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受汤姆索亚的形象特点。
3.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和人物。
4.能对原著产生阅读兴趣。
新课导入
一次,有一位作家应邀去赴宴。席间,他对一位贵妇说:“夫人,您真是太美丽了!”
不料那夫人却说:“先生,可是遗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样话回答你。”
对于这不礼貌的反应,作家没有发作,反而笑着回答:“没关系的,夫人,您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著名作家。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曾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
他的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创作背景
《汤姆索亚历险记》发表于1876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马克吐温在书中写的虽然是圣彼得堡,但该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作者通过对小男孩厌恶家里和学校中枯燥无味的生活,向往与追求冒险生活的描写,有力地讽刺了当时美国庸俗虚伪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
理解词语
成群结队:
衣衫褴褛:
欣喜若狂:
滔滔不绝:
形容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队伍。
形容衣服破破烂烂。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完没了。
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大人
孩子
波莉姨妈
撒切尔夫妇
道格拉斯寡妇
印江·乔埃
汤姆
贝琪
哈克
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根据课文内容,请你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出来。
回到村庄
讲历险经过
看望朋友
感知形象
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课文说一说。
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
虚荣
如何在风筝线能达到的情况下顺着那两条通道向前探路,又是怎么去探索第三条通道,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聪明机智
他又讲述了他怎样回去找贝琪,告诉了她这个好消息,而她却让他别拿这些无聊的谎话来烦她,因为她很累,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她也愿意死掉。他还说自己怎样先爬出洞口,然后又帮助贝琪爬了出来。
有耐心又乐观勇敢
汤姆听说哈克病了,星期五便去看他。
关心朋友
……
敢于冒险
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汤姆不安于现状、喜欢冒险的天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探索、积极乐观、热心善良的“顽童”形象,赞扬了他敢于冒险的精神。
当堂检测
1.自己身边有像汤姆一样的朋友吗。他是什么样子的?谈一谈你的分享。
2.结尾处汤姆为什么听了法官说“把洞口堵上”时,“脸立刻变得煞白”?汤姆为什么那么在意印江·乔埃?请同学们猜一猜后面的情节。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册。
2.继续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做好标注,和同桌之间互相分享。
夸张修辞
静得(听到心跳)冷得(直打哆嗦)气得(鼻孔冒烟)
穷得(揭不开锅)瘦得(皮包骨头)人多得(数也数不清)
恨不得(一把火烧毁)干净得(没一点灰尘)
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建筑高得(直插云霄)
地方小得(只有巴掌那么大)东西小得(只有针尖那么大)
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声音大得(耳朵快要震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