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观察图片,说明“我也是出于善意”的目的是 ( )
① 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 ② 遏制苏联的力量 ③ 扶持和控制西欧
④ 建立北约组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成为冷战焦点的是右图中的哪一地区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B.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德国分裂
C. 铁幕演说 马歇尔计划 越南战争
D. 朝鲜战争 杜鲁门主义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 右图展示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大国较量。下列关于此事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发生在两极格局正式确立后
B. 全面冷战下的局部热战
C. 苏联核力量弱势下的一次争锋
D. 美苏经过谈判结束危机
5. 1991年,美国总统宣布:“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导致美国总统下此断言的直接原因是 ( )
A. 美国已经控制了联合国
B. 美国是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
C. 美国是世界上最有号召力的国家
D.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6.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向复兴之路。”为此出台的美国外交政策是 ( )
A. 参加欧洲共同体
B. 马歇尔计划
C. 杜鲁门主义
D. 《北大西洋公约》
7. 俄罗斯总统普京针对美国在东欧的反导计划曾说:“现在的情况在技术上与当时非常相似。我们已经撤走了在越南和古巴剩余的所有基地。但就在我们的边境上,针对我国的类似威胁却正在出现。”普京所说“相似”的历史事件是 ( )
A. 越南战争 B. 古巴导弹危机
C. 北约建立 D. 朝鲜战争
8.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
A. 联合国 B. 不结盟运动
C. 世界贸易组织 D. 欧洲联盟
9.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 )
A.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 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 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 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10. 右侧“最新型的美国汽车”漫画,形象地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采取的措施是 ( )
A. 实施美元贬值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刺激汽车工业发展
D. 推行杜鲁门主义
11. 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影响和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A. 西欧走向联合
B.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 不结盟运动兴起
D.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新兴力量中心的挑战。下列有关新兴力量崛起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B. 欧共体的形成与扩大
C. 第三世界的崛起 D. 中国的振兴
13.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这一现状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走向是( )
A. 两极格局
B. 资本主义一统天下
C. 社会主义一统天下
D. 多极化趋势
14. 有学者曾经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最准确的表述是 ( )
A. 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 苏联解体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
C. 多极化趋势下的“一超多强”格局
D. 美欧日三足鼎立
15.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这表明( )
A. 新的世界格局已经确立 B. 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C. 一超多强局面已被打破 D. 中德印成为主要国家
16.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时说:“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表明 ( )
A. 两极格局形成 B. 两极格局解体
C. 单极格局形成 D. 多极化趋势出现
17.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 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
B. 全球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C.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D.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18. 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在表达( )
A. 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 国家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 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天下
D. 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
19. 从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国土。其根本原因是( )
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 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 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 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步伐
20.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指出:“两极格局的解体是历史的必然。”这主要是基于( )
A. 两极格局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盛行
B. 美国在对外政策上,以强权政治为唯一
C. 苏联解体后,其国际强国地位完全丧失
D. 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二、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填“A”,错误的填“B”。
21.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核武器……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因此,美苏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往往表现出坚忍和理性。古巴导弹危机最能反映这一国际关系的特点。 ( )
2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崩溃和多极化格局的确立。( )
23. 北约和华约的相继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
24.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前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密切西欧各国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
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
三、 非选择题
2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苏关系的变化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 2002年初,一位俄罗斯学者指出:“在长达10年时间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对抗转向本质上是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就越尖锐。”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结合史实说明美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在两极格局瓦解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自主练习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
1. D 2. B 3. B 4. B 5. D 6. B 7. B 8. B 9. A 10. B 11. D 12. A 13. D 14. C 15. B 16. D 17. B 18. C 19. C 20. D 21. A 22. B 23. A 24. B 25. B
26. (1) 美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
(2) 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 ① 美国地位相对削弱。② 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③ 日本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和军事大国迈进。④ 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显著。⑤ 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⑥ 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