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5 16:3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初入退思园,确实能被这里的古雅风韵所吸引。华灯初上,漫步庭园,古朴而妖娆,各个厅堂和廊道的宫灯点亮,流光溢彩的花园内丝竹管弦齐鸣。前院的评弹,花园的昆曲,时光仿佛都在吴侬软语里被流转得尤为动人。循着灵动的古筝琴声步入走马楼,在由原会议室改造的“人文空间”里,又可以和笔墨纸砚、屏风书架、香妃榻和小盆景等陈设“撞个满怀”,或提笔挥毫、轻抚琴弦,或投棋布子、赏读古籍,沉浸在古典的环境中,体验一番古代文人的风雅生活。
退思园还与苏州交响乐团“联名”演出,古典园林的优雅与交响乐在江南烟雨朦胧的天气里,形成美妙的碰撞,让不少游客趋之若鹜。按计划,10月初,苏州昆剧院也将走进退思园演绎《牡丹亭》,唯美之景配经典之声,带来“最江南”的文化体验。
不过,古镇夜游若仅止于此,难免有些过于文雅而不接地气,缺乏“变现”的场景。“同里夜精彩”还增设了夜购、夜食、夜宿等项目,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为了让夜经济的烟火气更足,同里还打造了蜿蜒于僻静小巷,集品酒、听歌、说书等于一体的休闲街区。游客在体验古典水乡的同时,也可从中品出时尚新貌。
1.文中横线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流光溢彩 B.丝竹管弦 C.吴侬软语 D.趋之若鹜
2.根据文中内容,下列选项中的引号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全球抗疫,命运与共,团结合作是最强的“免疫力”。
B.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C.“同里夜精彩”还增设了夜购、夜食、夜宿等项目。
D.古镇夜游若仅止于此,难免有些过于文雅而不接地气,缺乏“变现”的场景。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西周开国之初,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由此可见礼乐文化___①____。如今,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华礼乐文化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要想让中华礼乐文化在维护社会和谐、增强价值认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引导人们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普及礼乐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___②___。近些年,一些大学为培育和弘扬礼仪文化,开发出大量现代礼仪课程,受到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比如,湖南大学袁涤非老师的《现代礼仪》视频公开课,开课7个学期,就有近70万人次选修。媒体方面,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了全国首档中华礼乐传习节目《中国礼中国乐》,节目一方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_③__地解读传统礼乐知识,另一方面积极推广适合现代人生活的中华新礼仪。比如在《尊师礼》篇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设计出的“正衣冠、献桃枝、敬茶、训诫、赠书”等现代拜师礼仪。无论是传统礼乐文化,还是新推出的现代礼仪,要想在现代社会扎下根、传下去,就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4.请在文中空白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包含假设关系的否定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题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①
