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枣儿》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剧情及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领会“枣儿” 所起的作用。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3.把握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其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
2.掌握欣赏剧本的方法,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学习难点:
1.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2.理解剧本的主题。
学法指导:
1.通过台词、舞台说明等,把握剧本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2.通过观看“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相关的影视作品,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谈谈自己的见解。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活动三:理解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关于老人
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
明确:(1)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
①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②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③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
→对儿子的疼爱、至爱亲情及对儿子的思念。
(2)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的事:
①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事;②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③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
2.如何理解老人的心理
明确:老人在谈话中“沉思”“心事重重”“闪着泪花”,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
3.老人向男孩讲了几个故事?这几个故事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①枣树的由来。②抗日战争时,枣子救过老人的命。③闹灾荒时,枣子救过老人和儿子的命。
共同点:这些事都与“枣儿”有关。
4.老人对男孩是什么态度?你是从剧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反映出老人什么心态?
明确:老人请男孩吃枣儿,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儿,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与男孩拉钩发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老人对男孩始终是非常疼爱的,而且随着他与男孩的交往深入,这种疼爱之情表现得越来越强烈。这些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胜似祖孙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
5.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
明确:剧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二)人物形象——关于男孩
1.文中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小男孩这个人物形象?
明确:剧中写了男孩捡枣,留枣儿等爹爹回来吃,盼爹爹带回巧克力,搀扶老人,听老人讲故事等。
2.谈谈你对剧中男孩这一形象的认识。
明确: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
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他的父亲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他爱吃巧克力并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则显示了男孩成长环境的鲜明时代特征。
二、品味台词
本剧有许多精彩的台词饱含着深厚的象征意义,蕴意深刻,极富哲理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悟一悟吧。
老 人 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 孩 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 人 (自豪地)我儿子就叫枣儿。
明确: 老人说的这句话不是指树上的枣儿,而是指他的儿子,隐含着永不褪色的亲情及永远割舍不了的乡情。
男 孩 (拿起熟枣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 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明确:一语双关:熟透晒干的枣儿;人老了。老人年老,被儿子遗忘,话语中流露出老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老 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明确:老人对晚辈的谆谆教诲。隐含的是对既往岁月、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感情。
迷路了吧 (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 (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比作迷路,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和精神家园的失落。
男 孩 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 可好吃了!
明确:“巧克力”具有和“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它是现代生活的象征。
男 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明确:“不认识回家的路了”暗指人们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和新的思想,而遗忘了传统观念。
三、合作探究
1.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 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
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2.“枣儿”包含着老人、小男孩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于老人来说,枣儿既包含亲情的甜蜜又包含着思念的苦涩,以及被亲人忽略的孤独和伤感。
对于男孩来说,枣儿是香甜的,因为有一位长辈通过枣儿表达了对他的疼爱;枣儿也是苦涩的,因为他几乎要被父亲遗弃了。
3.剧本结束部分告诉我们如果他们真的不认识回家的路,该怎么办呢?
示例:该“天天喊”。“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天天喊”包含着思念的深情,“早晚会回来”包含着无限的企盼和坚定的信念。
4.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作者在剧本中既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也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5.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1)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了丰富的内涵。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文中的“巧克力”具有和“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
(2)线索清晰,行文紧凑。
本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男孩因“捡枣儿”而与老人邂逅,老人请男孩吃“枣儿”;老人回忆儿子小时候的事,都与“枣儿”有关;老人给男孩讲的三个故事,也都离不开“枣儿”;男孩藏枣留给父亲吃;开头、结尾的童谣中也有“枣儿”。“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全剧的结构与内容都和“枣儿”密切相关。
四、随堂练习
阅读节选文字“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结尾”,回答问题。
1.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男孩的语言体现了他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性格。
2.“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这些对人物动作、表情简做要的说明的文字,在剧本中叫做舞台提示(或舞台说明)。剧中做舞台提示的文字虽然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里的几处舞台提示,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3.“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戏剧语言,有时候含蓄蕴藉,有丰富的潜台词,即言外之意。这句台词除了它本身的字面意义外,“不认识回家的路”还应该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亲情、传统的失落。
4.“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的结尾的表达效果。
这个结尾,既与开头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5.在你身边有类似剧中的孤独的老人和小孩吗?如果有,你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五、课下练习
1.联系现实生活,关注社会上出现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2.自选角度,针对《枣儿》写一篇戏剧短评。
【课后导练】
阅读《枣儿》,回答文后问题。
男孩溜回树下尿尿。
老人: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有一回,放学,直往树下奔。我以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枣树底下就尿开了。撒完尿才说:“爹,我放学了。”
男孩:(拍拍口袋)爷爷,我带回家吃。
老人:枣儿到了口袋里,就想回家了。
男孩:(低声地)……我在等我爹。
老人:爹嘛,天天回来的,急什么。
男孩:不,我爹他——
老人:他怎么?
