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份第1周 语文好题推荐(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1月份第1周 语文好题推荐(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5 16:4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1月份第1周 语文好题推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加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B.一个国家需要的是有远大理想、有创造激情、有头脑且精神高扬的国民,而不是拾人牙慧、思想浅薄、斤斤于物质生活和低级趣味的民众。
C.特大矿难发生后,一些死难矿工家属面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和对一些煤矿领导的愤慨。
D.昨天上午,无动力伞飞跃长江挑战赛本应顺利进行,他经过数次努力,最终夺冠,铩羽而归。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B.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
C.在中国人那里,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不是相互敌对和矛盾,而是相反相成,各行其是。
D.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3、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B.误落尘网中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卷起千堆雪
4、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可追:可以补救
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征夫:出征的人
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情话:知心话
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乘化:顺随自然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莼鲈之思:晋朝人张翰在秋天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马上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明清时“孝廉”也是对举人的雅称。
C.公车:“公车特征拜郎中”中“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因汉代常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也指举人进京应试。
D.六艺:《张衡传》中“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与之所指相同。
6、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蟹六跪而二螯 锲而舍之 吾尝终日而思矣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余嘉其能行古道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择师而教之 作《师说》以贻之
D.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 学于余
7、下面对词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此去经年 经年:年复一年
B.天堑无涯 天堑:天然的壕沟
C.异日图将好景 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
D.吟赏烟霞 烟霞:晚霞
8、对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雪初霁 霁:天由雪转晴
B.因自度此曲 度:吟诵
C.荠麦弥望 弥望:满眼
D.解鞍少驻初程 少驻:短暂停留
9、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记述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分为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和8书。
B.《汉书》是由西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新五代史》是由北宋文豪欧阳修编撰的纪传体史书。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就内容而言,可分为赋、比、兴三部分;就手法而言,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D.告庙,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在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牛、羊各一头叫“少牢”。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诈骗分子在冒充各大银行套取事主银行卡密码后,事主才意识到账户被盗,但是为时已晚,账户里的钱被一笔笔地迅速转走。
B.一个人能否成功与他的胆识有着直接的关系,有胆无识就会盲干,有识无胆就会徘徊,有胆有识才会成功。
C.中小学老师职称评审将不以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师德有问题者将被“一票否决”,此外将加大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倾斜的力度。
D.研究发现,梵高的名作《向日葵》上炽烈的黄颜色已经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向日葵》,压根儿就不是梵高当年画出来的颜色。
11、下列各项中引号和文段中“国际博物馆日”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随着大众文化需求越来越细,公共文化资源开夜场成为趋势,国内博物馆夜间开放仍处于试水阶段。一些博物馆虽然在“国际博物馆日”等时段开放过夜场,却并未形成常态。
A.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B.他们为了维持他们的“秩序”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面具。
C.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她“豆腐西施”。