戴复古
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
乾道②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
人歌黄霸③思遗爱,我颂朱云④有直声。
一瓣清香拜图像,英风凛凛尚如生。
【注】①原题后尚有“徐竹隐直院谓梅溪古之遗直,渡江以来一人而已”二句。王梅溪:名十朋,号梅溪,南宋大臣。②乾道:孝宗年号。③黄霸:西汉著名循吏,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行为当时第一。④朱云:汉成帝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的志节,后用衬托手法表现他的名声之大。
B.颔联意谓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梅溪先生议论国家大事,令帝王惊叹。
C.颈联用典,意在表达作者对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赞美之情,感情真挚。
D.尾联点题,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感觉他英风凛凛,一如生前。
7.在作者的心目中,王梅溪先生是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综合训练】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芭蕾
贾志红
①母亲和我一起泡脚是整个冬天最暖和的时候。记不清是哪一次了,母亲给我擦完脚,让我绷直脚尖、脚背,然后她说,高脚背、深脚弓、大拇趾二拇趾和中趾一样长,红儿长了一双跳芭蕾的脚呢。说完,她抬起自己的腿,也绷直脚尖、脚背给我看,有些得意地说,你看,咱俩一样。
②长了一双跳芭蕾的脚,此后这句话几乎出现在每个泡脚的夜晚。那会儿,我们借住在农村的小院子已经有些时日了,总以为住不了多久,或许政策一变,下放农村的母亲很快就能返回城市了呢。
③我的父亲,一个年轻的地质队员,他从武汉的地质院校毕业以后分配到豫西,背着铺盖卷,也背着家族里一位长辈送的黑管,踏入了豫西的山山岭岭,带着罗盘和地质锤常年行走在崇山峻岭中。父亲有时会在我们的小屋里吹奏他的黑管,那是母亲的快乐时光,她跟着节拍哼唱,在这旋律中忘记了被雪覆盖的麦田,忘记了去井台上挑水要走过一条结了冰的小路,也忘记了小屋角落里的粮缸中其实已经没有多少米、面了。这个时候,她被父亲的音乐还原成了一个孩子,比我稍大一些,像我的小姐姐。我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她边哼唱边悄悄地绷直了脚尖和脚背,黑管吹奏出的旋律令她最大限度地想起了自己拥有一双适合跳芭蕾的脚。
④成年之后,我也在地质系统工作,走在父辈们勘探过的山山岭岭中,宛如逆着时间走进往昔。有一次在溪流之畔,我想起父亲和他的黑管,想象着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吹那支黑管。他鼓起腮帮,将高音区的嘹亮明朗送给掠过头顶的云朵,又凝神静气在中音区找寻最恰当的音符以便飞翔的鸟雀能够听懂,而低音区的沉浑柔美是要留给溪水的,溪水叮叮咚咚,参与了他的吹奏。我极尽所能地想象那支黑管在这山岭间、溪流畔所发出的声音与我听到过的山村小屋的旋律有何不同,却终究因为我对音乐的迟钝而始终没能想明白。青春的我站在大山深处,重重叠叠的山压迫着我、阻碍着我的视线,而陪伴过父亲的云朵、飞鸟和溪水在旋律中轻盈舞蹈,这旋律不是任何乐器带来的,它们属于自然和生命本身。它们接纳过一个吹奏黑管的青年,它们让那个青年以为自己的吹奏创造了这一切。
⑤那个时候回忆黑管是一件令我痛苦的事情,因为吹奏黑管的人已经离我远去了。他的生命终止在中年的路上。后来,我渐渐忘记了那支黑管,就像忘记了许许多多曾经做过的梦。
⑥许多年之后,我也走在中年的路上。有一年我到新西兰看望儿子,那是11月,南半球的春天,到处花团锦簇。儿子与朋友们在客厅里聊天,我听着他们的谈话。令我走神儿的是海伦的话,她说她要去上芭蕾舞课。我听到这句话时,像多年以前我的母亲听父亲吹奏黑管时一样也悄悄地绷直了我的脚背和脚尖,仿佛有黑管的乐声从遥远的地方传来,触碰了一个梦想。
⑦我小心翼翼地问年轻的姑娘:海伦,我,可以跟着你一起去学跳芭蕾舞吗?姑娘扭头看着我,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当然可以,学习班里有好几个中年妇女呢。
