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the sun on the earth
1.太阳概况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物质组成:炽热的气体球,整个太阳系99.86%质量都由太阳提供, 没有固体的星体或核心。
主要成分:氢、氦。
表面温度:约6000K。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H He+能量
高温
高压
核聚变
+
e
太阳辐射能量的波长分布
0.4微米
0.76微米
赤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能量分布
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2.太阳辐射
每分钟太阳向地球输送的热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然而这些热量,仅仅是太阳辐射总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大气层还要反射和吸收掉一半左右,剩下的部分传到地面,总量相当于全球发电总量的10万倍。
太阳辐射的能量有多大?
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是表示太阳辐射能量的物理量,即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其数值为8.24焦/(平方厘米·分)。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日常应用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厂
家用太阳能供热系统
挖煤
(3)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光能、热能、电能)
人类对太阳辐射的利用渠道:直接利用、存储转换后使用和被生物固定并积累后使用(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农民可以自己使用这些电能,并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
光伏农业将太阳能发电、现代种植和养殖相结合,太阳能光伏系统可直接低成本发电。动植物生长所需要主要光源可以穿透。
(3)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光能、热能、电能)
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在太阳光照下生长的生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能源,所以煤、石油是地质时期被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煤炭
石油
【小结】
太阳辐射
光合
作用
生物能
矿物能
水 循环
水能
光热资源
辐 射
大气
运动
风能
风浪
波浪能
地质
作用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太阳辐射总量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高山、高原地形区一般太阳辐射总量丰富。
重点—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获得太阳辐射量越多。
白昼越长,日照时间越长,太阳辐射量越多。
地势越高,大气层越薄,透明度越高,日照时间越长,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越弱,太阳辐射越强。
晴天云少,大气削弱作用弱,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多;阴天相反。(天气)
【小结】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状况
总体特征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讲,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增。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如图所示:
西多东少,
北多南少,
青藏高原多,
四川盆地少
结合“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为何成为我国太阳辐射的最丰富地区(高值中心)?
海拔高
空气稀薄
削弱作用小
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
纬度低
晴天多
削弱作用小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
空气中水汽少,尘埃少,透明度好;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天气: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昼长:夏季白昼长,日照时数长
四川盆地为何成为我国太阳辐射的最贫乏地区(低值中心)?
盆地地形
水汽不易散发
阴天、雾天多
削弱作用强
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
结合“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
四川盆地降水较多,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核心区域
温度由内向外递增
亮度由外向内递增
肉眼可见,厚度约500km,地球上的光多由光球发出。
日全食可见,厚度数千km,成玫瑰色,平时需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
日全食可见,厚度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亮度小,平时需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观察。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大气分层
太阳黑子:光球层表面的黑斑点(因温度低于周围而显得黯淡)。
耀斑:色球层的某些区域短时间内突然增亮的现象(温度高
日珥:色球层中猛烈喷射的红色火焰,形态多变。
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太阳活动有哪些?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核心区域
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
光球层—黑子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温度相对较低区域,颜色比周围深,黑子数量有周期性变化。
活动探究—分析太阳黑子变化周期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一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周期。下图表示不同尺度的时间段内太阳黑子数的变化情况。
10年
找出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时间间隔。
13年
10年
1976年
1986年
1996年
2009年
学
科
网
创原家独
活动探究—分析太阳黑子变化周期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一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周期。下图表示不同尺度的时间段内太阳黑子数的变化情况。
找出最左侧和最右侧波谷的年份,数出这两个年份间波峰的个数,计算相邻两个波谷间的平均时间间隔。
300年
1710年
2010年
27个波峰
太阳黑子变化规律:平均时间间隔(T)为300年/27次=11年/次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核心区域
太阳活动----耀斑、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
光球层—黑子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温度相对较低区域,颜色比周围深,黑子数量有周期性变化。
色球层—耀斑
多数耀斑与太阳黑子活动相关
色球层—日珥
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日冕层—日冕物质抛射
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干扰无线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太阳活动与太阳风
太阳的大气变化(太阳活动)常伴随太阳黑子、耀斑、日珥、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现象,当日珥和日冕物质抛象射等太阳活动现剧烈时,太阳大气会向外释放大量带电粒子(太阳风)。
当太阳活动增强,带电粒子规模变大、程度更加剧烈(太阳风暴),会对地球产生哪些影响?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现象
太阳风
太阳风暴
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磁暴现象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
极光现象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近几十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自然灾害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活动 形式 太阳 大气层 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
耀斑 日珥
太阳风
光球层
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活动低峰年,11年为周期。地球气候变化。
色球层
磁暴,影响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甚至威胁宇航器。
日冕层
极光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小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