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小石潭记》
【笔记区】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luò)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柳宗元是中国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
重点文言字词释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走 )
伐竹取道 ( 砍伐 )
(3) 水尤清冽。 ( 格外 )
(4) 近岸 ( 靠近 )
(5) 为坻,为屿( 水中高地 ) ( 小岛 )
(6) 青树翠蔓( 藤蔓 )
(7) 蒙络摇缀( 缠绕 ) ( 连接 )
(8) 参差披拂 ( 随风瓢散 )
(9) 下见小潭, ( 通“现”露出)
(10) 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
(11)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 ( 左右 )
(12) 日光下澈 ( 照射 )
(13 ) 佁然不动( 呆呆的 )
(14) 俶尔远逝( 忽然 )
(15) 往来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16) 斗折蛇行 ( 前行 )
(17) 其岸势犬牙差互( 形状 )
(18)不可知其源( 源头 )
(19) 四面竹树环合( 环绕包围 )
(20) 悄怆幽邃( 忧伤的样子 )
(21) 以其境过清 ( 冷清 )
(22) 不可久居 ( 停留 )
(23)乃记之而去 ( 离开 )
(24)隶而从者( 跟着 )
一词多义
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 乐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以…为乐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冷清 ) 似与游者相乐。 ( 逗乐 )
可 潭中鱼可百许( 大约 ) 游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游动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能 ) 同游者:吴武陵 ( 游玩 )
为 全石以为底 ( 当作 ) 以 卷石底以出 ( 而 )
为坻,为屿 ( 成为 ) 以其境过清 ( 因为 )
或异二者之为 (两种行为) 全石以为底 ( 把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是 ) 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由 介词 )
为天下唱 ( 替 ) 隶而从者 ( 跟从 )
乃 乃记之而去 ( 于是 ) 差 参差披拂 ( 长短不一 )
乃不知有汉 ( 竟 ) 岸势犬牙差互( 交错 )
三、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
(3)闻: (闻水声)
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 (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
今义:住。
(5)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古义:大约。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
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
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佁(yǐ)然:
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 9 ) 清:
古义:凄清;冷清。
今义:清晰,清净等。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以……为乐)
(3)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一样,像蛇一样)
(5)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牙 ) (6)寂寥无人,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六、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5分)
(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呼应,又为下文的“___寂寥无人_”埋下伏笔。
(2)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和 “ 潭西南而望 ”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七、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2分,每句3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潭边)青翠的树木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句:小石潭中大约有鱼一百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依靠。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例题区】
一、【西雅第一次月考】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3 分)
A.心乐之(以……为乐)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斗折蛇行(一种动物)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答案C:名词活用,像蛇一样
20.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 )(3 分)
A.记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而 潭西南而望/康肃笑而遣之
C.以 以其境过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答案;B
A:记录/一种文体
C因为/认为
D大概/处,地方
2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2 分)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 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 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答案:C写鱼是为了侧面表现水清。
二、【麓山国际期中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1.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时踞石而坐 学而不思则罔
B.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何
1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
B.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
C.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
D.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
13.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14.【甲】文中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的 心情。
【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 的情绪。(2分)
11.B
12.B
13.(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2)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水声不断,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
14.贬谪的悲凉(孤寂凄凉) 知音难觅的惆怅
【习题区】
【中雅第一次月考】
冷泉亭记
(唐)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①,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游涛,风泠泠,可以蠲③烦析酲④,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⑤又潺湲洁彻,粹冷⑥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尹造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比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注】①胜概:优美的山水。②纳粹:接纳精粹。③颂(juān):消除。④析酲(chéng):解酒,使头脑清醒。⑤矧(shěn):况且。⑥粹冷:形容水清凉。
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就郡言,灵隐寺为尤”和“水尤清冽”《小石潭记》中“尤”的含义不同,前者是“最”的意思,后者是“格外”的意思。
B.“高不倍寻”中“寻”有“寻觅”“不久”“长度单位”等义项,依据前后文语境,此处应为“长度单位”。
C.“可胜言哉”和“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中“可”的意思是一样的。
D“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中“为”是动词,读 wéi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中“为”是介词,读“wèi”。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B.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C.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D.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13.阅读短文,作者认为冷泉亭“最余杭而甲灵隐”的原因是什么 (4分)
【答案】10. C
11. B
12. 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
13. ①位置佳,“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 ”。
②景物美,作者列举春夏两季和“坐而玩之者”“卧而狎之者”说明冷泉亭景色宜人,给人“潜利阴益”之多。
③游玩之乐,“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④能让人心净,“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解析】10. 可胜言哉:怎么 不可知其源:可以
【译文】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优;就郡里而言,灵隐寺最突出;从寺庙看,冷泉亭第一。
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两寻(十六尺),宽不逾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的花草芬芳,林木茂盛,在这里可以吐纳清新空气,令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除酒困,令人心旷神怡。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生于亭梁之间,水漫到亭阶之上。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位佛门中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等那清泉洗涤,见了这里的景致,就会一下子全部消亡。这种无形中能获得的益处,哪能给你说得完呢 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筑候仙亭;庶子裴棠棣,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在这种情况下,五亭相互可以望见,像五个手指并列一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任到这里以后,只是记述其事而不再添造(新的亭子)。
二、 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②以其境过清 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名状 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5、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
6、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答案:1、(潭)水和(游)鱼;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①大约,大概 ②凄清,冷清清 ③向南 ④说出
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因为“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作者借右溪的无人赏爱,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5、甲文:侧面(间接)描写 清澈透明 乙文: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
6、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右溪记》中元结由小溪引起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小石潭记》中柳宗元记叙了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右溪记》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
三、 阅读《小石潭记》和《观石梁记》,完成第1~4题。(12分)
【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文】①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②,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③然如浮屠氏④。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⑤,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⑥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⑦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⑧,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选自《五峰集》
【注释】①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②妍燠,暖和。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⑤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⑥瓴,瓦沟。⑦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⑧沾醉,大醉。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2分)
①隔篁竹: ②斗折蛇行: ③从两家僮: ④小树长尺许: ⑤比晓: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3.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甲文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从侧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B.乙文除了描写“景美”之外,还写到了子约的醉态,表现了人的性情之美。
C.甲文按“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思路写景;乙文交代了空间的变化,但主要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D.甲文动静结合,画线句将石潭静景展露无遗,富有色彩美、谐调美。乙文形象生动,画线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橡栗落地“三级跳”的过程,妙趣横生。
4.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2分)①成林的竹子(竹林);②像蛇爬行那样弯曲;③使……跟从,带领;④小树高一尺左右(小树一尺来高);⑤等到。 2(4分)①使人感到心神凄楚,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②路上,(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光秃秃的,很像一个和尚。 3.(2分)D.