⑧舞蹈老师是一位中年人,她来自俄罗斯。老师站在前排做着动作示范,学员跟着她学做一些基本动作。先是站好脚位:双脚完全外开,两脚跟相接形成一横线。然后摆好手位:手臂与手成椭圆形,放在身体的前面,手的中指相对,保留一拳的距离。然后,我们在老师的口令声中继续做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动作。当第四个动作定格时,它已经是舞姿了。这个最初级的舞姿令我激动,仿佛遥不可及的芭蕾已经不再遥远,我触摸到了它高贵的身体。
⑨我就这样站了好一会儿,沉迷其中。老师提醒要紧绷身体的每一块肌肉,但是要看起来毫不费力。舞蹈的动作令我想起多年以前母亲在豫西小村庄去井台上挑水的情景。我一直觉得母亲扛着扁担走在村道上的样子像是跳舞,她是那么轻盈。她挑不动满桶的水,就半桶半桶地挑,多往返几回,这样,她就能保持轻盈,保持舞蹈一样的姿势。我想,母亲是迷恋舞蹈的,她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拥有一双适合跳芭蕾的脚。只是我不知道母亲的那种轻盈,是真实的还是仅仅是我以为的。
⑩老师的身材肥胖却柔软得令人惊讶,舞姿曼妙,一招一式都令人想象她往昔在舞台上的风华。大概是为了更好地示范脚部的动作和用力吧,她裸着脚,我便看见了一双芭蕾舞演员的脚,没有足尖鞋装饰的脚。我看到了高脚背、深脚弓、大拇趾二拇趾和中趾一样长。我也看到了伤痕。那实在是一双丑陋的脚,骨节粗大,脚趾发黑,双脚的前三个脚趾几乎没有趾甲。她曾经是俄罗斯芭蕾舞团的优秀演员,芭蕾舞中不停的半脚尖和全脚尖的起落变换让老师的脚趾变形。如今她的腰身也变形了。她离开舞台很久了,不过,她从没有离开过芭蕾。
几个月以后,我在北京观看了俄罗斯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我的朋友老狄请我看的,他是一个芭蕾舞迷。那其实不是一个好时候,老狄的家庭正陷入一场民事诉讼中,开庭在即,结果不好的话,他可能会居无定所。
那天坐在剧院,他绝口不提家里的诉讼之事,就像那些烦心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只有耳畔的旋律,演奏着永恒之美。
舞台上的仙子们翩翩起舞,旋转、跳跃、伸展,光束下的王子和姑娘带领我们进入一个玩具和舞蹈的盛宴。
我想起了并不久远的新西兰之行,想起了舞蹈老师说过的话:要紧绷身体的每一块肌肉,但是要看起来毫不费力。
这就是芭蕾。
也是人生。
(有删改)
1.对母亲的舞蹈,第③段中作者说“我知道”而第⑨段又说“我不知道”,请对此加以分析。(3分)
2.作者为什么花费许多笔墨抒写父亲在溪边吹奏黑管,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3.分析“芭蕾舞老师”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4分)
4.文章的结尾说:“这就是芭蕾。也是人生。”而另一个版本是:“这就是芭蕾。或许这也是人生。”你认为哪一个版本更好?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唐宣宗大中年间,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澳既视事,豪贵敛手。国舅郑光庄吏恣横,积年租税不入,澳执而械之。上于延英问澳,澳具奏其状,上曰:“卿何以处之?”澳曰:“欲置于法。”上曰:“郑光甚爱之,何如?”对曰:“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欲以清畿甸之积弊;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辟,是陛下之法独行于贫户,臣未敢奉诏。”上曰:“诚如此。但郑光殢我不置,卿与痛杖,贷其死,可乎?”对曰:“臣不敢不奉诏,愿听臣且系之,俟征足乃释之。”上曰:“灼然可。朕为郑光故挠卿法,殊以为愧。”澳归府,即杖之;督租数百斛足,乃以吏归光。上欲幸华清宫,谏官论之甚切,上为之止。上乐闻规谏,凡谏官论事、门下封驳,苟合于理,多屈意从之;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读之。教坊祝汉贞,滑稽敏给,上或指物使之口占,摹咏有如宿构,由是宠冠诸优。一日,在上前抵掌诙谐,颇及外事,上正色谓之曰:“我畜养尔曹,正供戏笑耳,岂得辄预朝政邪!”自是疏之。会其子坐赃,杖死,流汉贞于天德军。