男孩:我爹兴许今天能回来。
老人:那你急啥?来——(拉着不大情愿的男孩到匾子前,拿起一颗枣儿给他)
男孩:(接住,看枣)爷爷,这熟枣儿和你一样。
老人:和我一样?
男孩:和你脸一样,皱巴巴的。
老人:(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男孩:(拿起熟枣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人: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男孩:我要。(抓一把枣儿)我带回家去,给爹留着。(转身欲走)
老人:又是爹呀爹的,快坐下吃。吃枣急不得。
老人拉男孩坐,男孩不肯。
老人:(对男孩)咱们学猫叫?(见男孩摇头)咱们学狗爬?(见男孩摇头)咱们过家家?(见男孩摇头)那,爷爷给你讲故事。
男孩:(怀疑)爷爷有故事吗?
老人:爷爷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
男孩:哇,我最喜欢听故事了。爷爷快讲。
男孩温顺地搀老人坐下。
老人: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男孩认真地点点头。
老人:(清清嗓子)听着。(笑)我小时候也是个馋鬼,去村东头人家偷到一颗枣儿,舍不得吃,娘要我还人,我一急,把个枣儿囫囵个儿吞下肚了。没多久,我蹲坑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小枣树。
男孩:(指指枣树)爷爷,是这棵枣树吗?
二人对视大笑。男孩吃一颗枣。
老人:别小看这枣树,那一年,一个小日本站在树下端枪射我。正巧,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咚”的一声,吓得那狗娘养的抱头就逃。
二人开怀大笑。男孩忘记吃枣,学着做惊吓状。
男孩:快讲。
老人:有一年闹灾荒,村里饿死不少人。我老伴儿把仅剩的八十一颗枣儿让给我和枣儿吃,俺爷儿俩才活了下来。
男孩忘记吃枣。老人闪着泪花,从匾子里捧起一把枣凝视。
男孩:爷爷,你为啥把枣儿放在匾子里晒了又晒?
老人:我等儿子回来。枣儿回来了,就喜欢一边嚼枣儿,一边听我讲故事。
男孩: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人:不知道。
男孩: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
(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老人仍在沉思。
男孩:咱们学猫叫?(见老人没反应)咱们学狗爬?(见老人没反应)咱们过家家?(见老人还没反应)
那,我讲故事给你听。(清清嗓子)哎哟,我的故事给忘了。我爹的故事才多呢——我该回去了,我要回去等我爹。(将口袋里的枣放入匾子里)
1.男孩一开始谈到自己的父亲时吞吞吐吐,把这些表达吞吞吐吐的词句找出来,并分析为什么吞吞吐吐,男孩的愿望是怎样的?
2.老人为什么愿意把男孩留下来?
剧中有这样两个地方是简单的重复吗?为什么这样写?
老人:(对男孩)咱们学猫叫?(见男孩摇头)咱们学狗爬?(见男孩摇头)咱们过家家?(见男孩摇头)那,爷爷给你讲故事。
男孩:咱们学猫叫?(见老人没反应)咱们学狗爬?(见老人没反应)咱们过家家?(见老人还没反应)那,我讲故事给你听。
答案:
1.①词句: (低声地) …我在等我爹。不,我爹他一 我爹兴许今天能回来。②原因: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③愿望:希望爹回来。
2.①因为老人是孤独的,他希望有人陪伴他;②男孩的到来使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他把对儿子的思念寄托在男孩身上了。
3.不是。这样写的好处是能够通过反复,强调老人对男孩的依恋和男孩对老人的敬爱,体现二人之间建立的深厚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 《枣儿》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剧情及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领会“枣儿” 所起的作用。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3.把握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其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
2.掌握欣赏剧本的方法,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学习难点:
1.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2.理解剧本的主题。
学法指导:
1.通过台词、舞台说明等,把握剧本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2.通过观看“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相关的影视作品,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谈谈自己的见解。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活动三:理解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关于老人
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
(1)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儿子的疼爱、至爱亲情及对儿子的思念。
(2)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的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老人的心理
明确:
3.老人向男孩讲了几个故事?这几个故事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
4.老人对男孩是什么态度?你是从剧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反映出老人什么心态?
明确:
5.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
明确:
(二)人物形象——关于男孩
1.文中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小男孩这个人物形象?
明确:
2.谈谈你对剧中男孩这一形象的认识。
明确:
二、品味台词
本剧有许多精彩的台词饱含着深厚的象征意义,蕴意深刻,极富哲理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悟一悟吧。
老 人 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 孩 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 人 (自豪地)我儿子就叫枣儿。
明确:
男 孩 (拿起熟枣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 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明确:
老 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明确:
迷路了吧 (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 (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明确:
男 孩 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 可好吃了!
