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3产业转移(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3产业转移(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05 14:5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产 业 转 移
思考
产业转移的(规律)
产业转移的(原因)
产业转移的(影响)
产业转移:是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
产业转移的规律
1.依次从经济较发达区域向经济较落后的区域转移;
2.伴随产业转移,同一区域的产业存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
3.产业转移区域之间,往往存在空间相近的特点
雁行理论
产业转移的原因
影响因素:
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多的收益和利润
1、劳动力
数量充足、素质较高且工资较低
产业转移的原因
影响因素:
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多的收益和利润
1、劳动力
2、市场
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的需要,且可以避开贸易壁垒。
产业转移的原因
影响因素:
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多的收益和利润
1、劳动力
2、市场
对转出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调节市场机制,也可以通过项目审批、价格管制、紧缩信贷等方式迫使一些落后产业向外转移。
对承接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优惠的土地、税收、区域补贴政策,以及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等来吸引企业进驻,以降低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政策
产业转移的原因
影响因素:
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多的收益和利润
1、劳动力
2、市场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还有很多。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区地价昂贵、原材料短缺及运输成本增加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导因素因具体情况的差异而异。
3、政策
4、其他因素
产业转移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辩证”看待不同区域
对转出地来说: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对承接地来说: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例如,韩国从1973年开始重点发展重化工业,至20世纪80年代初,已基本形成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
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结构调整。每次工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发生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图4.30)。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近现代以来其产业结构经历了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图3.18),其中工业经了从轻纺工业一综合性工业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升级过程。每一次升级都伴随政策的调整和比较优势的变化。
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
20世纪50年代开始,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产业转移的影响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辩证”看待不同区域
国际产业转移: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选择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
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承接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图4.31),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产业转移的影响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产业转移的影响
3、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辩证”看待不同区域
今后,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依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将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图3.24)、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在这个发展方向指引下上海将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并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
案例1分析 分析棉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由于粮棉争地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目前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2016年,棉花产量达359.4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8%左右。近年来,新疆棉纺纱锭的产能增长迅速,但在新疆本地转化为棉布的比例很低。2016年,新疆产布1.76亿米,仅占全国布匹产量的0.2%。棉纺织产业链包括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等环节。
2014年7月以来,新疆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一2023年 )》,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并且布局了多个纺织城或工业区。另外,“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打通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
案例1分析 分析棉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由于粮棉争地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目前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2016年,棉花产量达359.4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8%左右。近年来,新疆棉纺纱锭的产能增长迅速,但在新疆本地转化为棉布的比例很低。2016年,新疆产布1.76亿米,仅占全国布匹产量的0.2%。棉纺织产业链包括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等环节。
2014年7月以来,新疆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一2023年 )》,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并且布局了多个纺织城或工业区。另外,“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打通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
1.分析新疆承接东部棉纺织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2.说出“东锭西移”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3.新疆大力发展棉纺织业,会面临哪些困难 请你试着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案例1分析 分析棉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由于粮棉争地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目前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2016年,棉花产量达359.4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8%左右。近年来,新疆棉纺纱锭的产能增长迅速,但在新疆本地转化为棉布的比例很低。2016年,新疆产布1.76亿米,仅占全国布匹产量的0.2%。棉纺织产业链包括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等环节。
2014年7月以来,新疆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一2023年 )》,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并且布局了多个纺织城或工业区。另外,“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打通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
1.分析新疆承接东部棉纺织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一是新疆作为优质棉花重要产区,生产原料充足,原料运输成本低;二是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自然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三是社会经济有利条件:政策优势,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低。
案例1分析 分析棉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由于粮棉争地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目前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2016年,棉花产量达359.4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8%左右。近年来,新疆棉纺纱锭的产能增长迅速,但在新疆本地转化为棉布的比例很低。2016年,新疆产布1.76亿米,仅占全国布匹产量的0.2%。棉纺织产业链包括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等环节。
2014年7月以来,新疆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一2023年 )》,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并且布局了多个纺织城或工业区。另外,“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打通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
2.说出“东锭西移”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一是纺织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二是可以减少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东部发达地区,降低城市人口压力
案例1分析 分析棉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由于粮棉争地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目前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2016年,棉花产量达359.4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8%左右。近年来,新疆棉纺纱锭的产能增长迅速,但在新疆本地转化为棉布的比例很低。2016年,新疆产布1.76亿米,仅占全国布匹产量的0.2%。棉纺织产业链包括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等环节。
2014年7月以来,新疆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一2023年 )》,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并且布局了多个纺织城或工业区。另外,“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打通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
3.新疆大力发展棉纺织业,会面临哪些困难 请你试着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是基础设施的完善问题,产业链发展需要相关基础实施的配套完善;二是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三是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生产技术等需要提高;四是相应的政策及政府服务需要完善。
案例2分析
日本半导体产业
2010年,日本半导体生产设备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达37%,半导体材料占世界市场份额达66%。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引发的海啸导致日本半导体设备与半导体材料的生产和供应暂时停滞,直接影响北美、欧洲西部、东亚等地区的半导体生产网络,间接导致一些手机、计算机、数字家电和汽车等生产厂临时停产,最终影响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
为什么日本地震会影响这么多地区的生产活动
①世界经济一体化,产业分工十分密切
②半导体材料用途广,涉及产业多
③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所占比例大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作原料的话,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产业。
贵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达46.5%,空气质量优,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2015年,经国家批准,贵阳市、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至2018年,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图3.25)。
案例3分析 东数西算
1.分析贵阳市建设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读图3.26,讨论随着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贵阳市产业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化。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作原料的话,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产业。
贵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达46.5%,空气质量优,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2015年,经国家批准,贵阳市、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至2018年,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图3.25)。
案例3分析 东数西算
1.分析贵阳市建设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森林覆盖率高,环境质量好;
②海拔高,夏季凉爽,可自然降温;
③水能丰富,可提供充足廉价的电力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作原料的话,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产业。
贵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达46.5%,空气质量优,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2015年,经国家批准,贵阳市、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至2018年,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图3.25)。
案例3分析 东数西算
2.读图3.26,讨论随着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贵阳市产业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化。
①完善产业链:可进一步发展数据加工、分析、交易、服务等产业;
②环境改善,污染型工业减少,旅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③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尤其是重化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