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 诸乐工欲为之请,曰:“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等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上曰:“汝曹所惜者罗程艺,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竟杖杀之。上临朝,接对群臣如宾客,虽左右近习,未尝见其有惰容。每宰相奏事,旁无一人立者,威严不可仰视。奏事毕,忽怡然曰:“可以闲语矣!”因问闾阎细事,或谈宫中游宴,无所不至。一刻许,复整容日:“卿辈善为之,朕常恐卿辈负朕,后日不复得再相见。”乃起入宫。令狐绹谓人曰:“吾十年秉政,最承恩遇;然每延英奏事,未尝不汗沾衣也!”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
B.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
C.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
D.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B.租税,旧时指农民向国家租借土地耕种时,需要缴纳给国家的地租。
C.畿甸,畿,靠近国都的地方;甸,郊外;“畿甸”指京都及其附近地区。
D.教坊,我国唐代开始设置的管理宫廷音乐、舞蹈、戏曲等的官署。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宣宗从谏如流,只要谏官的谏言合乎道理,他大都虚心接受。如谏官劝阻他去华清宫游玩,他就依从了谏言没有去。
B.唐宣宗坚持原则。乐工罗程犯法,诸乐工虽可惜罗程琵琶绝艺,但认为他罪该万死,唐宣宗最后顺从诸乐工之意用杖刑处死了他。
C.唐宣宗礼遇群臣,为政勤勉。他临朝听政时接待应对群臣犹如接待宾客,即使是左右近侍,也不曾见过他有倦怠的面色。
D.唐宣宗富有威严。他上一刻还和颜悦色地与宰相聊闲话,下一刻就会严肃地告诫他们不可辜负皇恩,令狐绹每次奏对都会汗流沾衣。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辟,是陛下之法独行于贫户,臣未敢奉诏。
(2)我畜养尔曹,正供戏笑耳,岂得辄预朝政邪!
9.请结合文本概括韦澳的形象特征,并简要说明。(3分)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答案与解析
(第225练)
【基础训练】
1.D
2.C
3.同里打造了休闲街区。休闲街区蜿蜒于僻静小巷,集品酒、听歌、说书等于一体。这让夜经济的烟火气更足。
4.(3分)①源远流长 ②推陈出新 ③津津有味(每空1分,其他符合语境的答案亦可给分)
5.(4分)如果不引导人们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那么中华礼乐文化就不能在维护社会和谐、增强价值认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假设关系2分,否定句2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意在……之情”错误,颈联赞颂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意在表达对梅溪先生的称颂与赞美。
故选C。
7.王梅溪先生是一位立朝正直、德高望重、赤心为国、深受君主器重的大臣形象。他在朝为官,正直端方,有着远大志节,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深受孝宗赏识,议论国事君主极为重视。去世多年,仁爱还留于后世,百姓仍然歌颂怀念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内容可知,王梅溪先生应该是一位大臣。
“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第一句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有着远大志节,第二句用“重”“轻”形成对比,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衬托王梅溪先生的名声之大。