D.海伦学会了用手“说话”,她用这样的方式描绘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12、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修辞与“粪土当年万户侯”中“万户侯”的修辞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愁,唯有杜康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C.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D.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一字多义是汉字的一个突出特点。例如“安土重迁”的“安”表示“安于、习惯于”的意思,__________的“安”表示“安定”的意思;再如“立竿见影”的“立”表示“使竖立”的意思,__________的“立”表示“建立”的意思;又如“情急智生”的“情”表示“情况”的意思,__________的“情”表示“感情”的意思。因此,学习汉语必须关注一字多义的现象。
A.惶悚不安 茕茕孑立 情理难容
B.安然无恙 茕茕孑立 情随事迁
C.安然无恙 标新立异 情理难容
D.惶悚不安 标新立异 情随事迁
14、下列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B.榆柳荫后檐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D.一尊还酹江月
二、语言表达
15、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为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孟子,性格刚毅、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静音车厢,顾名思义,就是这种车厢可为旅客提供更加安静舒适的旅行环境。愿意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的旅客,通过12306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等购票时可自行选择静音车厢。相对于普通车厢而言,静音车厢通过科学的方法将车厢与外界的隔音效果以及静音车厢本身与其他车厢的隔音效果进行再加强,保障车厢的安静度和舒适度。高铁旅行中,①___________,让他们的需求不被忽视,这也是铁路服务以人为本、日趋精细的一种体现。“静音车厢”的服务构想值得夸赞,②_____________?目前,铁路部门已在探索完善相关制度。乘客选购“静音车厢”座次,③_____________,而对于不守约者,将可能接受相应惩戒。“静音”的内核与本质,应该是促使公众拥有文明自律的意识。毕竟良好的公共秩序,需要全民素质的共同提高和大家的共同维护。从这一点来说,不管您乘坐的是不是“静音车厢”,掏出手机时,先想想自己,也考虑考虑他人。
1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7、请为静音车厢写一则标语,以提醒人们遵守静音公约。要求:表意清晰,对仗工整,不超过20个字。
三、默写题
名篇名句默写。
18、《小石潭记》写了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的美景,但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面对广阔无垠、烟波浩渺的江面,《诗经》中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句子,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亦有此意。
20、《逍遥游》中蜩与学鸠发出“___________”的反问,暴露出其见识短浅,而庄子用行路备粮的生活常理论述后用“____________”的感叹嘲讽蜩与学鸠的见识。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感到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
2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树林之静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 和徐尉游石湖
[宋]范成大
湖山如画,系孤篷柳岸,莫惊鱼鸟。料峭春寒花未遍,先共疏梅索笑。一梦三年,松风依旧,萝月何曾老。邻家相问,这回真个归到。
绿鬓新点吴霜,樽前强健,不怕衰翁号。赖有风流车马客,来觅香云花岛。似我粗豪,不通姓字,只要银瓶倒。奔名逐利,乱帆谁在天表。
2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尉游石湖当为早春时节,其时湖光山色秀美如画,恬静安详。
B.松风依旧,藤萝间明月如初,正是词人对石湖魂牵梦萦的体现。
C.“绿鬓新点吴霜”,巧用对比与比喻,形象地表明自己日渐衰老。
D.“只要银瓶倒”,细节生动传神,写出了词人粗豪风流的真性情。
25、请简要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材料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育家罗家伦先生曾提出成为“强者”的三个基本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不可征服的精神。而鲁迅先生却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海明威则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触?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 感悟和思考。注意要辩证地看问题。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A.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句子的对象是小伙子,不正确。B.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此处说不需要窃取别人东西的民众,使用正确。C.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此处形容失去亲人之悲,用错对象。D.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根据语境“最终夺冠”,可知该成语使用不正确。故选B。
2、答案:C
解析:A.不敢越雷池一步:本指原地坚守,不要越过雷池地界。后形容办事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语境是说袁隆平认为不能不敢打破权威的限制,熟语使用正确。B.金字招牌:意思是旧时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而用金箔贴字的招牌。现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比喻名誉好。语境是说企业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才能赢得好名誉,成语使用正确。C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语境是说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都各自有自己的轨道,此处应为“各得其所”,其意思为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D.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没有变化。语境修饰太阳的运行,成语使用正确。故选:C。
3、答案:C
解析:A.比喻。把时间比成“朝露”。B.比喻。把官场比成“尘网”。C.借代。“杜康”指代酒。D.比喻。把激起的浪花比作“雪”。故选:C。
4、答案:B
解析:“征夫”意思是“行人”。
5、答案:D