明确:
男 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明确:
三、合作探究
1.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 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
2.“枣儿”包含着老人、小男孩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3.剧本结束部分告诉我们如果他们真的不认识回家的路,该怎么办呢?
示例:该“天天喊”。“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天天喊”包含着思念的深情,“早晚会回来”包含着无限的企盼和坚定的信念。
4.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作者在剧本中既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也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5.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文中的“巧克力”具有和“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男孩因“捡枣儿”而与老人邂逅,老人请男孩吃“枣儿”;老人回忆儿子小时候的事,都与“枣儿”有关;老人给男孩讲的三个故事,也都离不开“枣儿”;男孩藏枣留给父亲吃;开头、结尾的童谣中也有“枣儿”。“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全剧的结构与内容都和“枣儿”密切相关。
四、随堂练习
阅读节选文字“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结尾”,回答问题。
1.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2.“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3.“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4.“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的结尾的表达效果。
5.在你身边有类似剧中的孤独的老人和小孩吗?如果有,你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五、课下练习
1.联系现实生活,关注社会上出现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2.自选角度,针对《枣儿》写一篇戏剧短评。
【课后导练】
阅读《枣儿》,回答文后问题。
男孩溜回树下尿尿。
老人: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有一回,放学,直往树下奔。我以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枣树底下就尿开了。撒完尿才说:“爹,我放学了。”
男孩:(拍拍口袋)爷爷,我带回家吃。
老人:枣儿到了口袋里,就想回家了。
男孩:(低声地)……我在等我爹。
老人:爹嘛,天天回来的,急什么。
男孩:不,我爹他——
老人:他怎么?
男孩:我爹兴许今天能回来。
老人:那你急啥?来——(拉着不大情愿的男孩到匾子前,拿起一颗枣儿给他)
男孩:(接住,看枣)爷爷,这熟枣儿和你一样。
老人:和我一样?
男孩:和你脸一样,皱巴巴的。
老人:(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男孩:(拿起熟枣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人: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男孩:我要。(抓一把枣儿)我带回家去,给爹留着。(转身欲走)
老人:又是爹呀爹的,快坐下吃。吃枣急不得。
老人拉男孩坐,男孩不肯。
老人:(对男孩)咱们学猫叫?(见男孩摇头)咱们学狗爬?(见男孩摇头)咱们过家家?(见男孩摇头)那,爷爷给你讲故事。
男孩:(怀疑)爷爷有故事吗?
老人:爷爷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
男孩:哇,我最喜欢听故事了。爷爷快讲。
男孩温顺地搀老人坐下。
老人: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男孩认真地点点头。
老人:(清清嗓子)听着。(笑)我小时候也是个馋鬼,去村东头人家偷到一颗枣儿,舍不得吃,娘要我还人,我一急,把个枣儿囫囵个儿吞下肚了。没多久,我蹲坑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小枣树。
男孩:(指指枣树)爷爷,是这棵枣树吗?
二人对视大笑。男孩吃一颗枣。
老人:别小看这枣树,那一年,一个小日本站在树下端枪射我。正巧,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咚”的一声,吓得那狗娘养的抱头就逃。
二人开怀大笑。男孩忘记吃枣,学着做惊吓状。
男孩:快讲。
老人:有一年闹灾荒,村里饿死不少人。我老伴儿把仅剩的八十一颗枣儿让给我和枣儿吃,俺爷儿俩才活了下来。
男孩忘记吃枣。老人闪着泪花,从匾子里捧起一把枣凝视。
男孩:爷爷,你为啥把枣儿放在匾子里晒了又晒?
老人:我等儿子回来。枣儿回来了,就喜欢一边嚼枣儿,一边听我讲故事。
男孩: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人:不知道。
男孩: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
(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老人仍在沉思。
男孩:咱们学猫叫?(见老人没反应)咱们学狗爬?(见老人没反应)咱们过家家?(见老人还没反应)
那,我讲故事给你听。(清清嗓子)哎哟,我的故事给忘了。我爹的故事才多呢——我该回去了,我要回去等我爹。(将口袋里的枣放入匾子里)
1.男孩一开始谈到自己的父亲时吞吞吐吐,把这些表达吞吞吐吐的词句找出来,并分析为什么吞吞吐吐,男孩的愿望是怎样的?
2.老人为什么愿意把男孩留下来?
剧中有这样两个地方是简单的重复吗?为什么这样写?
老人:(对男孩)咱们学猫叫?(见男孩摇头)咱们学狗爬?(见男孩摇头)咱们过家家?(见男孩摇头)那,爷爷给你讲故事。
男孩:咱们学猫叫?(见老人没反应)咱们学狗爬?(见老人没反应)咱们过家家?(见老人还没反应)那,我讲故事给你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