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2-19 18:1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1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23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概念:一定的地域空间
2.分类:按性质划分(自然区域、经济区域、社会文化区域等)。
按规模划分(大尺度、中等尺度、小尺度)
3.特点:①有界线4②相似性、连续性、差异性
③有特色、优势、功能567区域的差异性




8欠发达区域 发达区域④相互联系910人文地理特征11二.区域空间结构概念:
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看图说话:
河北省由哪些区域要素组成?各要素的空间分布形态如何? 124、空间分布形式: (a)农业 点状
交通运输 线状和网络状
城市和工业 面状
城市群和工业区 岛状
13早期:交通方式单一,线路较少,城市区域狭小
中期:交通交织成网,城市区域扩大
晚期:交通网络密集,线路四通八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空间分布形式角度:
①点:工业点、商业、服务网点、城镇;
②线:(轴线)交通、通讯、能源供给线、给排水线等(网络)
③面:农业、市场、经济腹地、城市经济辐射力等。14经济活动角度:
①区域核心:中心城市,工业基地,交通枢纽等
②网络系统:交通运输线路,信息网络等
③外围空间:受核心和网络制约的地域分析湖南省人口和产业分布的变化,谈一谈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动力15东部季风区,从低纬到高纬,都以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主。濒临海洋,降水丰富,植被茂盛,河湖众多,种植业发达。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丘陵和盆地为主。16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深居内陆,空气干燥,以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荒漠气候为主,降水量较少。该地区主要发展的是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水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17青藏高寒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日温差大,太阳辐射强,有众多的高山和冰川,是亚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显著,以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18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
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1920三.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区域内具有不同发展功能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我国三次产业划分: 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思考: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可以反映什么?21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第一产业占GDP比重 15 14 13 12 13 12 11 11 11
第二产业占GDP比重 45 45 44 46 46 47 48 48 48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40 41 43 42 41 41 41 41 41中国产业结构年表 美国2005年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农牧林渔业)占GDP比例:1%; 1200 亿美元
第二产业(制造能源建筑业): 20% 26000亿美元
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比例: 79%; 98000亿美元 223.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4.区域产业的划分: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产业 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① 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②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③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④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⑤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23D24B25中国 美国 日本 印度 古巴 丹麦 尼泊尔 英国 瑞士 埃塞俄比亚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26卢森堡(69,056) 挪威(53,465) 瑞士(49,246) 爱尔兰(46,335) 丹麦(45,015) 冰岛(44,133) 瑞典(38,451) 英国(36,977) 奥地利(35,861) 荷兰(35,393) 芬兰(35,242) 比利时(34,081) 法国 (33,126) 德国 (33,099) 意大利 (29,648)西班牙 (24,627)希腊 (18,995) 葡萄牙 (16,658)
美洲: 美国(42,076)
加拿大 (32,073) 亚洲: 日本 (36,486)
新加坡 (25,176) 大洋洲: 澳大利亚(29,761)
新西兰(23,276)27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该国重点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上 全国GDP比重
美国 硅谷 128公路 五大湖地区 68%
日本 东京都 阪神地区 名古屋 63%
英国 伦敦 伯明翰 利物浦 80%
澳大利亚 悉尼 墨尔本 70%
中国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冀地区 38.2%
(19.5%) (9.8%) (8.9%)(2003年)28在17世纪后叶美国东北部工业地带发展的初期,匹兹堡还只是一个毛皮贸易站。匹兹堡的兴起  P9阅读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29 知识点组合: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 占有较大的比重, 处于起步阶段, 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 ,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 ,表现出典型的 。大多数劳动力从事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 状态。 30思考: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二.工业化阶段 31匹兹堡的成长 随着五大湖工业带逐渐走向成熟。产业由匹兹堡等个别中心,逐渐向东、西方向扩展,出现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带基本形成。同时,区域内产业结构也逐步复杂化,发展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多种工业部门。32知识点组合:
伴随着 的加速推进,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 向 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 。此时,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 增长态势。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 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 建设显著加快,区域 逐步提高。整个区域处于 的加速发展状态。 33匹兹堡的衰落
二战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美国“五大湖”沿岸工业带陷入困境,在全国的地位大大降低。“钢都”匹兹堡已失去昔日的辉煌,20世纪50年代以来,其钢铁工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5%下降至1983年的12.4%,1978—1987年制造业失业人数累计达到10万以上,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大量人口外迁,被称为“冰雪带”,与美国南部与西部蓬勃发展的“阳光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34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35 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 全面升级。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 ,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 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 逐步形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从空间结构来看,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 ,区域的 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36经济发展阶段与对应的主导产业37








38聚集、二元结构不平衡状态:工业化在优势地区聚集,形成城市增长极和农村的腹地,经济不平衡加剧。要顾全两个大局:。“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即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39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表1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结合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构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40(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3)图中,字母A表示 钢铁 工业,B表示 森林 工业。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 , 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41(4)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生产场所、工业产品、工业生产工艺过程等为主要吸引物开发的旅游项目。开发工业旅游最主要的条件是(填代号) A 。
A. 资源的游览价值 B. 地区接待能力
C. 市场距离 D. 旅游环境承载量
(5)试分析图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