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A与过关】2013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历史 自主演练十八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冲A与过关】2013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历史 自主演练十八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18 10:4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__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在21世纪重塑中华民族的辉煌,党和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
A. 科教兴国 B. 百家争鸣
C. 百花齐放 D. “文化大革命”
2. “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这样一段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位人物是(  )
A. 袁隆平 B. 邓稼先
C. 钱学森 D. 王淦昌
3.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基础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有(  )
A. 颁布《义务教育法》 B. 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C. 实施“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 D. 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4. 下列对“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工作者所创作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著名文学家老舍创作出话剧《茶馆》
B. 史学家和文学家郭沫若创作出历史剧《蔡文姬》
C. 作家杨沫创作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D. 电影工作者拍摄了反映农村生活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5. 央视3套热播的《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其中的是(  )
A. 《在希望的田野上》 B. 《春天的故事》
C. 《走进新时代》 D. 《我是公社小社员》
6.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载人飞船成功上天并返回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7.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乐曲响彻全球。然而为这颗卫星倾注了全部心血的赵九章先生却未能等到这一刻,无端受到诬陷迫害的他,早在一年半以前已经含冤去世。不少科学家是在“牛棚”中听到《东方红》乐曲的。据此判断,“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年代是(  )[]
A. 1950年 B. 1960年 C. 1970年 D. 1980年
8. 能反映中国已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事物或现象的是(  )
A. 两弹一星、“三下乡”活动、义务教育、股票
B. 上山下乡、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互联网
C. 科教兴国、城镇化、载人航天、流行服饰
D. 股份制企业、样板戏、装修热、“教育大革命”
9.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自己的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
A. 钱学森 B. 袁隆平
C. 李四光 D. 华罗庚
10. 20世纪5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陆定一曾强调:“我们所主张的……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他是在阐释(  )
A. “双百”方针 B. 阶级斗争学说
C. 中共八大的决策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1.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  )
A. 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
B. 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C. 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组成部分
D. 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
12. 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尖端科技成就是(  )
13. 右图为1970年4月26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残页,报道中有这样的文字:“这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报纸报道的是(  )
A.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我国第一颗导弹实验成功
D.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4. 下列说法符合“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B.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C.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D. “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15.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345毫秒,“嫦娥二号”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下列与实现中国航天梦想无关的是(  )
A.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 美国的大力援助
C. 改革开放,国力增强
D.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6. 右图人物是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度的获得者,人们形容他“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他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于(  )
A. 农业 B. 工业
C. 航天业 D. 信息业
17.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教育成就的是(  )
A.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 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C. 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
D. 启动了“希望工程”
18.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采取措施把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标志性的事件是(  )
A. 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B. 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C. 启动了“希望工程”
D. 实施“211工程”计划
19.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C. “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D. 选育出“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20. 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报道:“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这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  )
A.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D. “神舟”飞船发射成功
二、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填“A”,错误的填“B”。
21. 1977年恢复高考,这是“文革”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  )
22.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此后,电话发展较慢。(  )
23. 当代社会,我们可以在网上看电影、听音乐,进行网上购物、网上聊天。互联网的普及,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24.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
25.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三、 非选择题
26.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康有为屡次上书失败后,认识到今当多难之秋……“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界,莫亟於教育。”严复明确道:“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张也。”
——张良才、孙传宏《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
材料四 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劳动更辛苦。[][]
请回答:
(1) 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作出的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创新举措是什么?这一创新举措是哪位封建帝王开始实施的?
(3)材料三中康有为、严复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在他们的推动下,19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什么政治运动?
(4)材料四中邓小平充分肯定了1949~1966年的教育工作。经过这十七年的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
自主练习十八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 A 2. A 3. A 4. D 5. D 6. B 7. C 8. C 9. B 10. A 11. B 12. C 13. D 14. B 15. B 16. A 17. A 18. B 19. D 20. D 21. B 22. A 23. A 24. A 25. B
26. (1) 首创私学,培养了众多弟子。提倡“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 举措:兴办太学。帝王:汉武帝。
(3) 共同主张:教育应优先发展。政治运动:戊戌变法。
(4) 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