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 教学设计
姓 名 学 校 课 时 1课时
课 题 学堂乐歌 课型设计 鉴赏课 学 年 高 一
教 学 目 标 1、聆听《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送别》,从作品的内容和旋律中,感受、体验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情感表现和风格特点,在听赏和歌唱中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2、探究对“学堂乐歌”当时的社会价值以及在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发表自己的看法。 3、认识、了解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代表作;进而认识了解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重点 体会了解“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
教学难点 “学堂乐歌”的创作及意义。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播放两首校园歌曲,学生思考: 1、歌曲有什么特点?(从旋律,节奏,情绪上分析) 2、更喜欢哪首歌曲?为什么? 歌词上:以叙述回忆为主、纯真、朴素、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旋律上:音区起伏不大,较多是平稳的。 节奏上:规整的、轻快的(跳跃性)。 情绪上:能让人感觉到青春的力量,健康、积极地,或者回想起曾经的美好,给人一种纯朴淡雅之觉校园歌曲除了之前讲的那些特点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两点社会性:(同学们刚才都在一起演唱)一是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它们都针对不同的学龄:小学生的欢快、可爱,中学生的积极健康,大学生的成熟和对从前温暖的回忆等等。 校园歌曲除了之前讲的那些特点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两点社会性:(同学们刚才都在一起演唱)一是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它们都针对不同的学龄:小学生的欢快、可爱,中学生的积极健康,大学生的成熟和对从前温暖的回忆等等。 同学们知道校园歌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20世纪初(1902)。一开始就被称为“校园歌曲”吗? 今年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 学生在对比中最初感受校园歌曲特点。
新课教学 介绍学堂乐歌 1、名词解释:学堂乐歌? 2、结合历史知识,请同学思考且回答学堂乐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
欣赏歌曲《体操——兵操》 欣赏歌曲《黄河》和《祖国颂》 欣赏并哼唱歌曲《送别》 实践与创作 首先我们来听听学堂乐歌的代表作之一:《体操-兵操》。 思考且回答如下问题: 1、这首最早创作的学堂乐歌有什么特点?(从音乐要素入手如旋律、节奏、音域等) 2、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思想? 学生聆听、思考并回答问题。 这是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沈心工先生的其一代表作。 3、介绍沈心工和李叔同。 他的另一首作品《黄河》和李叔同先生的作品《祖国歌》写于同一年代1905年左右,这个时候的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日俄战争之后,沙俄将其在我国东三省南部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有企图将当时的外蒙纳入自己的版图,这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些曲子就是为抗议沙俄侵略扩张行径而创作的。 4 、欣赏歌曲《黄河》。 5、欣赏歌曲《祖国歌》。 6、分析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及特点。 这些乐曲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的特性,这就是时代音调。学堂乐歌的时代音调就是爱国。 《送别》是1913年英国音乐家奥特威在中国时作曲,李叔同作词,表现了送别亲友时凄凉、哀伤的景与情。 7、欣赏《送别》并哼唱 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地位:中国从学堂乐歌开始才有了自己的现代音乐。 当你们告别了这段青涩的时代后,你们能回忆起自己的校园歌曲吗。当流行娱乐音乐无孔不入的充斥着整个校园的时候,你们会不会留下某种遗憾呢。 为了弥补这样的遗憾,我们来做一件小小的事情; 选择你们自己喜欢的音乐曲调,填上自己创作的歌词,成为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校园歌曲。 了解学堂乐歌的特点。 介绍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通过对作品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分析。 讨论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