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咸水沽第一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咸水沽第一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1-06 22:29:21

文档简介

咸水沽第一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答案
选择题
1-5 A D C D A 6-10 D C D D D 11-12 C D
二、综合题
13. (1)活细胞(宿主细胞)
(2)记忆细胞 ; 浆细胞
(3)根据预测出的甲流病毒的NA、HA结构,将其制备成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记忆细胞和抗体)
(4)①a、c、e
②D63;流感病毒
③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天)康复者血清中提纯并纯化N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
(5)①做好隔离防护措施,防止传染他人
②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③多喝水,多休息(答出一点即可)

14.Ⅰ.
(1)杀菌物质
(2)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抗体
(3)抗生素杀灭不了病毒,只能对付敏感的细菌
(4)D
Ⅱ.
(1)①新冠状病毒的核酸为RNA,而RNA极易降解,为了防止检测过程中降解,需把它转换为更稳定的DNA
②cDNA;新冠状病毒的特异性核酸序列;4种脱氧核苷酸;热稳定DNA聚合酶
(2)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大量生产;抗原抗体杂交
15.(1)生产者 生物群落
(2)上一营养级 天敌(捕食者)
(3)下降 鲢鱼、鳙鱼等以浮游动物为食,是银鱼的竞争者,所以导致银鱼种群数量下降
(4)方向
(5)①适时捕捞银鱼;②减少N、P流入水体;③种植吸收N、P的其他植物
16.氧化分解 肝糖原分解 胰高血糖素 甲、乙 大脑皮层 ①④ ①③
17.(1)①10
②b ;GUU
(2)①花药离体培养;长势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Ⅲ ;基因突变频率很低而且是不定向的
②5 ;3/4 ; 4/27
咸水沽第一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拍照上传!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1.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选项符合此观点的是( )
A.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增多
B. 能合成抗体的浆细胞中光面内质网发达
C. 原核细胞内复杂的生物膜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的进行
D. 叶绿体含有双层膜,有利于扩大光合作用的受光面积
2. 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纯化的核衣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 体外培养单个浆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C. 将等量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 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
3. 下列关于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工程育种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
B. 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常常表现为茎杆弱小,果实和种子等也都比较小
C. 杂交育种的目的不一定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纯合子
D. 以种子为繁殖对象的植物,诱变处理后必须经多次自交、选择才能用于生产
4. 某细菌环状DNA(其中碱基A有80个)的复制主要分四个阶段:①H链首先开始合成;②H链继续合成;③L链开始合成;④H链先完成合成,L链的合成随后结束(如图所示)。该过程中两条链的复制是不同步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细菌DNA复制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和限制酶
B. 该细菌DNA复制过程中,①阶段以H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链
C. 若15N标记的该细菌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1代,将DNA解旋后离心,只出现1条带
D. 若该细菌复制一次、转录一次,不能计算出此过程中共需要消耗游离的碱基A的数量
5. 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
B. 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比④处CO2浓度高
C. 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
D. 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6. 图1为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信号分子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 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从而逃避攻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中抗原呈递细胞通过胞吞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B. 图1中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从而使肿瘤细胞发生细胞凋亡
C. 注射抗PD—L1抗体可解除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抑制
D. 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的PD—L1抗体可以直接对患者进行注射
7. 某同学完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图1为利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通过显微镜观察时,实验第6天对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的统计结果。图2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第6天(图1)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约为5×108个/mL
B. 计数前用台盼蓝染色,可使活菌计数结果更科学
C. 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
D. 图2中de段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营养物质的消耗、pH的改变等有关
8. CTLA-4和PD-1均是T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 与特定分子结合后, 能抑制T细胞激活, 或使T细胞进入凋亡程序, 从而使机体肿瘤细胞免受T淋巴细胞攻击。抗CTLA-4或抗PD-1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如图所示, 科研人员现将两种单克隆抗体在体外解偶联后重新偶联成抗CTLA-4和抗PD-1的双克隆抗体, 显示具有更好的疗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一分子双抗能结合两个CTLA-4分子和两个PD-1分子
B. 双克隆抗体与肿瘤细胞的结合具有更强的特异性, 从而减少副作用
C. 同时用CTLA-4和PD-1免疫后提取B淋巴细胞,可融合成同时分泌两种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 使用双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原理是让机体产生更强的细胞免疫反应
9. 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 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 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 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
10. 如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②过程中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B. 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方向由b到a
C. 图中rRNA和核糖体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D. 图中③、④最终合成的物质结构相同
11. 果实在成熟之后发生的细胞呼吸突然升高的现象称为呼吸跃变,是果实成熟达到可食程度的标志.如图为香蕉成熟后细胞CO2释放量和乙烯含量变化曲线,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呼吸跃变导致乙烯含量剧增 B. 呼吸跃变是果实成熟的标志
C. 乙烯含量增加可能诱导呼吸酶的合成 D. 乙烯的增加促进了果实的发育
12. 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 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C. 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
D. 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
13.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__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吸附(附着)、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___________。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
14. 2020年春节佳节将至,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经检测发现这场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导致死亡。请问答下列问题:
(Ⅰ)⑴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首先要突破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 线人人都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因此叫做非特异免疫。其中第二道防线是由体液中的___________(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
⑵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引发________免疫和_______免疫,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而使其裂解死亡,新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会与_______结合发生凝集,使之失去浸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⑶根据传播途径看,这种传染性肺炎疾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抗生素对于该病毒不起作用,其原因是______。
⑷实验室培养新型冠状病毒时,应选用()
A.冷却的牛肉汤 B.含有多种无机盐的营养液
C.固体培养基 D.活的鼠胚
(Ⅱ)新冠病毒的检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核酸检测,也就是新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还有一类是疫学检测。
⑴核酸检测。由于病毒感染机体最先能检测到的是病毒的核酸,核酸检测可以更早期发现病毒感染。
①毒核酸检测方法:目前采用RT-PCR技术(逆转录荧光PCR技术),需要把病毒的遗传物质逆转录为DNA之后才去检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PCR的方式,以__________为模版,用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引物合成DNA,达到扩增病毒cDNA的目的。PCR反应体系中还需要添加的原料是_____、还有一种酶试剂是_______、缓冲试剂等。
③特异性的荧光DNA探针(带荧光的一段特异性的新冠病毒的核酸序列,这个是最关键的,如果特异性不强或者是病毒在这一段发生变异,则很可能会判定为阴性,影响结果)进行检测。
⑵免疫学检测。由高亲和力单抗组成,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的检测原理是_________,该方法经过实验室验证,有望进一步提高临床样本检出率和准确度,解决核酸检测假阴性问题。
15. 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 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鱅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_____。
16. 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mmol/L,餐后2h≥11.1m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l)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______、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______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
(2)据图初步判断______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_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
(3)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______(填序号)。
①一次性摄糖过多
②低血糖患者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④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4)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______(填序号)。
①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②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
③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④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17. 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1)某玉米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①如果进行玉米的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___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②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1中的__________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_______。
(2)玉米的高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上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利用方法Ⅰ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这种植株由于__________,须经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图2所示的三种方法(Ⅰ~Ⅲ)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F2代植株中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共有_____种,这些植株在全部 F2代中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F2代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代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