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课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2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新课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2课时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5 15:1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核心素养
1.疏通文义,积累字词。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学习类比推理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领会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第二课时
1.复述故事,根据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2.领会邹忌的进谏技巧;
3.探讨“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意义。
学习目标
复述课文
根据注解,用自己的话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看谁能够将人物的对话讲得惟妙惟肖。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和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也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建议,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内容品读。
1.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赞扬邹忌比徐公美;
不同点:妻子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回答比较敷衍(如“徐公何能 及君也”);客因为有事相求,所 以回答用了一个陈述句,比妾的反 问句,语气更轻(如:“徐公不若 君之美也”)。
2.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不盲目轻信,
对别人的褒奖
能理智判断、
冷静思考,
能正视自己。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5.“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①齐国是一个大国,齐威王位高权重;
②齐威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威王;
③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威王有所求。所以根本听不到真心话。
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
6.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7.“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合作探究
1.本文邹忌是怎样设喻说理的?
邹忌抓住私事与国事之间的相似点,拿私事去比国事,说明了“私”“畏”“有求”可以导致听话人受蒙,所以不能轻信奉承话的道理。
2.邹忌劝谏技巧之高具体体现在何处?
甲: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的目的。邹忌以“家庭小事”说自己的体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乙: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丙: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又知晓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以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
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于: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三问
三答
三思
三比
三赏
三变
①邹忌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
②齐威王开明,有作为的君主,
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3.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4.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邹忌:
(1)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并分析思索;
(2)在政治上有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坚持真理;
(3)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齐威王:
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
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且行动果断、迅速。
人物形象
善思:小中见大
善谏:足智多谋
求实: 实事求是
邹忌
一代忠臣
齐王
善听:从善如流
善做:改革创新
一代明君
人物形象
(1)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
(2)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5.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6.邹忌成功地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在当今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等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能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的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原则。
教师寄语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邹忌成功进谏,不仅仅是因他深谙讽谏之术,最重要的是,他怀着赤胆忠心,存有对国家命运的深虑,对人民疾苦的忧患。否则,他不可能由自己的生活琐事、生活体验而联想到国家大事。
邹忌这种视国家大事为己任
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随堂练习
1.用原文回答问题。
(1)表现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的句子是: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邹忌劝谏齐王的原因的句子是:
王之蔽甚矣
(4)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是: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人物性格:
邹忌 齐王
“善”
“思”
3.出自本文的一个 成语是:__________
请写出它的反义成语:___________
门庭若市
门可罗雀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示例1: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且行动果断、迅速。
进谏需要讲艺术,
纳谏需要有气度!
示例2:喜欢邹忌——他有责任担当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A.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 “徐公何能及君也?”——小妾的回答较之于妻子少了一句直接赞美的话“君美甚”, 表现出妾因地位低下不敢过于亲昵,显得顺从畏怯。
C.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 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D
5.下列对文中语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增加积累。
2.拓展延伸:借助网络,了解《战国策》里其他有关讽谏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如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进谏的缘起
进谏的内容
齐王纳谏
受蔽
清醒
比徐公美
私、畏、求我
根据
结论
私、畏、求王
王之蔽甚
个人经验
类比推想
除蔽
效果
进谏有赏
内政修明
治国经验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邹忌讽齐王纳谏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