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A与过关】2013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历史 自主演练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人民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冲A与过关】2013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历史 自主演练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人民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18 10:3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_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右图是1954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时致开幕词的场景,他的开幕词中可能涉及的问题有(  )
① 总结新中国成立五年来的经验教训 ② 宣布“一五”计划取得阶段性成就 ③ 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④ 宣布将在本届人大制定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 某诗人在1956年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晴朗的日子里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
A. 对解放战争胜利的美好祝愿 B. 三大改造完成背景下的欣喜
C. “大跃进”开始初期的信心 D. 对未来中国全面开放的期待
3. 右图是“大跃进”时期的壁画《大豆过江》,由江苏邳县农民朱会然和漫画家华君武合作完成。画中配诗:“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身豆荚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类似题材的漫画在当时中国大量出现,这可以印证那时的人们普遍(  )
A. 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B. 陶醉于虚幻的现实
C. 满足于富裕的生活
D. 感受到劳动的艰辛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32.2%[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个体经济
71.8%
7.1%
4. 右表是“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其变化的原因是(  )
A.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5.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差距更大的因素,不包括(  )
A.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 
B.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C.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 
D. 中国没有把握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6. 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延缓农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地影响轻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也将极大地影响重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工农联盟的巩固。”以上材料表明(  )
A. 党和政府认识到农业的重要地位
B. 党和政府确立了发展农业生产为首的指导思想
C. 党和政府将经济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生产
D. 党和政府开始纠正“大跃进”“左”倾错误
7. 对右侧国民经济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增长率
21.8%
26.1%
52.1%
-22.8%
47%
223%
A. 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 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 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D. 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8. 1966~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如下表所示(部分),阅读下面的表格,指出导致后两年经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工业总产值
比上年
国家财政总收入
比上年
1966年
2 534亿元
+317.3%
558.7亿元
+24.4%
1967年
2 104.5亿元
-10%
419.4亿元
-25%
1968年
2 015.3亿元
-4.2%
361.3亿元
-13.9%
A.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B. 国际形势紧张,国家集中力量备战
C. “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D. 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9. 右图是“根据湖南某地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形图”。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 1949~1955年亩产量不高是由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未能恢复
B. 1958年农业改造已完成,并由于风调雨顺,所以该年实现大丰收
C. 1961年亩产与1958年相比大幅下降,主要因为反右派扩大化所致
D. 1958年的数据不可信
10. 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
A. 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指标
B. 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国际形势
C. 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 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
A. 经济特区的创办 B.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 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 内地的开放
12. 从下面两幅图中,我们能得出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
A. 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
B. 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C. 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D. 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三大改造期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 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 为了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
D. 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1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集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创立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在1978~1984年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是(  )
A. 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 阐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C. 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 观察右面柱状图,指出造成这一时期台商在江苏投资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① “南方谈话”的发表 ② 香港、澳门的回归 ③ 江苏投资环境的改善 ④ “九二共识”的达成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6. 2009年10月的“奋进的江苏——庆祝建国60周年”图片展,展示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  )
A. 经济特区 B. 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港口城市 D. 经济技术开放区
17. 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右面两幅图片所示两个特区最主要的区别是(  )
A. 文化传承不同
B. 政治体制不同
C. 经济模式不同
D. 生活方式不同
18. 1992年邓小平南巡来到深圳,一天傍晚当散完步往回走时,市领导建议从原来的路上走回去,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有(  )
① 中国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② 中国应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 ③ 中国应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④ 中国应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
19. 右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图”,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 农村改革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B. 国企改革未突破计划经济瓶颈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D. 从沿海到内地开放格局的确立
二、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填“A”,错误的填“B”。
20.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
21. 中共八大确定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方针。(  )
22.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铁皮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该场景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大跃进”时期。(  )
23.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歌中老人画的圈是指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
24. “他(邓小平)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
三、 非选择题
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以什么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3)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形成了哪些伟大的理论成果?
自主练习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 A 2. B 3. B 4. B 5. C 6. A 7. C 8. C 9. D 10. D 11. A 12 C 13. C 14. C 15. B 16. C 17. B 18. B 19 A 20. B 21. B 22 A 23. B 24. B
25.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 家庭承包经营(或家庭联产承包,或包产到户,或包产到组)。
(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