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A与过关】2013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历史 自主演练八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冲A与过关】2013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历史 自主演练八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18 10:1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_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右图所示的农业工具主要用于(  )
A. 播种
B. 收割
C. 松土
D. 除草[来源:学科网ZXXK]
2.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中国古代(  )
① 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 ② 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 ③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④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②③④
3. 右图反映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春秋战国 B. 汉
C. 唐 D. 明清
4. 银行在今天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中介机构。假如要编写我国银行的发展史,最早可追溯到(  )
A. 唐 B. 宋[来源:Zxxk.Com]
C. 明 D. 清
5. 《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说明(  )
A. 政府禁止商业活动 B. 政府禁止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C. 政府鼓励官吏经商 D. 政府鼓励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6. 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时期
B. 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 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 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7.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
A. 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B. 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 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D. 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8.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 非常重视祭祀  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9. 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
A. 小农经济 B. 佃农经济 C. 庄园经济 D. 商品经济
10. 右面两段材料记载的商业状况,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
A. 秦汉
B. 隋唐
C. 两宋
D. 明清
11. 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 118间,面积共45 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 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 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来源:学科网ZXXK]
C. 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 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2. 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
A. 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 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C. 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 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钱权结合
13.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篡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 B. 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C.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 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14.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右图剪纸,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  )
A. 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B.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 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15. 清政府1759年颁布的条例规定:“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佣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清政府(  )
A. 准备断绝中西贸易往来 B. 高度关注西洋商人的安全
C. 对西洋商人有防范心理 D. 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16. 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  )
A. 以盛泽镇为中心形成了徽商
B. 明代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
C. 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 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17. 宋李处权《土贵要予赋水轮》:“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诗中描述的古代农具是(  )
18. 右图为唐三彩胡人执犁陶俑。从中可以了解的信息包括(  )
① 唐代农业工具 ② 唐代的制瓷业 ③ 唐代的艺术 ④ 唐代的商业繁荣
A. ①③ B. ②④[来源:Z+xx+k.Com]
C. ①② D. ③④
19. “(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以故商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上述材料反映的信息包括(  )
① 上海的棉纺织业兴盛 ② 白银大量使用 ③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④ 商业竞争激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唯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摹。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①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 ② 土地兼并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 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④ 这是清政府“重本抑末”政策的结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填“A”,错误的填“B”。
21. 古代社会,家庭手工业在小农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作业产品全部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
22. 宋朝之前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
23. 陆游在《城市醉归》和《湖山》中留有这样的诗句:“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策驴归”“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这反映了宋代的“市”未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
24.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的经济政策。(  )
25. 右面画像石生动地描绘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场景,其中反映出的牛耕技术在我国汉朝已经出现。(  )
三、 非选择题
26. 徽商是明清时最主要的商业集团,资金雄厚,雄踞中国金融界长达三四百年之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徽州山多地少人多,有限的耕地根本无法养活众多的人口,徽人只能“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
——许承尧《风土》
材料二 新安商人的商业经营是以血缘、乡党的结合为核心而进行的。有力的徽商依靠乡族关系,对于围绕自己周围的子弟,贷予资金或配置各地从事商业,在业务上保持密切的联系。
——藤井弘《新安商人的研究》
材料三 徽商集团扯起“贾而好儒”“由儒入贾”几面大旗,儒贾并行,亦发财亦发身,令天下穷儒羡煞。大儒王阳明早年不谈“利”,后来说“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而且肯定士、农、工、商在“道”的面前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四 (嘉庆年间)长公(程锁)中年客溧(地名),其俗春出母钱(出贷的钱)贷下户,秋倍收子钱(还贷的钱)。长公居息市中,终岁不过什一。细民称便,急赴长公。癸卯毂(谷)践伤农,诸贾人不入。长公独予平价,囤积之。明年饥,毂价踊贵。长公出毂,市诸下乎,价如往年平,境内德长公,诵义至今不绝。
——《太函集》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徽商兴起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徽商的经营特征。(不许照抄原文)
[来源:学科网ZXXK]
(3)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徽商的历史作用。
自主练习八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C 2. D 3. C 4. A 5. B 6. C 7. B 8. B 9. A 10. C 11. B 12. A 13. C 14. C 15. C 16. D 17. A 18. A 19. C
20. D 21. B 22. A 23. B 24. A 25. B
26. (1) 徽州地少人多,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实行赋税征银等政策。
(2) 以血缘关系和乡党为核心,以儒家思想为经营理念;平贷平粜;亦儒亦商的双重身份来经营商业。
(3)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缓解平民生活困难;冲击自然经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