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5 16:3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创设了写意的诗词意境。从“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到“五环破冰而出”,再以一朵雪花的故事延续到闭幕式,演绎了传统文化的浪漫。其效果不输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两盘不同的菜,烹饪方式不同,味道也决然不同。
冬奥服装也让全球观众一眼就看出了中国元素。独立设计师陈鹏表示,他从冰灯、冰雕中找寻《冰雪五环》未来冰球队服装的灵感,选用透明PET光栅材料结合3D打印技术,还原出晶莹剔透的“冰琉璃”质感;《雪花》舞蹈中的和平鸽儿童服装,融入了对非遗“蔚县剪纸”的二次创作,再通过植绒、锦缎镂空、刺绣三种工艺来突显窗花的层次和结构;举旗手服装的设计则采自京张赛区的山形以及《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王逢陈设计了奥林匹克会旗护旗手的服装,在艺术印花羽绒服外套上不仅绘有天坛、长城,还勾勒出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和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的图案。而最后出场的中国代表队队服,采用单人单版的方式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材量身定制;出自“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奖得主叶锦添之手的领奖服“冠军龙服”则以汉字“中”为灵感,融入小立领、一字扣等元素,结合科技手段,兼顾了轻量性和保暖性。
1. 下列诗句,与画横线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B.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D.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2.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雪如意”和“雪飞天”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B. 1964年7月,“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C.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中国空间站,被人们称为大国重器“三剑客”。
D. “木叶”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其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最后登台的中国代表队队服,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材采用单人单版的方式量身定制。
B. 而最后登台的中国代表队的队服,运用单人单版的方式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材量身定制。
C. 而最后出场的中国代表队队服,运用单人单版的方式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材量身定制。
D. 而最后出场的中国代表队的队服,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材采用单人单版的方式量身定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变化的是时光,不变的是竞技;与众不同的是风土人情, ① 。世界杯吸引世界瞩目,归根结底在于绿茵场上的巅峰对决。为不同风格的球队提供了交流、交锋、交汇的平台,一届世界杯,更将在未来几年决定足坛的格局。桑巴足球的才华横溢,英格兰队的高举高打,西班牙队的酣畅淋漓……
关于球队战术、技术风格的分析将一直进行下去,但没有人敢为球场的胜利打包票。正如从来没有一支足球队成为常胜将军,也从来没有一种打法可以百战不殆,相比 ② ,沉浸于高手对垒、见招拆招的比赛过程之中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谈起世界杯,有人细细盘点这个众星闪耀的高光时刻,有人念念不忘充满激情而富有诗意的解说词,有人第一时间想起熬夜看球、喝酒撸串的老朋友。不是运动员,未曾上球场, ③ ?因为它记录时光,回忆青春,仿佛能够让时光倒流,回到那一个个只属于足球的夜晚。胜负烟消云散,偶像来来往往,当初一起欢呼的伙伴,会因为比赛再次在线下或者线上相遇,完成一次属于足球的酣畅聚会。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届世界杯,为不同风格的球队提供了交锋、交流、交汇的平台,更将决定未来几年的足坛格局。
B.一届世界杯,将决定未来几年的足坛格局,更为不同风格的球队提供了交锋、交流、交汇的平台。
C.一届世界杯,为不同风格的球队提供了交流、交锋、交汇的平台,更将在未来几年决定足坛的格局。
D.一届世界杯,将在未来几年决定足坛的格局,更为不同风格的球队提供了交流、交锋、交汇的平台。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鹧鸪天
党怀英
云步凌波小凤钩,年年星汉踏清秋。只缘巧极稀相见,底用①人间乞巧楼?