解析:《师说》中的“六艺”指《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都是连词,并列假设修饰,句意: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B.代词,他副词,表推测,大概/代词,他。句意: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大概都出于这吧?/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C.助词,取独代词,他/代词,他。句意:(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就选择老师来教他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D.都是介词,向被/向。句意: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故选A。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D.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故选D。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度:吟诵”错误,应为“谱写、创作”。故选B。
9、答案:A
解析:B班固为东汉史学家;C“风雅颂”是内容方面,“赋比兴”是手法;D“少牢”是指用羊、猪各一头。
10、答案:B
解析:A.中途易辙;C成分残缺。应在“一线教师”前加介词“对”;D搭配不当,第二处“《向日葵》”与第二处“颜色”主宾不搭配。
11、答案:C
解析:文段中“国际博物馆日”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为引用;B.为反语讽刺;C.为特定称谓;D.为特殊含义。
12、答案:C
解析:A.借代,用“杜康”借代“酒”。B.借代,用“江山”借代“天下”。C.比喻,用“尘网”比喻“官场”。D.借代,用“汗青”借代“史书”。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惶悚不安”指惊慌害怕,十分不安;“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结合该空后文对“安”的解释可知,应选“惶悚不安”,据此排除B、C两项。再看第二空:“茕茕子立”指孤零零一人站在那里,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标新立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结合该空后文对“立”的解释可知,应选“标新立异”,据此排除A项。故选D。
14、答案:B
解析:A.“謙”同“宴”,宴饮。句意: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B.无通假字。句意:生长茂盛的榆树柳树遮蔽了后屋檐C.“列”同“裂”,闪电。句意: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D.“尊”同“樽”,酒杯。句意: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故选:B。
15、答案: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刚毅、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中的重组句子的能力。改变句子原来的结构,重新确定主语、谓语和宾语,但并不改变原意,是该类型题目考查的特点。本题中,主语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性格刚毅、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是状语,“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是强调目的的补语。
16、答案:①为喜欢安静的旅客创造安静环境;②但应如何保障其实施效果;③即视作同意遵守相关约定。
解析:(1)根据后文的需求来写,我们要重视需要安静的游客的体验;(2)根据目前可知,得到现在的情况00.0作业帮;(3)根据后面的不守约的乘客得到要守约。
17、答案:示例一:自律体现素质,静音彰显文明。
示例二:一言一行皆形象,无声无响是文明。
解析:写标语注意是给静音车厢写,让乘客不要大声喧哗。注意句式整齐。
18、答案: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解析:
19、答案: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
20、答案: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
解析:
21、答案: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解析:
22、答案: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解析:
23、答案: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解析: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手法的能力。D.“写出了词人粗豪风流的真性情”分析错误,写出了徐尉粗豪风流的真性情。故选D。
25、答案:①对石湖宜居环境的喜爱;②对朋友来访共饮的欣慰;③对尘俗名利的鄙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1)“湖山如画,系孤篷柳岸,莫惊鱼鸟。料峭春寒花未遍,先共疏梅索笑”,诗句主要描绘了湖山就如同一幅画一样美丽,把小船靠在插满柳树的岸边,希望不要惊慌鱼和鸟。由于春寒还有些料峭,所以花还没有开遍,那么就先欣赏梅花的美丽吧。抒发了诗人对石湖宜居环境的喜爱之情;(2)“赖有风流车马客,来觅青云花岛。似我粗豪,不通姓字,只要银瓶倒“诗句写到范成大筑石湖别墅后,南宋文人杨万里、姜夔、周必大等纷至沓来,诗酒留连,此处指徐尉来游,不需要通报姓名,只需朋友间举杯共饮。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造访的愉悦心情:(3)“奔名逐利,乱帆谁在天表”两句意思是追名逐利之人,颠簸于宦海波涛之中,不如此地清静可喜。抒发了诗尘俗追逐名利的部弃,对这种清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26、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材料引语给出了成为强者的三个条件,“最野蛮的身体”,即要有强健有力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即要有精神文明;“不可征服的精神”即要有坚定的意志力和信念。这三者应该是缺一不可,但作文要求“比较三个条件,谈谈哪一个条件是最重要的”,需要我们在三者之中比较权衡出一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身体”乃是基础,“文明”乃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不可征服的精神”是知难而上、永不退让的必须。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得出结论,并合理阐释。
参考立意:
①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基础。
②文明素养、精神的健康是成为强者的重要条件。
③坚定的信念、顽强不屈的精神是披荆斩棘的利剑。
④成为强者,身体健康是基础,文明与精神是更高要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