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史事,认识日本的侵华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史料实证
立足时间观念,通过表格归纳、时空轴和地图标记梳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知道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基本史实,分析正面战场的抗战对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学习李宗仁向驻守台儿庄的守将下达的命令的材料分析,了解战役胜利的原因和证实了将士们坚守国家领土的爱国情怀。
学习了长沙会战等英勇将士们为了保卫疆土和实现民族独立而与敌人血战;从中感受到了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出的不畏强敌,勇于为实现民族独立战斗精神,增强爱国情怀。
【概念理解】
正面战场
01
敌后战场
02
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开辟的战场。
正面战场是抗战前期的主要战场
敌后战场是抗战后期的主要战场
国民政府正规军在国民政府统治区域内阻击来犯日军的进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战争
03
会战
04
台湾方面,在战争和战役之间增加了会战这个概念。他们认为会战是若干场连续战役的总和。
战役是战争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原则上只要参与军力的规模超过军级就可叫战役,大战役可由若干小战役构成。
1937年7月,日军占领平津.
1937年8月-12月,日军相继占领上海和南京.
日军占领平津和上海、南京后,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把这两个区域打通
问题1:为达到此目的,日军会选择进攻哪里?
徐州
同桌讨论
津
浦
路
北
上
津浦路南下
山东半岛登陆
徐州是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的交汇点。
还有一个障碍要除掉!
陇海铁路
津浦铁路
中国军队
日本军队
徐州地势平坦,易守难攻,直接面对敌军机械化部队,根本守不住。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部,台潍公路交叉点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大运河咽喉,为山东南大门、徐州门户,是夹击日军的首选之地。
一、台儿庄战役
1.背景
1938年3月
北路日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日军猛攻三昼夜,冲入台儿庄内,
占领了台儿庄大部分地区。
矶谷廉介
板垣征四郎
2.概况
孤军深入
李宗仁
材料一 苦守11天的池峰城不忍全军覆没,请退。孙连仲也想给军队留点种子,电请李宗仁撤退到运河南岸修整。李宗仁:“坚守阵地,等待援军,违令者军法处置。”孙连仲对池峰城下命令:“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
——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
第五战区总司令
孙连仲
李宗仁
第二集团军司令
池峰城
31师师长
材料二“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
问题2:结合材料及课本,分析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影响是?
歼敌1万余人;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抗战意志;取得抗战以来首次最大胜利。
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
1838年3月,川军122师奉命在藤县阻击日军,滕县保卫战共打三天,守城部队自王铭章以下3000官兵全部殉难。城内300多名重伤员得知消息后,宁死不落敌手,或与敌肉搏致死,或互以手榴弹自炸,全部壮烈牺牲。
——《抗日战争中的川军》
王铭章(成都新都)
王铭章(成都)
1937年10月15日,刘湘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任集团军总司令。
虽年仅48岁,但却身患重病,连弯身穿鞋也不可能,但仍力排众议,带病出征,三个月后死于武汉万国医院。在逝世前,他留下遗嘱,叮嘱川军“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四川省主席刘湘
材料三 据统计,抗战期间,川军成建制出川作战的军人,以及陆续向各部队补充兵员的新兵共计350多万人,占全国征兵总数的1/5,中国正面战场的抗日军队中,每5个人中有1人是川籍军人,故有“无川不成军”之说。四川军人在抗日前线以身殉国者达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6万人,川军伤亡总数为全国各省之最。
--贾大泉主编,四川通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材料四 8年抗战国家总支出为14640余亿元(法币)计,四川负担了4400亿元,约占1/3。
--何一民,王毅.成都简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18.
成都人民公园
问题3:徐州会战后,中日双方的焦点集中于何地?
双方之间又爆发了哪一战争?
日本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但将大部分机关和全国军事统帅设在武汉。武汉实际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中国政府
武汉
二、武汉会战
1.背景
徐州
武汉
平汉铁路
1938年6月为了防止日军沿平汉线南下进
攻武汉,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
淹没耕地2994余万亩
逃离家园391万多人
据统计,花园口决堤,直接淹死、饿死群众即达89.3万多人,先后逃离家园者391万多人,淹没耕地2994.3万多亩,农工各业经济损失超过10.9亿元,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
二、武汉会战
2.概况
长江
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部署约100万人参战。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西岸有力地形,抵抗敌军。
典型战役:江西万家岭大捷
1938年10月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势围攻日军106师团万余人,日军死伤惨重,基层军官损失殆尽,无法组织有效抵抗,被迫空投200多名军官。此役击毙日军3000多人。
万家岭战役指挥者薛岳
武汉保卫战后期,趁广州兵力空虚,1938年10月21日,日军占领广州。
1938年10月,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10月25日武汉三镇相继陷落。
2
东北
华北
华中
华南
日军占领广州
①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兵力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
3.影响
②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方针彻底破灭,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材料五:(日本政府)为在昭和13年(1938年)内解决事变而实施的攻占武汉作战,武汉是攻下了,但在政略方面并未得到预期效果。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东北
华北
华中
1938.10
1937.7.7
1943.12
战略
防御
战略
相持
战略
反攻
1945.8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长沙
南京、武汉失守后,长沙乃至整个湖南成为西北大后方的军事屏障。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薛岳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9—1939.10)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9—1941.10)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1942.1)
1.背景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PK
阿南惟几
薛岳
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人,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扬言到长沙过新年。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
30万
12万
2.概况
天炉战法
自我牺牲;英勇抗争;自强团结;不屈不挠
问题4:在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军队是依靠什么阻止日军的侵略步伐?(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材料六 P98
1941.12.7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1941.12.8
美英向日本宣战
1941.12.9
中国正式对日宣战
3.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问题5: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第三次长沙会战产生的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缴获的战利品
材料五 数周以来,贵国之长沙伟大之战绩,非仅为中国之胜利,抑且为所有同盟国共同之胜利,而为打击整个轴心之胜利。
--美国诺克斯《告中国人民书》
在此远东阴云密布之际,唯有长沙上空之云彩确切光辉夺目。 ——英国媒体报道标题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对日作战牺牲的将领共有271人,其中上将19人,中将81人,少将171人,国民党军队对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发会战
台儿庄战役
四、豫湘桂战役
为了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泻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贵州等省的大部分地区。
材料八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吸引了大批日军主力,起到了掩护八路军、新四军战略展开,保障敌后战场开辟的作用。
材料三:国民党统治集团不肯放弃反共政策,坚持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导致大片国土丧失)
——《国民党正面战场》
材料七 正面战场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役上,都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国民党曾先后进行了平津、淞沪、徐州以及保卫武汉等战役……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积极:①粉碎日本速亡中国的企图;
②支援了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消极:抗争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导致大片领土丢失。
怎么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总体而言,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 面 战 场 的 抗 战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第三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歼灭大批敌军,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丢失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抗战以来损失最大的一场战役。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