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2一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语文
2023.1
本试卷共11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
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一4题。(共15分)
材料一
“同一律”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必须保持同
一性。具体而言,就是在同一思考、同一表述、同一交谈、同一辩论等思维过程中,一个
概念自身必须保持确定的同一内容,不能任意变更。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概念方面
的要求,就会犯“混淆概念”的错误:有意识地违反则会犯“偷换概念”的错误。在同一
思雏过程中,一个判断、一个论题,也应当保持同一性,不能中途任意转换、变更。如果
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判断和论辩方面的要求,就会犯“转移论题”的错误:有意识地违
反则会犯“偷换论题”的错误。
例如:“你们店的大米粥怎么这么稀,还这么贵?”“物以稀为贵嘛。”“物以稀为
贵”中的“稀”应指事物存世稀有,“贵”指价值珍贵。而在这组对话中,顾客说的“稀”
指粥里的米放得少,“贵”指价格高:店主却“①”,以“物以稀为贵”塘塞顾客
的批评。
又如:“服务员,您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了。”“哦,不要紧,一点儿都不烫。”在
这组对话中,顾客提醒服务员注意服务规范和卫生问题,同时表达了不满,而服务员装作
浑然不觉,故意将顾客的提醒转移到汤的温度上,以“②”的方式回避指责。
同一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思维具有确定性,才能正确地反映世界,人们
才能进行正常的思想交流。
(取材于《选择性必修·上册》《形式逻辑》等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填入文中①②两处指出例句违反同一律的原因,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偷换概念②偷换概念
B.①偷换概念②偷换论题
C.①偷换论题②偷换论题
D.①偷换论题②偷换概念
北京市西城区2022一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第1页(共11页)
材料二
我们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无论是用口头语言还是用书面语言,都应该做到概念
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要做到这些,就应当遵循基本的思维规律,即同一律、
矛盾律(又称“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切思想(包括概念和命题)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
比如“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二
天能读完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超出同一思维过程,就不能要求所有思想绝对同一、
永远同一。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相互否定的两个命题,不能同时肯定为真,其中至少
有一个为假。例如:“夜晚,整栋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灯火明亮。”在这句话中,
“整栋楼漆黑一团”与“一个房间灯火明亮”自相矛盾,两种情况不能同时并存。假如超
出同一思维过程,或事物本身存在矛盾着的两方面性质,需要用语言揭示,如城克家的诗
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诗人通过作品能自圆其说,这不就算违反矛盾律。
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相互矛盾的两个判断,不能同时否定,必须承认其
中一个为真。例如“或者采纳他的建议,或者不采纳他的建议,我都不赞成。”在这句话
中,“采纳”和“不采纳”相互矛盾,不能同时否定,“我都不赞成”违反了排中律。
人们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思想必须具有论证性,观点才能立得住。因此,充足理由
律要求在任何一个论证过程中,都必须为论断提供充足理由。具体地说,就是理由必须真
实,理由与论断之间要有逻辑关系。违反充足理由律,就会犯“虚假理由”以及“推不出”
的逻辑错误。例如小说《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在得知祥林嫂的死讯后,竞然高声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一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祥林嫂不幸死在年关,鲁四
老爷却以“偏偏要在这时候”为理由,推出“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的结论,显然犯了
“虚假理由”的错误。
了解基本的思维规律,我们就容易发现日常话语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例1:“为演好
课本剧我可以赴汤蹈火,要不是雨下得太大了我就赶去排练了。”例2:“他出生时天昏
地暗、飞沙走石,他此生注定不平几。”例3:“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
能说是不全面的。”以上四例都违反了基本的思维规律。
(取材于《选择性必修·上册》《逻辑学十五讲》等相关文章)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遵循思维规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遵循思维规律,是人们能够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基本保证。
B.遵循同一律,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所有思想都需要保持绝对同一。
C,遵循矛盾律和排中律,可以避免混淆话题,使语言表达更具有论证性。
D.遵循充足理由律,就要在论证中提供真实且与论断有逻辑关系的理由。
北京市西城区2022一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第2页(共11页)北京市西城区2022一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
2023.1
一、(共15分》
1,(3分)B
2.(3分)C3.(3分)D
4,《共6分)答案要点:
①(2分)第一个“鲁迅的作品”指鲁迅先生的所有作品:
②(2分第二个“鲁迅的作品”指鲁迅先生的一篇作品:
③(2分)两个“鲁迅的作品”概念不同一,导致最后推出铛误结论。(若答“混淆
概念”或“偷换概念”均得2分;若答“转移论题”“偷换论题”,不得
分。)
二、(共10分)
5.(3分)B
6.(3分)A
7.(共4分)答案要点:
①(2分)通过列举翔实数据,并以芦柴棒的真人真事为例,说明资本的疯狂扩张和
包身工遣受的深重剥削,体现了报告文学讲究客观真实的新闻性:
②(2分)生动描述包身工的劳累、衰弱、带病工作的状态,记叙带工老板的冷酷言
语,饱含作者的同情和控诉,体现了报告文学写人记事讲究文学性:
③(2分作者聚焦包身工的遭遇,揭露东洋厂迅速扩张背后对包身工的残酯压榨,
亿用索洛的话直接表达愤怒,体现了报告文学针砭时弊的政沦性。
【评分说明】完整答出两个要点,即可满分。
三、(共25分)
(-)(共15分)
8.(3分)C9.(3分)D10.(3分)C
11.(共6分)
①(2分)不为外物所拘束
②(2分)白白地月自己的身体给荒野做养料〔或白白送死用身体去滋养荒野)
③(2分)反而怎让汉天子和匈级单于相斗(或反而挑拨汉天子与单于互相攻击)
北京方西城区2022一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第1页(共4页)
(二)(共10分)
12.选做10道小题(共10分,每空1分)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②方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③焚百家之言
④信而见疑
⑤逸豫可以亡身
⑥与子同袍
⑦落月摇情满江树
⑧莫使金薄空对月
⑨沧海月明珠有泪
⑩相顾无言
①铁马秋风大散关
四、(共16分)
13.(3分)C
14,(3分)A15.〔3分)D
16,(3分)C
17.(共4分)答案要点:
④秦国提出以十五城交挨和氏璧,事关两国外交理应郑重其事(或赵王斋戒五日并举
行隆重仪式派使者奉璧入秦,秦王理应以对等的礼节接待赵国使者):
②斋戒五日,为蔺相如的随从抄小?将和氏壁安全送回赵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评分说明】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五、(共9分)
18.(3分)B
19.(共6分)答案要点:
①宝钗以花自喻(或借咏白海棠自写身份,或暗用《庄子》“抱瓮灌哇”的典故):
②首联明写花主对白海棠珍重有加,自喻矜持自重(端庄自持)的处世态度:
③领联、颈联描写白海棠洁白无瑕的花容,自喻冰清玉洁的精泊追求;
④尾联描写白海棠在秋天的夕阳中静美錠放,自喻淡然平和(随分从时、宁静自安)
的心性。
【评分说明】共四个要点,各2分;完整答出三个要点即可满分。
六、(共25分)》
(-)(15分)
20.(3分)A
21.(共6分)答案要点:
⑦油菜刚钻出土,作者时常去油菜正薅杂草;油菜开花,作者感受花香,观察小生命
的奔忙,眺望远山白云,内心充满愉悦和感动:
②收过油菜籽,跟父亲一起烧荒,既兴奋又忧惧大地会不会烧尽了;
③尤惧那些在火光中翻飞的微介生命是否能够逃脱。
【评分说明】共三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券高二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