平原地形图
1.导致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4.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气温的差异,对农业熟制有哪些影响?
三、因地制宜促区域发展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不利于农业大型机械化;
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农业大型机械化。
任务三:头脑风暴 各抒己见
长江三角洲地形图
松嫩平原地形图
1.导致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4.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气温的差异,对农业熟制有哪些影响?
三、因地制宜促区域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年平均气温较高,水热充足,一年两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一年只能一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VS
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
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
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
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则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三、因地制宜促区域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形图
松嫩平原地形图
任务四:动手作图 思维可视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示意图
绘制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因地制宜地谋求区域发展的思维导图
长江三角洲地形图
区域因素
区域关联性
区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逐渐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
区域整体性
绘制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因地制宜地谋求区域发展的思维导图
松嫩平原地形图
区域关联性
区域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松嫩平原水稻种植面积却不断扩大。
区域因素
区域整体性
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供煤炭、钢铁、粮食等
【思考四】
从区域关联的角度看,长江三角洲可以为松嫩平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哪些帮助?松嫩平原可以为长江三角洲提供哪些发展资源?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区域要素
区域内
不同区域
整体性
差异性
关联性
基础
区域特征
区域发展
自然条件差异
人文条件差异
因地制宜
知识建构
1.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