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A与过关】2013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历史 自主演练二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与求民主(人民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冲A与过关】2013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历史 自主演练二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与求民主(人民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18 10:0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与求民主__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痛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他写道:“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此处的“文明人”指的是(  )
A. 英国军队 B. 法国军队
C. 八国联军 D. 英法联军
2.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但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察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光绪二十七年”应该是公元哪一年(  )
A. 1861年 B. 1895年
C. 1900年 D. 1901年
3. 晚清某文献记载太平天国行军“至长沙则湘东之奸民皆从之,至武昌则湖北之奸民皆从之”。这种说法足以说明(  )
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漫画)
A. 太平天国军纪严明
B. 清政府已土崩瓦解
C. 太平军是乌合之众
D. 作者的立场与态度
4. 右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义和团运动爆发
D. 八国联军侵华
5.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是历史事件(  )
A. 维新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6. 1919年5月5 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 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B.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 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 D. 青岛问题得以解决
7.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A. “工农武装割据” B.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抗击外来侵略 D. 推翻国民政府
8. 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 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遵义会议 D. 抗日战争
9. 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 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C.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D.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
10.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
A. 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 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C. 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 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11. 近代以来,列强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甚至多次侵占当时中国的首都,下列侵华战争曾经侵占中国首都的是(  )
① 鸦片战争 ② 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井冈山时期
C. 延安时期 D. 过渡时期
13.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制作了《我的长征》电视栏目,带领一批人重走长征路。假设你是崔永元,你会选择哪个地点作为栏目结束的终点(  )
A. 江西瑞金 B. 贵州遵义
C. 江苏南京 D. 甘肃会宁
14.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八年抗战(1937~1945)相关的是(  )
A. 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B.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
15.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场战役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太原会战 D. 百团大战
16. “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  )
A. 《甲午悲歌》
B. 《台湾沦陷》
C. 《日寇投降》
D. 《珍珠港祭》
17. 右图中,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建立的根据地是(  )
A. 鄂豫皖
B. 豫陕鄂
C. 豫皖苏
D. 晋冀鲁豫
18.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里的“三个战役”是指(  )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进攻等战役
B.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战役
C.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D. 渡江等战役
19. 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下列对材料中“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的理解准确的是(  )
A. 五四运动——开国大典
B. 五四运动——1949年北京政协会议
C. 新文化运动——北京和平解放
D. 五四运动——第一届人大召开
20. “世纪的握手”——(右图)这幅新闻照片见证了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连战与胡锦涛相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上看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的过程是(  )
A. 合作—对抗
B. 对抗—合作—再对抗
C. 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D. 对抗—合作—再对抗—再合作
二、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填“A”,错误的填“B”。
21.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列强在中国驻军合法化。(  )
2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
23.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
24.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通过浴血奋战,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
25.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
三、 非选择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 在下列表格A、B、C、D的空白处填写适当内容。
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性质
太平天国
A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B
孙中山等
C
D
陈独秀、李大钊等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斗争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两大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民主革命的道路?其结果如何?
自主练习二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与求民主
1. D 2. D 3. D 4. B 5. B 6. B 7. B 8. C 9. A 10. A 11. C 12. B 13. D 14. D 15. D 16. C 17. A 18. C 19. A
20. C 21. A 22. A 23. B 24. B 25. B
26. (1) A. 洪秀全 B. 辛亥革命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五四运动
(2) 主题:独立与民主,反帝反封建。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 主题: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或农村保卫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结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