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1《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5 15:14: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疏通文义,理清思路。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学习类比推理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领会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欣赏邹忌委婉的讽刺艺术以及古代明君纳谏的重要性。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与日常小事类比,层层推进的技巧,思考这种技巧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借鉴意义。
熟读深思,看看从邹忌的敢于谏言与齐威王的从善如流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
1.根据注解,用自己的话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看谁能够将人物的对话讲得惟妙惟肖。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和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也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建议,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二、内容品读
1.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
明确:相同点:赞扬邹忌比徐公美;
不同点:妻子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回答比较敷衍(如“徐公何能及君也”);客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所以回答用了一个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2.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明确: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明确: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5.“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明确: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
6.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
7.“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三、合作探究
1.本文邹忌是怎样设喻说理的?
明确:邹忌抓住私事与国事之间的相似点,拿私事去比国事,说明了“私”“畏”“有求”可以导致听话人受蒙,所以不能轻信奉承话的道理。
2.邹忌劝谏技巧之高具体体现在何处?
明确:(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3.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明确: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4.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邹忌:
(1)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并分析思索;
(2)在政治上有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坚持真理;
(3)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齐威王:
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
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且行动果断、迅速。
5.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1)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
(2)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6.邹忌成功地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明确:在当今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等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能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的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原则。
四、随堂练习
1.用原文回答问题。
(1)表现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的句子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邹忌劝谏齐王的原因的句子是:王之蔽甚矣
(4)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是: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人物性格。
邹忌 :思 齐王:善
3.出自本文的一个 成语是:__________请写出它的反义成语:___________(门庭若市 门可罗雀)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示例1: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且行动果断、迅速。
示例2:喜欢邹忌——他有责任担当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5.下列对文中语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 “徐公何能及君也?”——小妾的回答较之于妻子少了一句直接赞美的话“君美甚”, 表现出妾因地位低下不敢过于亲昵,显得顺从畏怯。
C.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 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课后导练】
阅读课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 ”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填空。
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是西汉末年 刘向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 的策略和言论。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门庭若市”是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其反义词是门可罗雀。
2.用“/”标示下列语句的语义停顿。(每句标一处)
(1)吾妻之美我者 ⑵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答案:(1)吾妻/之美我者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朝服衣冠 朝晖夕阴 B.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D.吾妻之美我者 执策而临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答案:(1)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2) 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5.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2)写邹忌进谏取得效果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2)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3)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文章最后以怎样的句子作结 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案:
(1)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 (言之有理即可)
(2)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意思对即可)。
(3)一个人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或批评,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言之有理即可)
(4)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一句评论作结,深刻揭示了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的道理。
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体现了他的治国之才。
B.从“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中可看出妻子对邹忌的偏爱,反问句更加强了肯定的语气。
C.选文第二段写邹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单刀直入规劝齐王除蔽纳谏。
D.文章别具匠心,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同有异,富于变化。
【解析】应该是含蓄委婉地规劝齐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疏通文义,理清思路。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学习类比推理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领会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欣赏邹忌委婉的讽刺艺术以及古代明君纳谏的重要性。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与日常小事类比,层层推进的技巧,思考这种技巧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借鉴意义。
熟读深思,看看从邹忌的敢于谏言与齐威王的从善如流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
1.根据注解,用自己的话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看谁能够将人物的对话讲得惟妙惟肖。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
二、内容品读
1.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
明确:相同点:
不同点:
2.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明确: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明确:
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5.“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明确:
6.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
7.“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
三、合作探究
1.本文邹忌是怎样设喻说理的?
明确:
2.邹忌劝谏技巧之高具体体现在何处?
明确:(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3.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明确:邹忌(进谏者):
齐威王(纳谏者):
4.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邹忌:
齐威王:
5.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
6.邹忌成功地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明确:
四、随堂练习
1.用原文回答问题。
(1)表现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劝谏齐王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人物性格。
邹忌 :____ 齐王:_____
3.出自本文的一个 成语是:__________请写出它的反义成语:___________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5.下列对文中语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 “徐公何能及君也?”——小妾的回答较之于妻子少了一句直接赞美的话“君美甚”, 表现出妾因地位低下不敢过于亲昵,显得顺从畏怯。
C.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 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课后导练】
阅读课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 ”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填空。
本文选自《 》或《 》,是西汉末年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________________ 的策略和言论。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________,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门庭若市”是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其反义词是___________。
2.用“/”标示下列语句的语义停顿。(每句标一处)
(1)吾 妻 之 美 我 者 ⑵宫 妇 左 右 莫 不 私 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朝晖夕阴 B.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D.吾妻之美我者 执策而临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 。
(2)写邹忌进谏取得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2)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3)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文章最后以怎样的句子作结 揭示了什么道理
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体现了他的治国之才。
B.从“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中可看出妻子对邹忌的偏爱,反问句更加强了肯定的语气。
C.选文第二段写邹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单刀直入规劝齐王除蔽纳谏。
D.文章别具匠心,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同有异,富于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