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A与过关】2013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历史 自主演练三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对外关系 (人民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冲A与过关】2013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历史 自主演练三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对外关系 (人民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18 10:1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对外关系__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
A. 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 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 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 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启了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
A.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共同纲领》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3. 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
A. 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
B. 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C. 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D. 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
4. 右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对于图案设计理念理解不准确的是(  )
A. 民族团结原则
B. 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C. 民族平等原则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认
5. 畲族,历史悠久,主要生活在浙江省的云和、景宁一带,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多党合作制度 D. 政治协商制度
6. “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这是1981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政治事件是(  )
A. 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B. 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C.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D.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7. “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近30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据材料信息,这应出自(  )
A.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B. 1992年“九二共识”
C. 1995年江泽民主席关于祖国统一大业谈话 D. 2005年胡锦涛主席与连战主席会谈新闻公告
8.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 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
C. 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D. 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
9. 下图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徽章,图案设计有着相同的核心要素——工农联盟。最能广泛保障此核心要素的政治制度是(  )
10. 我国人口特别少的 33 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 1 位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C. 人民当家作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作主
D. 少数民族人民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11.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A.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12. “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此制度是指(  )
A. 基层民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中共八大召开
14. 下列反映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历史图片,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展出应该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④①②③ D. ④①③②
15.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纪念日,《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评论说:“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A. “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 “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 “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 “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6.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请你作为合作学习的伙伴,和他一起共同完成年代尺上与标号相对应的内容(  )
A. ① 中国共产党成立 ② 长征开始 ③ 中共十五大召开
B. ① 中国共产党成立 ② 遵义会议 ③ 香港回归
C. ① 新文化运动 ②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③ 澳门回归
D. ① 五四运动 ② 遵义会议 ③ 香港回归
17. 右下面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两大行使自治权力的区域,它们最大的不同是(  )
A. 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B. 前者有利于各民族的繁荣,后者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C. 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D. 高度的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18. 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
A. 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B. “一国两制”的提出
C.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D. “九二共识”的达成
19. 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10月14日下午在会见来访的俄罗斯总理普京时说:“中方高度重视对俄关系,始终把发展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之一。”这主要是基于(  )
A. 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B.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则
C. 共同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主导作用 D. 中国的国家利益
20. 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对材料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
B. “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C. “共同点”主要指双方的共同利益
D. “新的开始”指中美两国全面合作
二、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填“A”,错误的填“B”。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根据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这些政策的核心思想是打破外交封锁,反对霸权主义。(  )
22. 1992年,海峡两岸的两个民间团体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一个中国”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这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实现了重大突破。(  )
23. 我国新型人民民主制度最终确立于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  )
24. 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  )
25. 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三、 非选择题
26. 下列图片,记载了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的外交历史,试结合图表与史实回答问题。
请回答:
(1) 图1签订的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
(2)图2反映的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指出照片中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国最高领导人。
(3)根据图3,指出1955年至1970年中国在联合国中的支持率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中国在哪一年(或者哪一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自主练习三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对外关系
1. D 2. C 3. B 4. D 5. B 6. C 7. A 8. B 9. A 10. C 11. D 12. D 13. C 14. D 15. B 16. B 17. A 18. D 19. D
20. D 21. B 22. A 23. B 24. B 25. B
26. (1) 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会议:日内瓦会议。领导人:周恩来。
(3) 趋势:呈明显上升趋势。时间:1971年或第26届联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