天外事,两悠悠,不应也做可怜愁。开帘放入窥窗月,且尽新凉睡美休。
【注】①底用:何须,哪用得到。
6.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以“云步”“小凤钩”写出了织女的步履轻盈,纤足娇小,表现出织女之美。
B. “踏清秋”三字将牛郎织女相会之缠绵带过,既点明时令又渲染出环境的沉寂。
C. 词中“两悠悠”与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银汉迢迢”均含距离遥远之意。
D. 词人不说人窥月,而是月窥窗,突出了神话背景下天上神性和人间平凡的对比。
7. 本词写七夕,一改传统之观念,别有新意。对此你是如何理解?
【综合训练】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当前,我们国内存在两种礼仪:中华传统礼仪,西方礼仪。毋庸讳言,前者历经磨难,势单力薄;后者经过近十年的经营,阵容强大。推行全民的礼仪教育,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
毋庸置疑,中国人应该选择自己的传统礼仪。礼仪都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礼仪。礼仪是民族成员的相处之道,是民族文化个性的突出表现,是展示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窗口。礼仪并非新的就好,老的就坏。众所周知,西欧国家在外交活动中,都以炫耀本国的传统礼仪为豪。如英国女皇用18世纪的皇家马车迎接国宾,属于最高级别的外交礼仪;乐手身穿苏格兰格子裙,吹奏14世纪发明的苏格兰风笛。再如,奥运会点燃圣火的仪式,起源于普罗米修斯从宙斯手中偷取火种到人间的古希腊神话,现代奥运会沿袭传统仪式,在希腊奥林匹克发源地奥林匹亚举行,11位女修女从凹面镜聚光采集圣火,再由女祭司高举火炬,然后放在赫拉神庙遗迹前的粘土坛内。这些古老的仪式,欧洲人并没有抛弃,或者改头换面,使之“与时俱进”;相反,它们被作为宝贵的历史记忆,光大于世,从而引起各国人民的极大兴趣。事实一再证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礼仪尤其是如此。
如今,中国境内的西方礼仪压倒中华传统礼仪,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众所周知,近代以来,中国人用过激的态度抹黑传统文化,礼,被视为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孔子“复辟奴隶制”的反动工具,被反复扫荡,在社会上几乎不复存在。直到2000年我国申奥成功后,举国上下都希望“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此时大家才发现,我们的社会已经普遍失范,随地吐痰、不肯排队、大声嚷嚷、说话粗俗等等,人们方才意识到礼仪的不可或缺。
1980年,韩国获得1988年在汉城举办24届夏季奥运会的资格,韩政府将此作为向世界展示其“和平统一外交政策”的重要举措,借此提高文化形象,提升国际地位。当时韩国刚完成经济起飞,创造了“汉江奇迹”,国民富有,但文化素质一时跟不上,喜欢炫富,不排队,大声喊叫,爱贪小便宜等,国际观感很差,被时人讥为“韩国病”。此时,韩国政府决心抓住筹备奥运之机,切实改变国民形象,具体措施之一,便是要求每人每天礼让十次!经过八年的精心运作、反复要求,国民形象焕然一新,人人彬彬有礼,它随着奥运会的转播,成功地展现在全世界面前。就此而言,汉城奥运会无论投入多少经费,都是非常值得、非常成功的。
如今一个错误的现象是,有人用“礼仪小姐”、“形象大使”替代十三亿民众的礼仪教育。西方礼仪经过反复炒作,备受推崇,成为许多人心中“高雅”、“现代化”的典范,西方婚庆公司、西方礼仪培训班如雨后春笋,遍地而起,成为一大产业。从政府到民间的庆典,大多采用西方礼仪。前些年,甚至有人建议将西方商务礼仪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这一切,推动了民众的文化认同转而向西,加大了民众对中华礼仪之邦的疏离感与离心力,真是触目惊心!
