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隋炀帝下江南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民谣
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绮丽的琼花。隋炀帝为能去扬州观赏琼花,开凿了大运河。
隋炀帝开运河、坐龙舟、下江南,繁盛一时的隋朝在他手上烟消云散……这千年流淌的运河,究竟是造福了百姓还是为他自己掘了坟墓。
导入新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022新课标
1.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
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认识隋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
2、大运河的开通及其历史意义
3、科举制度形成的时间及意义
教学目标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时间 人物 都城 统一
2、巩固措施(开皇之治)
(1)措施(2)影响
二、开通大运河
1 目的2 时间3 概况4 影响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 过程 2 影响
自主
学习
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
2、隋朝的统一 589年
隋灭陈,南北统一 。
想一想
隋为什么能统一南北?
1.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2.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
3.隋文帝励精图治,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隋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2.大运河的开通
材料一: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民谣
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绮丽的琼花。隋炀帝为能去扬州观赏琼花,开凿了大运河。
隋炀帝专为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
但不是主要的目的。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思考
政治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经济目的:搜刮江南财富;
军事目的:为攻打高丽转运军事物资便利;
个人目的:贪恋江都美景。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1)一条: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二长:2000多千米
(3)三点:洛阳 涿郡 余杭
(4)四段: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5)五大水系: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钱塘江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
评价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水上粮食运输),
仰此一渠
利大于弊,持肯定态度
积极: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
交流。
材料二: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消极:开凿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弊大于利,持否定态度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条件)
1、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2、经济繁荣,具备了经济实力;
3、有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处世界遗产。
申遗成功
(1)魏晋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先在各郡设置中正,其职权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局面。
3、开创科举制
这种选官制度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评价?
依据:依据门第
官员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效力。
评价:选拔官员的权利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
中央集权。
只 注 重 门 第
隋文帝时期,废止九品中正制,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人可以做官(初步确立)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
诞生
凭才学做官
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2)科举制度创立
推荐
考试
通过材料说出创立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材料3:使庶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
——张婷《科举制度与我国知识发展的关系》
材料2: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官吏任命的权利,从地方豪门士族的手
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材料5:科举制度从隋唐时期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末年,对中国
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人才的培养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材料1:科举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
仕途的局面。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材料4:有利于选拔出有真术实学的人才。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研读材料】
四、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时期爆发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思考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隋炀帝的暴政
(根本)
农民起义
(直接)
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统治时间短,因为暴政而亡
结束了分裂,实现统一
兴建大工程——秦:长城
隋:大运河
制定影响深远的制度——
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隋:确立了科举制
“成由节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得天下”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意义: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隋炀帝:正式建立科举制
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才制度
隋的统一
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时间:605年起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繁盛一时的隋朝
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隋朝的灭亡
时间:618年
结果:唐朝建立
课堂练习
1.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B
2.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称为“开皇之治”是因为( )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3. 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 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B. 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
C. 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D. 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4.下列各项对隋朝的评价,准确的有( )
①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
②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中国的王朝
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
④暴政导致其灭亡。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B
C
5.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A
6.唐朝一位余杭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
他不必经过:( )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D
7·下列关于隋朝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581年,杨坚夺取陈朝政权,建立隋朝
B. 隋文帝修建大运河是为了巩固统治
C. 隋炀帝时最早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D. 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8.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都修筑了影响深远的大型工程
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