“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结合注释内容“乾道:孝宗年号”分析,这样的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也就是说王梅溪先生深受孝宗赏识。王梅溪先生关于国家大事的议论、观点等,令帝王惊叹,他的观点深受君王重视。
“人歌黄霸思遗爱,我颂朱云有直声”,结合注释③④分析,用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典故,来表达对王梅溪先生的称颂和赞美。“一瓣清香拜图像”,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最后两联表明百姓仍然歌颂怀念他。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王梅溪先生是一位有远大志节,有德行,有见解,忠君爱国,而且深受君王器重的大臣。
【综合训练】
1.我知道,是从小女孩的视角对母亲跳舞的美好想象,我不知道,是作者人到中年之后对母亲轻松舞姿的背后的艰难生活的理解,是主旨的深化。(3分)
评分:母亲热爱芭蕾(1分);是对母亲轻松舞姿背后的艰难生活的理解(1分);体现对母亲理解的加深、“我”的成长、深化主旨、从儿童到成人……(1分)
2.父亲在艰辛的地质郎生活之余吹奏黑管与母亲下放农村依然怀有芭蕾梦想异曲同工(或者是母亲.....的另一种表现),具体抒写中包含丰富内涵:乐音的美妙、音乐与自然相融相通,艺术对艰难生活中精神世界的拯救、艺术让人具有创造力去超越现实。这些又是对母亲热爱芭蕾的补充与丰富。(4分)
父亲吹黑管的场景(如音乐与自然相融相通1分);内涵(艺术对艰难生活中精神世界的拯救、艺术让人具有创造力去超越现实1分);对父亲的怀念(1分);与母亲跳芭蕾的关系(丰富、映衬、另一种形式1分)
3.舞蹈老师舞姿曼妙颇具风华,这与她的丑陋的脚形成鲜明对照,突显出世人生活表面轻松内里艰辛的真实面貌,揭示出人们生活中的困境、在困境中对梦想的坚守、用梦想去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舞蹈老师这一人物是我的父亲、母亲形象的延伸,反过来促使我更加理解父亲、母亲的内在精神,同时也通过她点明了芭蕾与人生的相通之处,使“芭蕾”贯穿全文,浑然一体。(4分)
芭蕾舞老师的特征(美丽轻盈的舞姿和畸形的脚1分);人生的真实面貌(1分);表现了她对艺术、梦想的坚持(1分);是父母形象的延伸(1分)
4.示例一:现有版本更好。“也是人生”,语气上非常肯定芭蕾与人生的相通之处,即外表轻松内在艰辛,这相通之处通过作者对父亲、母亲、芭蕾老师、老狄生活的叙写充分地表达出来,形成了全文的统一性。而“或许也是人生”,由于语气不确定,主旨表达游移不定。
评分:语气肯定/确定(1分);内容梳理:父母、芭蕾老师、老狄(1分);芭蕾与人生的一致性:外表轻松内在艰辛(1分);加上或许显得游移不定(1分)。
示例二:另一版本更好。“也是人生”,其肯定的语气清晰地表达出芭蕾与人生的相通之处,即外表轻松内在艰辛,这相通之处通过作者对父亲、母亲、芭蕾老师、老狄生活的叙写充分地表达出来,形成了全文的统一性。但同时也阻碍了读者对散文主旨多义性的理解。细品本文,作者对父母、对人生、甚至对自我的理解处于不断深化的状态中,“或许”正好呼应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感受,使读者有更多的理解空间。(4分)
评分:揣测的语气(1分);内容:作者通过父母、芭蕾老师、老狄生活的叙写,表现人生的真实状态是外表轻松内在艰辛(1分);主旨:引发读者对人生的真实状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1分);如果用确定性语气,就会限制读者思考(1分)。
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宫廷乐工罗程善于弹奏琵琶,从唐武宗时就已经得到宠幸;皇帝一向通晓音律,对罗程更加宠爱。罗程依恃皇帝的恩宠暴虐专横,因为极小的仇恨而杀人,被京兆府逮捕入狱。“自武宗朝”是“得幸”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上”是“素晓音律”的主语,应在“上”前断句,排除D;“程”是“恃恩暴横”的主语,应在“程”前断句,排除B。故选C。
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租税,旧时指农民向国家租借土地耕种时,需要缴纳给国家的地租”错误。租税,旧时指国家强制征收的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农民一般向地主租借土地,然后给地主缴纳地租。