有人认为,要有包容心,不必强分东西方文化,只要能培养中国人良好的礼仪习惯,用西方礼仪未尝不可。此说似是而非。中华是举世闻名的礼义之邦,完全没有必要到海外去进口。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事关民族特性存亡的大问题。1913年,著名学者严复先生应邀在中央教育会发表题为“读经当积极提倡”的演讲,精辟论述民族文化与国民性养成的关系。他说:“大凡一国存立,必以其国性为之基。国性国各不同,而皆成于特别之教化,往往经数千年之渐摩浸渍,而后大著。但使国性长存,则虽被他种之制服,其国其天下尚非真亡。”国性是立国的根基,它来源于本国文化的教育与浸润。国民教育的核心是“人格”与“国性”,“无人格谓之非人,无国性谓之非中国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根植于中华本位文化,培养千百万具有中国国性的中国人。
推动当代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需要千百万有识之士的无私担当与真心实干,而不是成天坐而论道。德国洪堡大学一座大楼墙上镌刻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感慨无似!
(节选自彭林《传统礼仪和当代文明》,有删改)
1.从文章中找一个能解释第1段加点词“经营”的词语是 。(2分)
2.对文章所用材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第2段用“英女皇迎接国宾”和“奥运会点燃圣火的仪式”的例子,目的是为了论证每个民族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礼仪。
B.第4段用韩国经过八年时间来推行“全民礼让”从而改善国民形象的成功案例,论证了礼仪对于国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C.第5段用当下“有人建议将西方商务礼仪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这一现象从反面论证中国人应该选择自己的传统礼仪。
D.第7段用马克思的名言来论证当代的中国需要千百万有识之士以无私担当和真心实干,才能推动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
3.第6段论证思路很有特点,请对此进行分析。(5分)
4.有人说,本文的论题“礼仪”指的是礼节和仪式,而第3段划线句中加点的“礼”与全文论题“礼仪”不是同一个概念。你是否认同这种看法?请结合《乡土中国》“礼治秩序”一章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心术
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 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选自《古文观止》)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
B.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
C.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
D.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燃火叫“燧”,夜间放烟叫“烽”。 在这里泛指军队的警戒工作。
B. 斥堠:古代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放哨、瞭望。
C.袒裼(tǎn xī):脱去上衣露出身体。
D. 乌获: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蕴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作者认为“凡兵上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气,才能百战不殆;逐“利”的战争,即使一时不为所害,但从长远看,会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B.作者认为,“兵有长短,敌我一也”,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为将者要避实击虚,用我方的长处,与敌人对抗,将我方的短处,隐蔽起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
C.文章结尾,作者以生动的设喻说明了物质准备的重要性:手中有武器,遇到猛虎也敢斗;手中无武器,见了蜥蜴之类的小虫,也会吓得脸青眼黑,唯恐避之不及。
D.文章以“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为全篇纲领,先后提出多条用兵意见。全文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文笔洗练,又多用排比与对偶,增强了气势;而战例和设喻的插入,又增强了形象感和说服力。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5分)
(2)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5分)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答案与解析
(第223练)
【基础训练】
1.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修辞手法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两盘不同的菜,烹饪方式不同,味道也决然不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两届奥运会开幕式比作两盘菜。
A.夸张。“三百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B.借代。“羽扇纶巾”借代周瑜。
C.比喻。把湖水比作“玉鉴琼田”。
D.对比。“战士军前”与“美人帐”进行对比。
故选C。
2.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
文中“雪如意”和“雪飞天”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A.表示反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引用。
