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A与过关】2013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历史 自主演练二十一 必修3模块综合训练 (人民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冲A与过关】2013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历史 自主演练二十一 必修3模块综合训练 (人民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18 10:5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必修3模块综合训练__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 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2. 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
A. “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3.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的是(  )
A. 李贽 B. 黄宗羲
C. 王夫之 D. 顾炎武
4. 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 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这种书体是(  )
A. 篆书 B. 隶书[]
C. 楷书 D. 行书
5.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的至理名言。据此判断,国家治理的好坏标准应该是(  )[]
A. 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B. 是否民主和强盛
C. 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D. 是否敬畏崇拜神
6. 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 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B. 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 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7.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
A. 彼特拉克——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 伏尔泰——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C. 卢梭——倡导“人民主权”思想
D. 康德——著有《纯粹理性批判》
8. 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
A.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 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 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9. 爱因斯坦说:“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概念,来代替他的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要是没有他的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取得的收获就会成为不可能。”爱因斯坦所说的“他”是(  )
A. 牛顿 B. 伽利略  C. 爱迪生 D. 瓦特
10.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A. 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 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1. 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举行。来自世界25个国家的商界、政界代表人物汇集到伦敦水晶宫。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聚会,人们相聚目的是为了展示进步和繁荣。当时的中国人把它翻译为“炫奇会”。 在这次“炫奇会”上,人们能够看到(  )
A. 电话 B. 蒸汽机 C. 汽车 D. 电灯
12. 在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一系列“改变时空”的重大发明。这些发明中, 来势最猛、发展速度最快、对当代人类文明进程改变最大的是(  )
A. 飞机 B. 电话
C. 因特网 D. 火车
13. 《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依据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
B. 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
C.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4. 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下列科技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为(  )
① 电子计算机 ② 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③ 人造地球卫星 ④ 杂交水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②①
15. 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
①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 ②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探讨了 ③ 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阅读了 ④ 薄伽丘《十日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6.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表明作者(  )
A. 倡导君主立宪 B. 维护君主专制
C. 崇尚人的自由平等 D. 抨击教皇骗子式的说教
17.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A. 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
C.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18. 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上写道:“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此言最大的意义是(  )
A. 完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B. 挑战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
C. 彻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 D. 根本上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19.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其中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为驱散这一“乌云”(  )
A. 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C. 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 D.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0.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展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 判断题
21. 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深刻地提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
22.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是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
23. 三民主义是适合近代中国国情的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
24. 智者学派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  )
25. 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全面总结了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
三、 非选择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以下便是英国法制所达到的地步: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这些权利乃是: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只能在一个由自由人所组成的陪审委员会面前才可受刑事审问的自由;不管什么案件,只能按照法律条文和明确规定来裁判的自由;放弃英国圣公会信徒对某些职位的特权,信仰的自由。……在英国,一个外国人享受同样的财产自由与人身自由;倘使他被人控告了,他可以要求在审他的陪审员中,一半是外国人,就是说不仅是英国人。
——伏尔泰《哲学通信》
材料四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利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精神的新生”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3) 依据材料三、四,分析伏尔泰、卢梭的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4)启蒙运动对中国的哪些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自主练习二十一 必修3模块综合训练
1. D 2. C 3. B 4. D 5. C 6. A 7. B 8. B 9. A 10. B 11. B 12. C 13. C 14. C 15. A 16. C 17. B 18. B 19. C 20. C 21. B 22. A 23. B 24. B 25. B
26. (1) 指资产阶级的新文化。
(2) 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 否定教皇权威,强调信仰的平等与自由。关系:进一步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
(3) 共同点:都反对君主专制;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