7.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B.“最后顺从诸乐工之意用杖刑处死了他”错误,诸乐工为罗程求情,唐宣宗认为祖宗之法更为重要,拒绝了他们,将罗程杖杀。
8.(1)如果郑光的庄吏多年为蠹害,却能得到宽宥免于死刑,这样陛下所制定的法律只是施行于穷困的民户身上,我不敢奉陛下的诏命去办事。
(2)我养你们(这群乐工),只是要你们提供戏笑而已,怎么能任意干预朝政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积年”,多年;“宽”,宽宥;“重辟”,极刑、死罪;“是”,这。(2)得分点:“尔曹”,你们;“供”,提供;“正”,只,只是;“辄预”,任意干预。
9.①不畏权贵,秉公执法。②国舅郑光的庄吏犯法,他也敢于逮捕,即使有皇帝求情,也判其杖刑,令其交足租税才放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国舅郑光庄吏恣横,积年租税不入,澳执而械之”,意思是国舅郑光庄园掌管田租的人放纵骄横,多年不向官府交纳租税,韦澳将他逮捕并戴上刑具。即使是皇帝说情,韦澳也要坚持依法行事,“臣不敢不奉诏,愿听臣且系之,俟征足乃释之”,意思是:我不敢不听从陛下的诏令,希望陛下让我暂时关押着,等到他租税交足之后再释放他。由此可见其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形象。
参考译文:
唐宣宗大中年间,任命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韦澳到京兆府上任办公后,豪门贵戚有所收敛。国舅郑光庄园掌管田租的人放纵骄横,多年不向官府交纳租税,韦澳将他逮捕并戴上刑具。唐宣宗在延英殿询问韦澳,韦澳把具体情况向皇帝陈奏,皇帝说:“你怎么处置他呢?”韦澳回答说:“将依照法律处置。”皇帝说:“国舅郑光特别喜爱这个庄吏,怎么办?”韦澳回答说:“陛下从宫禁内庭调任我为京兆尹,希望我清扫京畿地区多年的积弊;如果郑光的庄吏多年为蠹害,却能得到宽宥免于死刑,这样陛下所制定的法律只是施行于穷困的民户身上,我不敢奉陛下的诏命去办事。”皇帝说:“事情的确是这样。但是国舅郑光纠缠我不罢休,你用棍杖狠狠地处罚他,免他一死,可以吗?”韦澳回答说:“我不敢不听从陛下的诏令,希望陛下让我暂时关押着,等到他租税交足之后再释放他。”皇帝说:“很明显这样可行。我为国舅郑光的缘故阻挠你依法行事,很是感到惭愧。”韦澳回到京兆府,随即重重杖责庄吏;督促他交满数百斛租税后,才将他交还郑光。皇帝想去华清宫,谏官们极力上言加以劝阻,皇帝为此打消了去华清宫的念头。皇帝高兴听到规劝进谏的话,凡是谏官们论事、门下省封还皇帝失宜诏令,只要合乎道理,皇帝大都能虚心接受并依从;得到大臣的章表奏疏,一定要焚香洗手后再阅读。教坊里有一个叫祝汉贞的人,滑稽敏捷,皇帝有时指着某一物件,让祝汉贞表演口戏,(祝汉贞)摹拟颂咏好像是早已编好了一样,于是他在优人中最受皇帝喜爱。有一天,(祝汉贞)在皇帝面前拍着手掌说笑话逗乐,所说内容涉及许多外朝政事,皇帝严肃地对他说:“我养你们(这群乐工),只是要你们提供戏笑而已,怎么能任意干预朝政呢!”从此以后就疏远了祝汉贞。正值祝汉贞的儿子因贪赃,被用杖刑处死,祝汉贞也被流放到天德军。宫廷乐工罗程善于弹奏琵琶,从唐武宗时就已经得到宠幸;皇帝一向通晓音律,对罗程更加宠爱。罗程依恃皇帝的恩宠暴虐专横,因为极小的仇恨而杀人,被京兆府逮捕入狱。宫廷诸乐工想为他向皇帝请求免罪,说:“罗程辜负了陛下的恩情,罪该万死,但我们可惜罗程的琵琶演奏是天下奇绝的技艺,不能再在宴游中侍奉了!”皇帝说:“你们可惜的是罗程的技艺,我所珍惜的是高祖、太宗制定的国法。”最后,还是把罗程用杖刑处死了。皇帝临朝听政,接待应对群臣犹如对待宾客,即使是他的左右近侍,也不曾见过他有倦怠的面色。每当宰相奏对政事时,近旁没有一人站立,皇帝威严的神态令人不敢抬头看。宰相奏事完毕后,皇帝忽然和颜悦色地说:“现在可以说说闲话了!”接着就问宰相街道闾巷的细微事,有时谈论宫禁中游宴的事,什么事都可以说。大约过了一刻钟,皇帝又用严肃的面容说:“你们应当好自为之,我常常担心你们会辜负我,使我们以后不能再相见。”于是起身回宫。令狐绹对人说:“我当了十年宰相掌管朝政,最得皇帝的恩遇;但每次在延英殿奏对政事,没有不汗流沾衣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