故选B。
3.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成分残缺。“而最后出场的中国代表队队服”缺少助词“的”,在“队服”的前面加“的”。
二是语序不当。“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材”是“采用”的状语,故应调至“采用”的前面。
故选D。
4.A
本语句有三处语病:
一,“为不同风格的球队提供了交流、交锋、交汇的平台,一届世界杯”语序不当,应将主语“一届世界杯”放在句首;
二,“交流、交锋、交汇”语序不当,根据逻辑顺序,应改为“交锋、交流、交汇”;
三,“更将在未来几年决定足坛的格局”语序不当,“未来几年”修饰的应是“足坛格局”。
完全修改正确的只有选项A。
5.①始终如一的是足球魅力②纠结于比赛结果③人们为何总对世界杯念念不忘
6.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词内容的能力。
D.“突出了神话背景下天上神性和人间平凡的对比”错误,写月窥窗,是词人移情于月,最后两句写词人拉开窗帘尽情赏月,享受新秋凉爽睡美之乐,体现出一种旷达自适之乐。
故选D。
7. ①本词写人们在七夕时不必乞巧,也不必可怜牛女双星的“稀相见”,不落窠白;②词人强调应摒除杂念,把握当下,抒发出了超凡脱俗的旷达自适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评价诗歌主旨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只缘巧极稀相见,底用人间乞巧楼”,诗人用“只缘”“底用 ”对世俗之见给予了否定 。他认为:织女与牛郎一年一度才得相见,根源是她的“巧极”。即因为心灵手巧织出了锦锻才嫁给了牛郎 ,结婚后“废织”才造成分居的痛苦局面 。因此 ,人间的妇女们何必向织女去乞“巧”呢?更没必要劳民伤财地建楼搭棚乞求了。
“天外事 ,两悠悠,不应也作可怜愁”,抒写了词人的感概,是继“只缘”“底用”之后的进一步表述。“悠悠”作“遥远”解 。“两悠悠”承上片末句的“人间”连下片的首句中的“天外”词人明确地指出人间天上悠悠远隔,织女之巧 ,人间不必乞取 ;对天外的织女牛郎双星的“稀相见”,更没必要同情和为他们忧愁。
接下来作者直抒胸怀:天上双星长相思、难相聚,虽凄凉寂寞但天外人间两悠悠,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又怎么管得了呢?我且拉开窗帘尽情赏月,享受新秋凉爽睡美之乐吧。可见作者认为我们不应为杂念烦恼,而要把握并享受当下的美好,体现出旷达自适之情。
【综合训练】
1.反复炒作
2.A
3.先摆出错误的观点“有人认为……用西方礼仪未尝不可”(1分);接着进行驳斥,并亮出自己的观点“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事关民族特性存亡的大问题”(1分);并引严复的话进行论证,强调了民族文化对养成国民性的重要作用(1分);最后针对现实得出结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根植于中华本位文化,培养具有中国国性的中国人”,不仅升华了自己的观点,而且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1分)。
(评分说明:只要四层意思大致清晰,概括大致准确即可得分。)
4.第③段划线句中被认为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孔子“复辟奴隶制”的反动工具的“礼”,指的是民间传统所积累的经验和尊从的习俗,进而上升为的一系列社会制度,即为礼治(2分);
《乡土中国》认为: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礼治并不是指文质彬彬,也可以很野蛮、残忍,并不只是现代意义上的礼节和仪式;因此,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的“礼”与全文论题“礼仪”的外延和内涵都不一致,因此不是同一个概念(2分)。(评分说明:如果学生认为是同一个概念,即使自圆其说,最多也只能得3分)
5.【答案】 A
【解析】 “未战养其财”“ 将战养其力”“ 既战养其气”句式一致,三句内部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C项;“烽燧”“ 斥堠”是名词,分别作“谨”“ 严”的宾语,两句的句式一致,据此排除D项。
6.【答案】 A
【解析】 白天放烟叫“烽”,夜间燃火叫“燧”。
7.【答案】 B
【解析】 B项,文章倒数第二段写道:“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意思是说,兵有奇正,兵不厌诈,要用扬长避短之正,须设暴短阴长之奇,“暴短”就是有意显露自己的短处,使敌人疑惧而不敢攻;“阴长”就是有意隐藏自己的长处,使敌人麻痹大意而落入圈套。
8.
【答案】(1)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
(2) 只有善于蓄养本领又爱惜自己军队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参考译文】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惟其战士愚昧,然后才能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
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在危险的地方出兵。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
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动心,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患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患。只有善于蓄养本领又爱惜自己军队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入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木棍,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他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