4.(4分)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以及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乙文表达了作者纵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译文】 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带着两个仆人又来到雁山。冬天天气暖和,黄叶布满大地。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很像一个和尚。这时落日直射在东南山上,山中尽显紫气。鸟儿犹如赶着回家的人一样彼此呼唤,一道进入石梁过夜。石梁拔地而起,向上看,就像有架大梯子靠在房檐;向下是一中空的石梁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石梯玲珑剔透,就像腐木的根。石檐的外端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树叶因为霜的关系变成红色,十分可爱。石梁下有一石梁寺,寺中的僧人沏茶端酒,主人和客人都喝醉了。月亮消失了,白云如流水般从西面飘来;风将橡栗吹落到瓦上,又弹到岩石下小屋上,从瓦沟上迸出,击中地上的落叶,发出咚咚的声音,几乎不像世间敲击金属石头的声音。点灯对望,没有话说。午夜来到,架起两张床,面对面躺着,子约已大醉,等到天亮,还在唤他的仆人,不知道他的仆人已经睡在了岩石下面了。
学习任务
一、《小石潭记》与《黄冈竹楼记》比较阅读
【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文】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②,榛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④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⑤,幽阒辽 ⑥,不可具状⑦。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⑧然;宜投壶⑨,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⑩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注】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zhìdié):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pǐ):毁坏。③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⑤平挹(yì)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⑥阒(qù):静。 (xiònɡ ):远。⑦状:描述。⑧丁丁(zhēnɡzhēnɡ):棋子敲击声。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⑩公退:办公归来。被:同“披”。 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第:只。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水尤清冽( ) (2)不可具状(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乃记之而去 公退之暇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待其酒力醒
C. 潭西南而望 野芳发而幽香 D. 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2分)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4.文段理解。(6分)
(1)甲文第二段共有三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______________句;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3分)
(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3分)
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
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____________。
答案1.(1)格外(或:特别、尤其)(2)详细(或:全部、一一)(2分) 2.D(2分) 3.江流山峦之外(或:江流山峦的远处),只看到风中的白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而已(或:翠竹绿树罢了)。(2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4.(1)第一空:一(或:1) 第二空: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第三空:谪(或:谪居)(3分。每空1分。)(2)示例:“消遣世虑之情”、“排解谪居之忧”等。(3分。酌情评分。)
《黄冈竹楼记》文译文: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象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但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此亦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二、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治 驼
昔有医人,能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凄神寒骨( ) ②以其境过清( ) ③能媒能治背驼( ) ④延吾治( )
⑤可朝治而夕如矢( ) ⑥其子欲鸣诸官( ) ⑦我业治驼( ) ⑧但管人直(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2)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 译文:
3、甲文重在写景,请说出景后之情。(2分) 答:
4、乙文重在记事,请写出事中之理。(2分) 答:
答案:1、每一个加点词占0 . 5 分.共4 分。①使……寒冷 ②因为 ③ 介绍 ④请 ⑤ 箭 ⑥ 之于 ⑦ 职业 ⑧ 只 2、每小句占0 . 5 分,共4分。①(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水两岸的形势犬牙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②(医人)将一片板放在地上,让驼者卧在上面;又将另一片板压在驼者身上,接着就在上面跳踏。
三、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1题。(13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
1.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t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3.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4.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1)《次北固山下》水的特点:
(2)《小石潭记》水的特点:
(3)《观第五泄记》水的特点:
5.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2分)
诗 文 语 句 表达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1)
《小石潭记》 心乐之 心情快乐
《观第五泄记》 (2) 依依不舍
答案: 1.(2分)D 2.(2分)B 3.(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 4.(3分)(1)平(或:绿) (2)清 (3)伟(或:疾) (每处1分) 5.(2分)(1)思乡之情 (2)而犹不忍去 (每处1分)
《观第五泄记》译文: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或坐或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